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每日电讯报:油价的不确定性已经岌岌可危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2月22日   来源:腾讯财经

  

腾讯财经讯 北京时间2月22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刊登题为《油价的不确定性已经岌岌可危》的评论文章,现全文主要内容摘要如下:

早在三年前,油价失去重力,一路飙升,伦敦市场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都位于每桶100美元的上方,致使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人车争食”的局面,而且还在全球经济出现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最严重衰退的过程中充当了“推手”的角色。

现如今,历史要再次重演吗?油价将会何去何从,很大一部分要取决于中东局势的如何发展,但是油价的不确定性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近期,埃及政治风波进一步蔓延至中东地区,使得国际油价再度被推高。 伦敦市场4月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则上涨2.14美元,收于每桶103.78美元,为2008年9月以来最高。

那么,除了导致能源成本上扬之外,高油价还会带来怎样的影响?高油价将会导致用于其他事物的资金支出数量相对减少,并因此而破坏广泛经济的需求增长。最终,高油价所催生的恶性循环则会上升到信心崩溃的高层面。2008年高油价所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后果,就是很好的证明。如果历史重演,那么你将会再次寄希望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期待后者能够迅速做出反应,以便阻止油价出现爆炸性的上涨。

北非及北非之外一波又一波的示威行动,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怀疑高油价的历史将会重演。不过,现在,对于主导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独裁者”来说,高油价将会对全球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并非他们最关心的事情。他们关心的是该组织成员国能否“幸存”的问题。要知道,中东和北非革命之火继续蔓延,继利比亚、巴林和也门等国之后,科威特、吉布提和阿曼近日也爆发反政府示威活动。石油输出国的“大哥大”——沙特,也未能逃过此劫。目前,沙特已经在什叶派聚集区加强了安全措施。

在是有输出国组织的几个主要成员国中间,示威所催生的不安情绪不断升温,逐渐转变成了一种伤痛。在没有一个有利的环境之下,这些成员国似乎也缺少了采取必要举措放置油价再次失控的兴趣。

由于中东和北非出现了政治动荡,国际能源署(IEA)对可能出现的石油供应中断保持高度警惕。即便在本周伦敦举行的Energy Institute会议上中东新一轮的不稳定并不足以引起与会者的关注,那么针对基准油价所产生的分歧仍是“史无前例的”。

让我们追溯一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时的多国石油来源问题。当时,油价是由诸如荷兰皇家壳牌(Shell)和英国石油(BP)这样的大石油企业来设定的。定价的依据则是它们所服务的消费国的具体需求。到了七十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取代了大石油企业,成了设定油价的主导者。八十年代中期,油价的设定,采用了和市场联系更加密切的机制,而是有输出国组织则在将油价控制在一个“双赢”的范围内。

现在,像股票和债券市场一样,石油市场越来越“金融化”。近日来,对于使用者和产出者来说,油价在很大程度上就好比是对冲基金、贮藏者和金融投资者眼中的交易平台。石油的短期供应、未来价格、所有权以及优先交易伙伴,都再次成了不确定因素。

本评论作者杰里米·华纳(Jeremy Warner),英国资深经济和商业评论员,是《每日电讯报》的副主编。(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