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蔬菜调控机制:保住田头的量才能稳住市场的价(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2月5日   来源:新华网

  

  

  “保住田头的量才能稳住市场的价”上海首创蔬菜价格保险建立源头调控机制

  

“保住田头的量才能稳住市场的价”--记蔬菜调控机制

  

  1月3日,顾客在上海市长宁路上的一家大型超市内选购蔬菜。新华社记者陈飞摄

  
  新华网上海2月4日电 (记者李荣、周蕊)“要保田头的量,关键是保农民的成本价,亏本生意谁也不会做”。上海蔬菜集团副总经理王永芳对记者说。上海在国内首推了蔬菜价格保险,确保农民种菜“心里有底”。春节期间上海市农委发布消息,沪郊蔬菜在田面积达到51万亩以上的高位,本地菜日均上市量达6900吨,菜价基本稳定。业内人士认为,这与“源头调控”大有关系。

  农业保险:既保自然风险也保市场风险

  据春节期间的最新数据,沪郊蔬菜在田面积目前已达到51.2万亩,其中,青菜、杭白菜、荠菜、豆苗、芹菜、生菜、菠菜等绿叶菜面积占到17.4万亩。上海本地产蔬菜日均上市量达6900吨,其中绿叶菜在3800吨左右。

  上海市农委人士说,这样大的供应量,如果没有对菜农的“保底”措施,就算终端菜价平稳了,农业部门的心里“也不会踏实”。

  全国首家农保公司、此次首推菜价保险的上海安信农保公司总经理助理石践向记者介绍说,蔬菜保淡成本价格保险是就农产品在市场交易中可能遇到的价格风险而向农户提供保险保障的一种重要举措,是国内农保领域率先尝试价格风险管理的一种有益探索。

  此次冬淡保险的时间段定为1月1日至2月28日,只包括青菜这一个上海最有代表性的蔬菜品种,凡青菜种植面积在2亩以上且上市期间符合保险规定期限的沪郊蔬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蔬菜园艺场和重点种植大户,均可向安信农保公司投保冬淡青菜成本价格保险。

  “今年夏淡期间,蔬菜成本价格保险还要继续,时间段定为6月15日至9月15日,菠菜、空心菜等其他绿叶菜也将纳入保险范围。”安信农保的工作人员说。

  石践说,“2005年我们做过一个调研,问农民政策风险、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中最担心什么时,当时69%的农民都回答说是市场风险。”上海市郊的农民大部分已经参加了自然风险的保险,已经有了防范像台风这样环境灾害的能力,但是对非生产领域的风险抵御能力还很低。农保既要保自然风险,也要保市场风险。

  “菜贵伤民”与“菜贱伤农”要双防

  “菜价一头连着市民,一头连着农民。这两头要兼顾。”上海市农委蔬菜办主任陈德民说。菜价低了,农民种植没有积极性;菜价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就得不到保障。只有通过菜价保障体系,将菜价稳定在一个农民有积极性、市民能接受的水平上,才能做到既惠农益农、又稳定物价。

  据了解,今年1月6日是上海第一批参加青菜成本价格保险菜农参保的日子,从这一天起,到21日的15天里,只要市场的青菜平均批发价低于每斤0.35元的成本价,农民就能得到赔偿。

  “青菜每斤0.35元的成本价是我们在上海市郊调研得到的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包含了种子、化肥、人力和一些交易成本等。给菜农每斤0.35元的价格保障,基本上能保证他们种菜的积极性了。”石践说。

  安信农保公司根据保险条款的规定,依据上海五家主要蔬菜批发市场公布的价格信息进行综合测算,得到15天内的批发价平均数作为基数,赔偿农民基数和每斤0.35元成本价之间的价差。

  工作人员说,1月6日的第一批保险,市场在15天内平均批发价是每斤0.28元,菜农就可以得到每斤0.35元与0.28元里面的差价,折合每亩187.6元。首期送到菜农手中的保险赔款达203万元。

  目前上海青菜成本价格保险的保费定为每亩98元。市级财政承担了50%的保费;区级财政还承担30%-50%不等的保费。记者了解到,像奉贤区,区级财政承担了40%的保费,菜农参加保险只需要支付全部保额的10%,也就是每亩10元。而在浦东新区,区级财政承担了50%的保费,菜农免费参加保险。

  石践认为,让菜农出一小部分的保费还是很有好处的,即使低至每亩10元,也能有效地激发菜农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地进行风险控制。

  “调控菜价需要辩证法”

  上海最大蔬菜批发市场江桥市场总经理孙颂伟等业内人士认为,“菜这个东西看着简单,其实很微妙。这里面要掌握一点辩证法。”

  他们所说的“辩证法”,实质就是田头成本价、田头产量与市场价的关系问题。市场价直观,有多少买菜者就有多少见证者,所以容易被关注。而田头虽是供需的起点,却是信息链的末端,容易被忽略。信息的不对称,社会关注度的落差,都会使产业链不同环节之间应有的“辩证法”出现“失重”现象。

  相关专家对记者说,应完善蔬菜产业链的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发布较为完整的产销信息,尤其是田头、批发及零售之间的“链条式”市场信息。目前上海市农业部门已在尝试。在进入春节长假之际,上海市农委就发布了定点监测的数据,以便及时预警,掌握产业链上的比价关系。

  更为关键的是,要以各种“源头保障”机制,确保蔬菜供应量的稳定。王永芳等业内人士特别看重这个“量”,有了量,调控市场就有了“底气”。市场终端价,归根结蒂“寓于量之中”,而量则取决于农民手头实际的收益。“这其中循环往复,要衔接得恰当。”

  此次,上海率先尝试蔬菜成本价格保险,确保田头“底价”,同时结合各项蔬菜生产的财政扶持政策,形成“一揽子”式的“源头保障”机制。在量的基础上,疏通产销环节,梳理合理与不合理的蔬菜运销成本结构,合理的成本进行“合理的分摊”,不合理的成本进行压缩,探索“农超、农市(菜市)”的对接,公益性的标准化菜场则不断强化“公共服务”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