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以来,市场弱势尽显。不过,疲弱的市场态势仍隐含着风格的转变。1月份大盘股下跌6%,小盘股下跌10.5%;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跌幅明显偏大,中小板下跌14.4%,创业板大跌14.6%,远大于沪深300的跌幅,这显示出市场在下跌过程中正在逐步实现风格转换。而高发行市盈率新股上市首日出现大面积破发,也表明市场对这类股票的追逐热度正迅速下降。
中小板创业板风光基础不再
2010年可谓是中小板及创业板的“牛年”,市场持续给予中小板和创业板以高估值。在经济逐季向下和转型力度加大的预期下,资金首先选择与经济周期相关性不高的板块,再在这些行业中进一步选择受政策支持的板块,即政策预期乐观行业前景乐观高成长高估值。同时,高估值持续存在的条件还包括充裕的流动性、股票的稀缺性、政策红利等。如今,这些条件都已发生变化。
同时,政策支持的边际效应也在下降。如上所述,市场给予中小板和创业板高估值的逻辑起点是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并最终能体现到行业和公司基本面上,然而扶持新兴产业、鼓励消费等政策近期逐渐趋于平静,政策利好的推动效应正在减弱,中小板和创业板高估值的逻辑起点也难逃挑战。
此外, 政策的重心也从呵护转向规范。在创业板推出之时,必要的政策呵护有助于这一市场的发育成长。如今,当这一市场呈现出“三高”特征时,政策的重心则从呵护转向了规范。在创业板成功推出一年多以后,针对创业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管理层还可能出现一些规范措施,如继续加大供给以促进估值回归、完善退市制度等。
而随着年报披露的临近,高估值的中小板和创业板类股票将持续面临大考,一些高估值但不具备高成长性的股票将出现持续的回调走势。
市场整体下跌空间有限
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整,中小板的PE已经从去年11月下旬的63倍降到了如今的53倍,PB也从9.1倍降到了7.8倍;创业板的PE则从85倍降到了74倍,PB从14倍降到了12倍。中小板及创业板估值的迅速下降,一定程度上已经释放了市场的估值风险。
考虑到中小板和创业板流通市值占整个市场约9%,即使再下跌20%,其对沪综指的影响也仅为50点左右,这就决定市场整体下跌空间有限。(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