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新股余额包销套牢机构 弱市催生保守疗法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月29日   来源:经济观察报

  

股市低迷,破发蔓延,公开增发市场也处于冰点,券商们无奈陷入包销漩涡。

1月28日,长安汽车(000625.SZ)公开增发的3.6亿A股上市。而其此前披露的增发结果,令市场感到森然的寒意。在其此次高于市价的增发中,投资者并不买账,最终有高达28.51%的增发股份即10266万股由以中信建投牵头的承销团包销。而近期再融资破发潮涌,意味着参与增发的机构全线套牢。

“上一轮增发股份余额包销涌现的情况,还是出现在2008年大熊市之中。近段时间来这种情况再现,意味着市场心理脆弱到了极点。”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助理对本报表示,“接下来新股、增发股份发不出去,将是大概率事件。”

据本报了解,近日多家有意公开增发的上市公司,已在券商建议之下转向保守战略。

余额包销重现

长安汽车原拟以9.74元/股的价格发行不超过4.66亿股,但结果却是实际发行3.6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为35.1亿元,较之前设定的上限目标分别缩水23%和12%。长安汽车增发前的停牌价为9.64元,增发后股价更是一路走低,1月27日该股股价收于9.68元,承销团账面仍浮亏615万元。

上海一家企业年金管理公司负责人告诉本报:“我们判断汽车行业将由高速增长回落至平稳发展,汽车股因此也难有大涨的契机。最重要的是,我们不看好当前的市场行情,以后完全可以用低得多的价格在二级市场买入,因此对参与上市公司的增发就没有兴趣。”

长安汽车公开增发遭遇滑铁卢并非孤例。2010年12月17日,国电电力再融资中签率公告,网上、网下的机构投资者中签率均为100%,另有25227万股被承销团余额包销,占再融资规模的8.41%。其中,招商证券以包销21389万股成为第二大股东,价格为3.19元/股,位列该公司第二大股东。1月27日该股股价收于2.95元,低于3.19元/股增发价,招商证券账面浮亏5000多万元。

上一轮类似现象的出现,要追溯到2008年。据悉,浦东建设于2008年6月23日公开增发,发行价为10.64元/股,发行数量不超过1.2亿股。作为保荐人和主承销商,海通证券包销了9213.78万股,占比高达76.78%。2008年7月1日,合加资源以14.9元的价格公开增发3000万股,但最终有效申购不足,以宏源证券为首的承销团耗资超过1.8亿元,包销了1217.4万股的剩余股份,占合加资源该次增发总股本的40.58%。

有意思的是,随着2009年股市反弹,上述两只股票大幅上涨,承销商也因祸得福,进账不少。知名市场评论人士郭成琳认为:“整体而言目前市场处于一个相对低估的水平,后市股票出现上涨也是大概率事件,但何时出现,却是很不确定的。因此,这个过程对承销商而言将非常痛苦。”

据了解,因为公开增发项目要采取余额包销的方式,涉及到公司的净资本和自营部门的利益。一旦出现余额包销,不但自营业务将处于被动,而且其他的保荐、承销项目将受到限制,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根据中国证监会下发的 《关于加强资金申购和承销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因包销剩余股票导致单只股票规模超比例的,应自该股票上市之日起逐步卖出该股票,其间不得买入该股票;导致自营总规模超比例的,应同时限制买入其他股票,直至公司自营业务规模符合规定标准。

催生保守疗法

“我们现在对于公开增发的项目都很谨慎,因为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了,一般都劝客户改做定向增发、可转债等融资方式。如果实在不行,我们也就只有放弃这个项目了。”上海一位投行负责人对本报无奈地表示。

近日,珠海中富披露2010年定向增发情况报告书。报告书显示,其以7.10元/股的价格发行股票6800万股,募资总额4.83亿元。而发行前,该公司原拟募集不超过7亿元的资金。据法律顾问君合律师事务所披露,该公司此前向124家机构及个人发出认购邀请,但最终仅有22家机构和个人参与,参与率不到20%。而这22家机构和个人中,出价超过最终认购价7.10元的共有7家,其他15家出价均低于此。

1月25日,创业板5只股票上市,其中4只开盘即破发,最大跌幅接近15%。而近日即将上市的东富龙新股中签率高达7.16%,创下创业板中签率最高纪录。该股发行市盈率高达96.63倍,在5只新股中居首。这显示出近期新股破发潮已波及一级市场,投资者申购新股风险意识显著增强。

“打新股历来是保守型投资者最后的阵地,但频频的破发行为使得他们也被迫停止打新,这意味着市场人气已经到了极度低迷的时刻。”国信证券深圳红岭中路营业部一位长期打新者说,“如果连IPO都遭到冷遇,其他的再融资行为就更是雪上加霜了。这时还想公开增发,说得直白点,是有点不自量力。”

据了解,目前公司债和可转债的承销费率一般为1%,定向增发和配股的承销费率一般为2.5%左右,而公开增发由于风险较高,承销费率一般为4%以上。

泽晖投资公司研究总监杨建指出,“投行作为中介机构,主要是赚取承销费用,余额包销却使得股票砸在自己手上,被动成为股东,这本来就是比较忌讳的。一方面意味着发行不成功,另一方面还占用了公司大笔资金,并且不知道什么时候解套,这就偏离了当初承销的初衷。”

本报从有关渠道获悉,近日多家有意公开增发的上市公司,在券商的周旋下,目前均开始采取保守的态度,有的考虑发行公司债或可转债,有的则干脆压缩项目开支,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