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传茅台啤酒寻下家 雪花啤酒被指有意介入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月26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张娟娟 发自上海

  

  昨日(1月25日),深圳苏赛特商业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均(微博)在微博上爆料称,据可靠的内部消息,茅台啤酒正在积极寻找买家,出售之期或者已经不远。《每日经济新闻(微博)》从消息人士处获悉,茅台啤酒目前正与雪花啤酒接洽,且双方均有交易的意向。

  对此,茅台和雪花方面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尚未接到相关消息。

  10年前,茅台啤酒打出“茅台啤酒,啤酒中的茅台”的口号,市场售价最高达到58元/瓶,在业界曾引发轩然大波。

  茅台啤酒缺乏终端支撑

  茅台啤酒是茅台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2000年11月,公司在贵州遵义斥资2.4亿元建成年产能10万吨的生产线,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先进技术的要求设计施工,并打出“茅台啤酒,啤酒中的茅台”的口号,零售价最高达到58元/瓶,走超高档路线。

  “从发展情况来看,茅台啤酒一度受益于茅台的品牌效应,也曾有过短暂的辉煌,但真正进入市场竞争后,茅台啤酒渐感不支,不得不选择出售。”李保均称,这从一个侧面证明,如果没有规模效应和对终端的有力控制,再好的品牌都难以在中国啤酒市场立足。没有终端支撑,任何品牌都是无本之木。

  他还透露,茅台啤酒所接洽的对象包括中国啤酒的带头大哥雪花啤酒。

  “和茅台啤酒截然相反,雪花靠的完全不是品牌,而是资本对终端市场的控制。在不断的并购和市场经营中,雪花才慢慢建立了品牌形象。两相对比,至少在啤酒行业,销量拉动品牌的命题比品牌拉动销量来得更加靠谱。”李保均分析认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分别致电茅台和雪花两家公司,但相关负责人均表示没有接到相关消息。

   品牌溢价“越界”后打了折扣

  “茅台啤酒自上市以来销量一直增长缓慢,如今已成鸡肋,他们最近的确正在与雪花接触,并且双方都有(交易)意向。”业内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如今啤酒的生产工艺已经比较透明化,品质都差不多,茅台啤酒的超高端定位难以得到市场的认可。

  除了品牌定位外,该人士认为,终端渠道薄弱、战线拉得太长也是导致茅台啤酒失误的主要因素。“茅台啤酒主要通过经销商渠道进行销售,对终端的控制力很差,加上总共只有遵义一家厂,而高端市场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在运输上也产生了严重问题。”该人士分析,由于战线拉得太长,也导致啤酒瓶回收困难,企业生产成本加重。

  李保均也在微博上指出,茅台啤酒最大的失误就是沉醉于茅台的成功,以为凭借“茅台”两个字就能摆平一切。“茅台确实有号召力,有超强的品牌溢价,但当被借用到啤酒之后,溢价就大打折扣了。因为很少有啤酒消费者会相信,加了 ‘茅台’两个字的啤酒就不是啤酒了。没有渠道和终端,品牌就只是空话。”李保均表示。

  白酒营销专家舒国华指出,白酒和啤酒的核心价值有所不同,茅台没能把白酒的成功延续到啤酒上来。“不只是啤酒,茅台的葡萄酒也卖得不太好。”舒国华认为,贵州酒圈人才相对封闭也是导致茅台啤酒营销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与四川酒圈的人才开放流通不同,贵州酒圈人才‘近亲’现象严重,导致营销意识水平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