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国有林场改革今年启动试点 未来必然确权到户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月7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继集体林改后,林业改革又出新举。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5日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透露,国有林场改革今年将在部分省启动试点,“十二五”期间全面推开。

早在4年前,国家林业局开始重抓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改革的方向是林场职工家庭承包林地。

“伊春林改采用平均分配的方式,每户职工能分到10亩林子左右,基本解决了职工的生活问题。”人大农发院副院长孔祥智去年下半年去伊春调研林改,“林改之前,职工每月工资才310元,包产到户后,职工经济收入得到显著提高。”

贾治邦称,今年国有林场改革的方向是“创新经营机制,重点解决好职工养老、医疗、就业等问题,分离国有林场办社会职能”。

按照北京大学环境管理系主任徐晋涛的说法,国有林场改革改的是地方国有林场,分属各省森工总局的大林场属于国家重点国有森工企业,由于牵涉到国有资产问题,不在此次国有林场改革的范围之内。

“此次林改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森林资源管理,目前主要的办法是职工家庭承包制,这也是未来的改革方向;二是机构的改革,国有林场下设一些加工厂,这些资产转让出售相对容易,最大的难点是林场的土地,因为属于国有,转让出售会牵涉到土地性质改变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所以不好推进;三是国有林场的人员安排,西南林区做得比较好,一般通过一次性买断工龄的方式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像10年的工龄,也就两三万块钱,对地方财政构不成很大压力。”

徐晋涛称林业部门要适当放权,省一级的林区可以放权改为地县一级,“越到下面,越容易开放搞活。”

社科院林业专家于法德称,未来林改的方向必然是确权到户。

“不管是集体林场,还是国有林场,都是这个方向,只有产权明晰了,森林资源的保护,社会资产的介入,才能有保障。”于法德称。

对此,贾治邦称,林业部门将确保2011年全面完成集体林地确权任务,2012年全面完成林权证发放任务。从森林保险、信用担保机构建设、抵押贷款入手,继续完善配套政策,打通银行资本等各种资本大规模进入林业的渠道,全面盘活森林资源资产,进而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发展。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确定为约束性指标。力争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森林蓄积量达到143亿立方米,林地保有量达到3.09亿公顷,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84亿吨,林业总产值达到3.5万亿元。

2010年12月29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仅此一项今后10年的中央投资就高达2195.2亿元,为一期投入的2.4倍。

与一期工程相比,二期工程取消了地方配套,中央财政对中央投资的项目实行全额补助;大幅度提高了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和社会保险补助标准,并将进行动态调整;将森林经营纳入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增加了中幼林抚育和森林改造培育补助政策;扩大了工程实施范围,增加了丹江口库区11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