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追责紫金矿业:信宜溃坝前曾发生6次事故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月6日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广东省的深度调查,将紫金矿业的低成本真相昭示天下;对紫金矿业溃坝事故的问责并未结束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宋清华 陈少智

真相和惩罚正逼近紫金矿业(601899.SH;02899.HK)。

2010年12月21日,广东省政府公布信宜紫金矿业溃坝事件调查结果及处罚措施。广东省政府认定,信宜紫金矿业违法、违规生产,对事件负有主要责任;受罚者多达36人,包括信宜紫金矿业管理层、负有监管责任的当地政府官员以及溃坝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相关责任人。

这个结果超出紫金矿业的想象。9.21溃坝事故发生后,紫金矿业随即公开表示事故系自然灾害;12月上旬,《财经国家周刊》在上杭、信宜两地调查中得知,紫金矿业还在不断施压信宜政府,试图保释被控制的信宜紫金矿业高管;紫金矿业先期承诺的500万元预赔付资金迟迟不得落实……

紫金矿业并没有准备好迎接广东省政府的严厉惩罚。《财经国家周刊》获悉,广东省府的认定报告出炉十天前,紫金矿业还在谋划早日复产。

紫金矿业溃坝事故之前的“7.3”废水泄漏事件中,环保部、福建省环保厅、中国证监会等多部门介入调查,认定泄漏事件为突发事故,罚款956万元。

谁是受害者

事故发生后三个月内,紫金矿业对灾民允诺的补偿迟迟未见。

“它竟然轻松地把灾后事宜扔给了地方政府。”知情的当地基层官员说,紫金矿业根本没想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信宜市各级官员却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全力平息民愤。

2010年12月21日广东省政府的事故调查认定报告,让声称自己也是自然受害者的紫金矿业无路可退。广东省调查组认定,该起溃坝是一起由自然灾害引发和有关涉事单位违法违规造成的安全责任事故。

在广东省政府的调查中,紫金矿业的违法、违规之处追溯到工程设计、施工建设、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在广东省政府的处罚中,违法人员涉及到信宜紫金矿业公司管理层、公司总工程师、公司财务部经理,工程设计单位、监事单位责任人,处罚官员涵盖安监、经信、国土、环保各部门。

调查亦显示,相关官员在收受紫金公司钱财后,对竣工验收审查不严;对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便非法生产、排放尾矿砂等行为监管不力;违法批地,对违法用地行为监管不力,瞒报违法用地行为;对企业未获得环保许可的情况下违规生产监管不力。

至此,信宜紫金矿业灰色经营的真相获得定论。广东省纪委已责成信宜市政府依法、依规向紫金矿业提出索赔,灾民权益将在广东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得到维护。

低成本模式

在“9.21”溃坝之前,广东当地村民曾多次举报信宜紫金矿业存在违法生产经营。村民提供给《财经国家周刊》的影像资料显示,大坝曾出现过穿孔现象,信宜紫金矿业却只是派工作人员简单用棉被等物进行围堵。

紫金矿业的采矿成本低于国内、国际同行。长期并无开采价值的低品位紫金山金矿,在紫金矿业的低成本模式下具有了开采价值,并成为中国最大的单体金矿;紫金矿业在与中国黄金、山东黄金等国家队争夺国内矿山中并无优势,但依靠成本控制可以收购大量在中国黄金、山东黄金眼中并无开发价值的矿山……

紫金矿业成长迅速为中国最大的黄金公司,年利润连续超过30亿元。

但舆论也一直在质疑紫金矿业赖以生存的低成本模式——依靠与政府的关系,在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后来的生产、尾矿和废水处理中不严格按标准进行。

据不完全统计,在信宜溃坝之前,紫金矿业在全国范围内发生过3次溃坝事件、2次废水泄漏事件、1次剧毒氰化钠泄漏事件。每次事故都对当地的生产、环境以至民众生活、生命形成破坏。

2008年紫金矿业因存在不良环境记录而成为首批“绿色证券”政策中“未能通过或暂缓通过”的企业之一;2010年5月,紫金矿业因严重环保问题未按期整改,被国家环保部点名批评。

紫金总部所在地的退休老干部也多次上访,指责紫金矿业对当地环境造成巨大伤害,使上杭人的母亲河汀江不适合饮用。

“7.3”泄漏事故,紫金矿业人为打通6号集渗观察井与排洪洞,污水顺排洪洞流入汀江,是造成严重污染的主因。

在此次事故之前,当地沿河百姓无法饮用来自汀江上游的自来水;棉花滩库区渔民不时发现死鱼,渔民在政府主导下被迫转产。

紫金矿业是福建上杭县最大的国有企业,也是当地财政的主要来源。紫金矿业出现泄漏事故后,全部危机公关工作由上杭县政府出面斡旋;因当地退休干部上访而多次遭遇调查的紫金矿业,都在当地政府的斡旋下涉险过关……

知情者说,紫金矿业正是依靠地方政府关系才有恃无恐。而部分官员与紫金矿业之间的利益通道也颇为顺畅。大量退休或者在职的当地官员同时担任紫金矿业高管或独立董事,部分未有任职者则握有股票。

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一位近年上任的上杭县政府官员说:“紫金做大后,对政府的监督有一种自满的情绪、自以为是的心态。”

《财经国家周刊》调查显示,在事故之前,当地监管部门已经多次检查并下达整改要求,只是紫金矿业并没有严格执行。“就是在应付。”前述官员说。

紫金矿业的邹来昌副总裁认为,“企业发展得过快,有些安全环保的项目没有跟进到位。尽管对整改通知非常重视,但是在整改过程中对危害性认识不足,产生了麻痹的思想。”

违法成本追问

尽管灰色经营模式被揭露,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却时常表达“委屈”。

“环保本来是紫金过去发展的一个重要品牌,因为事故使品牌一夜之间毁于一旦。”在11月举行的一次会议上,陈景河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他同时表示,有信心在未来十年将紫金矿业打造成为一流的国际矿业企业。

接连发生的事故,的确没有影响到紫金矿业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市场的青睐。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紫金矿业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8.4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盈利;而在事故发生之后的第三季度单季度盈利11.4亿元,同比增长19.05%。

在福建省政府开出956.31万元罚款之后,市场发现紫金矿业废水泄漏事故利空出尽,蜂拥追逐。罚款当日,紫金矿业高开之后6分钟涨停。

环保行业人士对这一结果表达了不满。重庆绿联的律师夏军说,“处罚结果并不足以严厉惩戒企业,也不足以消除事故的严重损害后果。”

2010年12月初,环保部组织考察小组再次到福建省上杭县,评估7.3事故对整个汀江流域的生态造成的影响。

“我认为目前环境违法的成本过低。”上杭县一位副县长向《财经国家周刊》表示,“纵观各个污染事故,受到惩罚的往往是企业、官员以及直接责任人,而对企业业主的处罚却很少。”

12月27日,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常务副总裁邹来昌分别收到了福建环保厅下发的处罚决定书。

紫金矿业内部高管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对7.3事件的问责“还没有最终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