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保措施不符合双方利益。CFP供图 |
南方日报讯(记者/黄颖川)当地时间12月13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公告称,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采取的过渡性特保措施并未违反该组织规则。对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此前提出的“在2004至2008年间中国进口轮胎数量‘迅速增加’导致轮胎行业受到冲击”,WTO仲裁委员会认为这一说法成立。
14日,中国商务部条法司负责人对此判决表示,中方对专家组裁决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深表关注,将仔细研究专家组报告,并适时提起上诉以维护中方产业的合法权益。
该负责人表示,美方对中国轮胎采取的特保措施是为转嫁国内政治压力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符合世贸规则,曾受到广泛批评。事实证明,特保措施既不符合中方利益,也不能给美方带来利益。
得到WTO认可的ITC判决此前提出,对于证明三年特保措施过度的举证责任应在中方,但中方并未提出足够证据;美方并无义务解释为何特保措施需要持续三年,也无义务从定量角度说明进口增加所造成的伤害以及区分此种伤害是否由其他因素所致。
但ITC也承认,在美国公司关闭位于美国的生产基地而转向在中国进行生产的问题上,委员会内部在因果关系上存在争议。少数委员认为这是公司的商业策略,此现象在进口增加前已经出现,从而导致了从中国进口轮胎的增加;但多数认为进口增加带来的压力是转移生产基地的原因。
但记者从中国商务部了解到,特保措施实施以来,美轮胎产业的就业率不升反降。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轮胎制造行业的总体就业在2010年前5个月里比去年同期下降10%。此举也减少了美国内轮胎流通领域的就业岗位,导致一些中小轮胎批发商关闭。
不仅如此,相关措施也增加了美低收入消费者的经济负担。根据美国内一些机构的数据显示,美国轮胎的平均价格已经上涨10%到20%。虽然轮胎价格还受橡胶成本等其他因素影响,但加征关税显然是轮胎涨价的重要原因。
尽管对中国采取特保措施,但美同类轮胎进口总量早已超过实施前的水平,2010年上半年,美国相关类型轮胎的进口总量增加了21%,进口价格则上涨了30%。特保措施使中国对美轮胎出口明显下降,美国转而向其他国家扩大进口。
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是2009年4月向ITC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实行配额限制的特保措施的主述人。随后,ITC裁定对进口的中国轮胎在三年内分别实施高达55%、45%和35%的特别关税。去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批准ITC裁定,同意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