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表外贷款年内激增过万亿 央行货币政策大打折扣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09/2010 08:30:00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讯(记者/黄倩蔚见习记者/钟啸)中国银行业今年以来未记入资产负债表的信贷超过3万亿元,导致人民币新增贷款已经突破7.5万亿!惠誉国际评级在周四的一篇报告中再次将中国银行业“表外贷款”的问题提上桌面,并直陈这令央行的货币政策大打折扣。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今年银行以信托类理财产品为代表的“表外贷款”增量明显高于往年,将其纳入贷款范畴的话,全年人民币新增贷款冲破监管层限额毫无悬念。但专家同时指出,监管层已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规范,相信对市场影响可控,不会改变货币政策收紧的趋势。

“表外贷款”激增过万亿影响市场

“大家之所以现在会这么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银行这种‘非信贷类融资’的规模增长实在是太快了,去年年底,我们统计积累下来的量也不过1万亿元左右,今年一年就冲到了2万多亿。”虽然并没有对“3万亿”的数据表示赞同,但是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非常肯定今年以来银行“表外贷款”的增量着实惊人。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也表示:“这个量看起来非常大,我认为1万亿—2万亿的规模肯定是有的!”

惠誉的报告中认为正是“表外贷款”的飞速增量让中国的货币政策大打折扣:“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就在北京方面已经尝试撤回刺激措施的时候,中国10月份消费价格指数仍较去年同期上涨4.4%。”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以上说法也表示赞同:“银行有多种理财产品中没有纳入表内,但是又具有放贷的同等效力,投放这么多的货币进入市场,必然是会造成压力的。”

连平也承认:“导致我国当下通胀高启的因素有很多,但是货币量的大幅投放确实是其中的基础原因之一。”

监管已经到位货币政策走势不改

其实去年底今年初以来,银行“表外信贷”的问题就早已引起监管层的注意。早在12月底,银监会就向银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银行通过银信合作类产品,将贷款移到资产负债表外的途径,从此将被堵上。

8月中旬,银监会再次发文规范银信合作业务,要求商业银行应将表外资产在2011年底前转入表内。现在规范效果逐步显现,时近年末,银行所发行的该类产品多是存量信贷。近几个月的数据显示,信贷资产型产品的发行数量正在日趋缩小,绝迹趋势不减。

连平也认为:“我们并不能将这一类‘非信贷融资’完全等同于贷款,因为这些资金并不会像贷款一样产生货币的乘数效应,当下规范已经到位,对市场的影响已经得到了控制,并不会影响到下一步紧缩货币的效果。”

王志浩表示:“央行下一步通过同时提高银行利率(同时会推高非银行贷款利率)和控制信贷规模来收紧货币政策的思路依然明确。”郭田勇也认为收紧必然是一个趋势,适度宽松大货币政策基调在即将进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很可能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