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十一五”收官、“十二五”开局的岁末年初,通胀正在成为中国经济遭遇的一场攻坚战。要打赢这场攻坚战,需要攻防并重、堵疏并举,深化认识,做足制度文章。
7月以来,国内物价涨势加快,引发了市场的一连串反应,也引起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作出专门部署并发布通知,还派出了督察组分赴各地检查;发改委迅速行动,以行政之手调控物价;央行则动用货币工具回收市场流动性在10月份加息的基础上,11月份一个月内两调存款准备金率。
11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抑制物价再出重拳,《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将作修改,对违法违规的价格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会议指出,此前出台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是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同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不过,在舆论界乃至学术界,对于当前形势则判断不一,通胀的程度及成因仍有争议,对于治理通胀的政策措施和手段更是分歧巨大。
国内的房价问题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历经几轮调控周期依然未解;眼下的物价问题则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原因一在其突发性,二在其综合性,情况更加多变复杂。
弗里德曼说,“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个货币现象。”那么,当前“中国式通货膨胀”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打防并重,这是首要的认识问题。“打”是指针对影响物价的不合理因素,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的价格行为,同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影响物价平稳的偶然性因素;“防”是指基于物价上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因素,重新调校政策目标,合理引导公众的通胀预期。
当前这一轮“中国式通货膨胀”,成因交织复杂,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既有不合理因素,也有合理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是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而且深陷量化宽松不能自拔,如美国推出二次量化宽松政策(QE II)。一方面,经济复苏不同步加剧了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的老问题;另一方面,又带来流动性泛滥并涌向新兴经济体市场的新矛盾。
内部因素中,则既有合理因素,也有不合理因素。如农产品价格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就有部分合理的成分。但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牟取暴利等违法违规的行为,则是不合理的因素。
当前在舆论界乃至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归根结底“只”是一个货币现象,因此要想治理通胀,只能通过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即果断而坚决地紧缩银根。这种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形成通胀的偶然性和不合理性因素,行政干预等手段对这种价格现象的干预更为直接有效。
一个例证是,“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油你去”、“煤超风”等网络热词,勾画了一幅游资疯狂炒作的路线图,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此外,以“两桶油”为代表的部分垄断国企行为失当,也构成物价上涨的部分不合理因素。
二是堵疏并举,重在做足制度文章,既是短期的战术举措,更是长期的战略考虑。
“堵”是做减法,除了查处违规、价格干预等法律和行政手段,从经济手段尤其是货币角度来看,短期内可通过加强资本管制,打击热钱流入和限制短期资本流动;从长期来看则是要进一步推动我国汇率市场化以及外汇管理制度改革。
“疏”则是做加法,中短期内要通过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领域,同时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利用充裕的流动性加快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长期则是实质性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进程,打造一个和谐发展的大国经济。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