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记者 赖智慧
从上海到南通的高速公路上,每走一段都能看到这样的电子指示牌提醒:下一加油站无柴油供应。而全国各地,因买不到柴油而导致的企业停产事件更是层出不穷。这一切,都是因为眼下的“柴油荒”。
“‘柴油荒’的根本原因是由中国石油行业市场垄断造成的。”在前不久召开的“2010年中国石油市场年会”上,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副会长齐放再次炮轰两大石油集团和中国石油管理机制。
就在石化双雄将“柴油荒”原因归结为拉闸限电及民间游资炒作等因素时,却成为领到“柴油荒”事件首张罚单的企业。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通报了6起近期查处的柴油价格违法典型案件,涉案8家企业,中国石化、中国石油旗下企业各占两家。
不过,在“柴油荒”上演的同时,随着国内成本油价格10月26日的上调,中国石化的炼油业务进入盈利区间,而此次油价的上调,将原油价格上涨的因素基本覆盖,从而保障2010年四季度的炼油盈利能力。
在高华证券分析师看来,“中国石化的利好将强于中国石油”。而湘财证券分析师王强表示,此次上调油价将提升中国石油毛利约2美元/桶。“预计炼油毛利每增加1美元/桶,将抬高中国石化2010年和2011年的盈利预测,分别为12%和11%”。
“柴油荒”庄家
11月中旬的连续几天,湖南岳阳货车司机尹师傅因为加不到柴油而烦恼。他每天凌晨四五点起床到加油站排队,一直等到下午4点多才加到柴油。
尹师傅开的货车要加满油至少要1500元柴油,但好几次他只在加油站加到200元柴油。尹师傅告诉《投资者报》,目前湖南多家加油站外,等待的货车排起了长队,但加油站均表示“没有柴油”。
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这场柴油荒呢?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通报了6起近期查处的柴油价格违法典型案件,涉案8家企业,中石化旗下企业占两家。
“如果‘柴油荒’是一场人为炒作的话,那么有坐庄能力的企业只有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了。”一名业内石油专家对《投资者报》表示。
一位中国石化系统内人员透露,石化双雄操控柴油价格手法大致分为三步。第一步主营企业开始在6、7月份柴油需求淡季逐步囤积和购进柴油,积累一定库存导致市场柴油供应出现适度的柴油紧缺。
第二步到9月底后,市场开始逐渐转入柴油需求旺季,此时开始小幅抬高报价。
第三步则是待柴油需求旺盛之后,捂油惜售,有油不卖,不一次性给货车加满油,导致更多没有一次吃饱的货车不得不加大加油频率,出现加油站外排队等待加油的繁荣假象。这三步之后,最终结果就是现在的柴油荒,柴油价格批零倒挂,主营单位却赚得盆满钵满。
据公开信息显示,中国石化等主营单位的柴油库存已经连续几个月下降,其中中国石化的柴油库存已经从5月份开始连续5个月下降,累计跌幅达到26%。库存连续下降与上述人士所称的淡季补充库存似乎自相矛盾。但今年6、7两月的柴油表观消费量却印证了上述观点。
统计局和海关总署数据显示,6月份国内柴油产量为1333.8万吨,进口柴油数量为8.3万吨,出口柴油数量为26.9万吨,6月柴油表观消费量为1315万吨左右。照此计算,7月份国内柴油表观消费大致在1300万吨左右,8月基本略低于这一数字,而到了9月份这一数字变为1289万吨,基本呈现递减态势。
对于此前中国石化认为拉闸限电是引发柴油荒的原因,多名业内人士对《投资者报》表示,这是不可能的。据介绍,按照正常成本产出计算,一升正常零售价6.5元的0号柴油可发4度电左右,一度电成本折1.6元,而正常的工业用电价格则在0.7元左右。“至少高出一倍的电价表明,一个工厂不可能连续两个多月靠柴油发电。”
在各方压力下,中国石化表示,11月计划销售柴油同比增长23%,生产柴油同比增长11%,并将加大柴油进口量以弥补国内供需缺口。
油价上调覆盖成本增长
“柴油荒”上演的同时,随着国内成本油价格10月26日的上调,中石化的炼油业务进入最佳盈利区间。
事实上,炼油业务的盈利水平决定着中国石化的整理业绩走向。10月28日,中国石化发布三季度业绩,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万亿元,同比增长59.8%,实现净利润为563.97亿元,同比上升11.6%。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最大的炼油企业,中石化前三季度在炼油方面的收益为84.91亿元,同比减少60.6%。
公司表示,国际原油价格一直维持在8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运行,是导致中国石化炼油业务收益减少的直接原因。中石化财务总监王新华当时表示,“如果再不调整成品油价,炼油业务就是亏损的”。
结果,成品油在中石化的期待中上调。发改委宣布,自10月26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供应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30元和220元。分析人士称,现在的原油价格已经基本上接近中石化的盈利平衡点。
作为今年内第三次调整油价,此次“从时机上看,发改委在进入调价窗口(升幅超4%)后两周左右宣布调价,滞后期缩短”。10月26日,中金公司发布的一份有关成品油提价的研究报告指出。
“假如没有升值影响,人民币计价的原油进口成本上涨将达到每吨330~340 元。人民币升值抵消了近110元/吨的涨价压力。”中金公司分析师关滨认为。
事实上,此次油价的上调,基本就能将原油价格上涨的因素覆盖,可以保障中石化炼油业务今年四季度的炼油盈利能力。王强表示,调价将直接利好国内两大炼油巨头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据其测算,理论上可静态提升炼油毛利约2美元/桶。
争夺油气勘采
上游的油气勘探开采业务是石油企业利润最高点,与以产油为主的中国石油比,以炼油为主的中国石化主要靠从国外进口原油,上游采掘业务成为其短板,目前原油自给率不足30%,这不仅低于海外大公司的标准,也远远落后于国内其他两大竞争对手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
中国石化自2005年起,所需原油的50%以上完全依赖进口,上游业务仅占全部业务的两成,产业链条严重失衡。“中国石化虽然资产规模大,终端强势,但盈利能力明显不如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国际油价一涨就亏损。”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助理主任郭海涛此前表示。
与郭海涛观点对应的事实是,2008年上半年,国际油价从每桶100美元疯涨至每桶147.27美元,中国石化当年巨亏1144亿元。2009年,中国石化对外原油依赖度更高达82.6%。
“这一不足令中国石化在业绩增长上显得十分被动,因此近两年加大了对上游业务的关注。”中国石化集团一市场人士11月底对《投资者报》表示。据其介绍,由于全球可开采油气资源储量日益减少,为保障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此前石油勘探开采划疆而治的局面被逐渐打破。“现在只要能拿到资源,三家石油公司均可参与,也得到监管层默许。”
由于国内区块的势力范围早已划定,中国石化不得不将触角伸向海外。正式大规模收购始于2009年8月18日,在“价格过高”的质疑声中,中国石化以创纪录的72.4亿美元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获取伊拉克和西非油气资产,这被认为是一次转型收购。
2010年10月6日,中国石化对外宣布,国勘公司已与Repsol巴西公司达成确认性协议,前者将认购后者新增股份,在完全稀释现有股份基础上,认购后股份比例达40%。该笔交易对价共计71.09亿美元,这也是中国石化有史以来的第二大海外收购。
不过,随着全球可开采油气资源日益减少,和原油需求量不断攀升,被上游短板桎梏多年的中国石化不得不为转型支付高昂的成本。以目前 Repsol(巴西)公司106.64亿美元的资产价值计算,中国石化为此次收购所支付对价的溢价率已达66.45%,相较其去年收购Addax时47%的溢价率超四成。
“资源越来越少,只要能抢到优质的,价钱不再是关键。”上述中国石化市场人士对《投资者报》表示。据其介绍,中石化的目标是,“十二五”末实现海外份额油与国内油持平,因此今后会有更多海外投资。
垄断者的双重挑战
对铆足劲争夺上游业务的中国石化而言,除了在价格上付出较高代价外,今后还将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方面是从事海外并购时遭遇另外两支“国家队”的排挤与竞逐;另一方面,中国石化多年来的垄断格局正在被打破,民间力量和另外一些实力雄厚的央企正在进入。
据了解,此次想与Repsol l(巴西)合作的石油企业就并非只有中国石化一家,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均参与了此次竞购。事实上,中国石油消费量逐年递增的大背景下,几乎每次海外能源并购,均能看到国内三大油企的熟悉身影。
不久前,中国石化曾提交给国资委一份有关海外油气并购趋势的分析报告,指出“国内三家石油公司之间存在部分恶性竞争、各自为政、相互拆台的现象”,建议“成立中国石油公司的‘国家队’,联合出击,共同完成海外并购”。
对中国石化而言,另一重压力来自其垄断地位正遭受挑战。一股突破石油行业垄断的暗流,正在从流通领域打开缺口。而且,推动这一暗流涌动的并非原来年年上书的民间力量,而是来自实力雄厚的中央企业。
新进入炼油行业的中国化工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央企正试图破开这一障碍,进入这一利润丰厚的领域,此前,大量央企不约而同地进入到房地产业,并推动了房价不断走高,现在,由于政策要求这些企业强行退出地产,这些央企的目标开始转向石油贸易。
为了保持垄断地位,中国石化今年初曾以书面建议的形式向相关部门呈送报告,强调现行的原油贸易管理方式在现有条件下不宜做出调整,建议国家继续严格原油进口管理,禁止进口原油违规供应地方炼厂。但这一中国石化的建议或许不会被完全采纳。相关政策部门已在推进现行原油贸易管理方式的改革。
一旦中国化工等企业可以获得非国营进口原油的销售和使用,则意味着两大集团对于进口原油垄断的打破。这也使得在炼油能力过剩背景下的中国石化将面临更大压力。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