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中国企业巴西种植基地两年“收成”喜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24/2010 02:18: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进口大豆数量连年翻番,今年预计将进口大豆超过500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而国产大豆数量却常年徘徊在1600万吨左右,为改变这一现状,中国企业开始“出海”种豆。

潜行两年后,浙江福地农业有限公司(下称“福地公司”)和黑龙江农垦总局(下称“农垦总局”)合作在巴西开发的约1.7万公顷种植基地种上了第三茬大豆和稻谷,收益日渐增厚,但资金却成为制约这一中国海外种植基地进一步壮大的首要因素。

日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率团到巴西阳光农场考察,这一不为人知的中国海外种植基地因此掀开神秘面纱。农垦总局方面人士介绍,2008年,福地公司和农垦总局联手在巴西创办农场,在巴西的注册名为“阳光农业有限公司”,其中农垦总局北安分局提供大型农机具,收取作业费和负责管理人员的费用,福地公司负责买地,并在巴西南大河州愉港市、托坎沁斯州帕尔马斯市牧场购买了16800公顷(25万亩)土地,投入约2亿元。

2008年8月,福地公司和北安分局派出的第一批巴西工作人员到位,开垦耕地9000亩。到10月份,试验种植大豆、旱稻6300亩,2009年4月份开始收获,亩产大豆340斤、旱稻510斤,基本取得成功。2010年4月收获的大豆平均亩产已提高到425斤,此季大豆全部在巴西销售,扣除320元/亩成本,每亩实现效益245元。

农垦总局有关人士说,目前巴西农场收获的大豆在当地销售,将来计划运回国内销售。在韩长赋率领的考察团中,包括九三油脂集团和重庆粮食集团等大豆加工企业的负责人,阳光农业公司与国内加工企业在大豆供应上联手并非没有可能。

农垦总局方面的材料显示,资金是影响海外种植基地发展的首要因素。目前,以在巴西买地1万公顷为例,一次性投资至少需2.5亿元,每年种、管、收全过程需要成本约5000万元,当年一次性投资合计约需3亿元,这还不包括配套农机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费用;如果租地的话,以租地1万公顷为例,每年租金需要约1500万元,生产资金5000万元,两项合计成本为6500万元。

另外,农垦总局和福地公司建议,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发农业种植项目,输出了一定规模的劳务人员,节约了国内资源,拓展了国际发展空间,国家应为境外农场提供国内同等惠农政策,让“走出去”从事农业项目开发的企业同等享受“国民待遇”,以充分调动企业和个人“走出去”的积极性。比如对境外农场参照国内政策,给予享受购置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粮食直补、粮食综合补贴,产品回销国内享受最低保护价、国际海运补贴、关税减免等政策。

韩长赋在巴西阳光农场考察时表示,要充分利用好华人、华侨关系,共同把巴西域外农业开发项目建设好,改变我国大豆产业受控于国外企业的局面,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