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CPI同比上涨4.4%,PPI同比上涨5.0%,再创年内新高。超预期的CPI、持续的负利率以及物价上涨,引发市场对短期内是否再度加息的担忧。鹏华基金宏观经济研究员刘建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就目前来看,短期内密集加息的概率不大。原因在于,我国的通胀压力基本上还是结构性的,而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通胀在未来一段时间剧烈恶化。虽然通胀压力短期难以消除,但加息或许并不能有效抑制我国的结构性通胀。此外,从政策出台的节奏看,是否再次加息,需要管理层对上次加息的效果以及经济增长趋势进行评估,这都需要时间和较为明确的经济信号。
11月CPI可能再创新高
10月CPI同比上涨4.4%创年内新高,数据与预期基本相符。从结构上看,物价上涨翘尾因素影响约1.4%,新涨价因素影响约3.0%,新涨价因素明显成为10月CPI同比涨幅创新高的直接推手。热钱的叠加推动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同时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也持续上升,供给端出现下滑。
中欧增强回报债券基金拟任基金经理聂曙光认为,第四季度的通胀压力应该是全年中最大的。由于近期热钱对农产品价格和成本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市场前期的预期,目前不排除11月份CPI仍存在继续创新高的可能。同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拉闸限电对PPI的影响开始体现,对CPI的传导作用在10月份也开始显现。
聂曙光还指出,在拉闸限电以及10月节日因素的影响下,工业增加值持续回落,符合预期。不过,在剔除季节因素后的数据显示,季调后的发电量基本维持平稳,说明拉闸限电的政策在10月份没有继续扩大。从各项数据来看,目前内需基本见底但回升力度不强,外需仍有下滑趋势,预计明年第一季度GDP或将见底。
对冲热钱加息或适得其反
央行宣布,自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显示出央行管理通胀预期和流动性的决心。刘建岩表示,年内央行再次使用数量型政策工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除了准备金率,定向央票也是可选工具。聂曙光指出,此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不采用加息的调控手段,原因在于对于对冲热钱,加息可能会适得其反。同时预计10月CPI继续创出新高,继10月20日加息后短期内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控制通胀预期的意图较为明显。总体来看,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仍然出乎市场意料。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袁峰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