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抛储行政调控和信贷政策“三箭”齐发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20/2010 03:44:00   来源:华夏时报

  

收益与代价:价格调控三问

本报记者 吴丽华 北京报道

山雨欲来风满楼。11月19日,央行在10天内第二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11月18日,一周前刚刚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一位白糖批发商不愿对记者多谈。再三询问之下,他终于说出顾虑:政府已经决心调控价格,如果自己太高调,可能会引火烧身。一个食用油经销大户也是如此,这位和记者已经有三年多交情的东北大姐提出不要在报道中出现名字,以免给自己造成不良影响。

此前一天,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措施,明确提出了四大措施控制物价,并强调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在政府的调控下,市场的形势随之大变,不仅仅是食用油、白糖,前期疯涨的棉花、玉米、大豆、生姜、大蒜等多种农产品都在同一指令下掉头向下,市场成交量大减,火爆的农产品市场像是被下了一个暂停指令。

但是,现在轻言物价上涨已被控制似乎还为时过早。涨价链条上的人们仍在观望,观望相关部门能否拿出货真价实的调控措施。在历次物价调控中,抛储、行政调控和信贷政策频频现身。而此次,接受采访的专家们纷纷表示,只有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政策,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住物价上涨的势头。

有局限的行政调控

不愿高调的白糖批发商坦言最怕行政调控找麻烦。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则告诉记者,恰恰是经营者最害怕的政府行政性调控见效最快,也是最容易实施的措施。

就在日前,福州市开始对大白菜、上海青、豆芽菜和空心菜等4种主要蔬菜实施“限价令”,成为国内第一个政府干预菜价的城市。目前,福州6家主要超市的80家门店全部将菜价调至政府指导价之下。

此举效果虽立竿见影,但争议很大。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表示,虽然在这一轮价格上涨中游资的炒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必须看到,流动性过剩、天气、土地和劳动力在内的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才是促成包括大蒜、土豆、生姜、棉花等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的主要原因,简单打压农产品价格恐伤及农民利益。

不过,在物价疯涨之下,行政手段往往不可避免。限价、涨价备案、抬高企业的准入门槛,都是见效最快的方案,这些在历次调控中不断露脸的政策,已经在这一轮价格调控中有所体现。

对于疯狂涨价的棉花,发展改革委等7部委近日紧急下发通知,要求产棉区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市场和质量监管,加强对社会游资租厂或委托收购加工棉花情况的排查,严肃查处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并严厉查处散布涨价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的行为。

在棉花主产区新疆,相关的行政性措施已经出现。金石期货主管棉花业务的刘经理告诉记者,当地已经采取措施,清理不规范的企业,严格限制没有资质的棉花收购企业。

不过,马文峰表示,类似的行政性措施短期内也许能够限制一些商品的价格上涨,但是不可能产生长期的效果,一旦下游企业不能承受相关政策限制,肯定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不确定的国储力量

调控物价最根本的是要增加供给,但是由于此轮价格上涨主要在农产品领域,生产周期较长,于是国家储备走到了台前。

国家储备指国家直接掌握的,同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物资储备,如粮食、燃料、钢铁等储备。物价上涨,市场供给存在缺口之时,国家有关部门总是相机抛储。

这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以来,储备油、糖、玉米、棉花等都相继多次抛储。但是抛储对物价调控的效果并没有明显显现,甚至在棉花、白糖等领域出现了越抛越高的局面。

国家手中掌握着多少储备,能否在物价恶性上涨之际控制局面,显然在这次物价调控中非常重要。不过,一些业内分析人士对国家抛储可能发生的作用并不乐观。

“国家手中的储备食用油可能够我们老百姓吃的,但是却远远满足不了大量流动性资金的胃口。”马文峰表示。

面对资金的炒作,王小语认为除了要有充足的储备外,什么时候抛储也至关重要。

如果国家在一个高位抛储,虽暂时稳定了价格,但如果资金进一步炒作到更高的位置,而这时储备已经抛出,则会很被动。历史上国储抛售曾经出现过类似的被动局面。上世纪90年代铜价上涨过程中,国储在铜价从10000元涨到30000元时抛出了储备,但是在国际资本作用之下,铜价最后涨到了8万元的高位,国储则不得不高位接盘。

以棉花为例,8月底至10月中旬,我国累计抛售国储棉101万多吨。然而因为时值新旧棉花年度交接期,国储棉很快就被企业疯抢一空。国储棉花抛售结束后,国内棉花市场供应均以新上市籽棉为主,而上市籽棉量偏低,又带动棉价持续上涨。

刘经理对记者表示,现在国储储备棉已经不多,而且今年棉花供应仍然存在缺口,如果炒作资金继续进入,国储棉则很可能无法发力。

绕不开的货币政策

行政性调控见效最快,抛储最为频繁,不过几乎每个被采访者都会在这句话后加上一个“但是”,因为指令性的限价只能是暂时性的,储备是有限度的,逐利的市场主体一定会趋利避害。单一的政策只能暂时见效,各部委联动的全面物价调控措施则已经在中央决心之下崭露头角。

站得更高的宏观经济学家们看得则更为全面。他们认为,央行、发改委、工信部等多个部委联手,以货币政策、行政手段等多种方式进行干预,提高准备金率、加息、禁涨令、抛储、民政补贴,一个都不能少。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四项措施调控物价就是证明。国家发改委则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之前已经启动清查玉米深加工项目,并提出三项具体措施控制物价。

财政部则一直在对物价上涨影响最大的低收入者进行补贴,比如提高就业补助、提高低保补助标准,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则明确指出,要完善补贴制度,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商务部则从流通领域着手,促进农产品减少流通环节,实现农超对接。

不过,政策更多地发挥作用,很多经济学家仍寄希望于货币政策,无论是行政性的限价还是财政补贴,都是减少物价上涨的影响。正如高盛公司报告所说,此轮价格上涨根本上还是基本面因素,货币政策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发改委人士甚至公开表示,物价上涨是货币超发的结果,在这一背景下紧缩性货币政策水到渠成。

10月20日,央行终于宣布加息,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自2008年年底以来,宽松货币政策终于明确踏上收紧归途。11月10日晚,央行宣布上调存款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19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直到目前,加息呼声仍不断高涨,一次性大幅加息传言甚嚣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