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中汽研数据战争“熄火”内情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20/2010 12:35:00   来源:经济观察报

  

张煦 杨小林

仅仅四个月过后,需要定期为领导准备新车月度上牌量报告的小张,重新陷入了以前的困惑状态。

自今年5月,一家名叫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研”)的机构也开始对外公布汽车产销数据以来,他每个月至少要整理出三套不同机构发布的数据,供分析师参考。另两家分别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以下简称中汽协)和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

不过,最近两个月,中汽研突然暂停了所有新车上牌数据的发布,这让小张感到颇为困惑。中汽研为何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暂停了数据发布?

短暂的四个月

中汽研主任赵航上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将暂停发布数据的原因,归结为电脑系统升级。赵航称,“如果可能的话,中汽研将对外发布数据的时间由每个月发布一次,调整为每季度或者半年发布一次。数据来源不变。”

赵航给出的另外一个理由是,每月定期发布数据成本较高。“每个月对外发布汽车产销数据,人力物力投入均比较大。”

但有知情的业内人士声称,电脑升级不可能持续两个月。这两条看上去冠冕堂皇但是却经不起推敲的理由,显然不是事实的全部。

“现在,我们已经不继续对外发布月度新车上牌数据,不过,企业自费购买数据的例外。”中汽研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数据引发的战争

自中汽研数据发布之日起,其引发的争论便持续不断。

从2007年起,乘联会每月的例行数据发布,曾是媒体关注和报道行业产销情况的主要依据。2008年底,随着中汽协加入相关数据发布,业界普遍以中汽协的数据为权威发布。除此之外,公安部汽车上牌数一直每月对外不公开。

因此,当中汽研发布数据后,最早触动的是中汽协的神经。

由于前者发布的为新车上牌数据,而后者发布的是企业自发上报的数据,从数据真实性看前者“掺假”可能性极小;加上中汽研定在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对外发布相关数据,这让一般在每月8号左右才选择发布数据的中汽协被动不已。更为引发业界争论的是,双方发布的数据结果通常会大相径庭。

据一位熟悉中汽研的业界人士透露,中汽研暂停发布数据的背后,最“给力”的很可能是中汽协,即后者向公安部和交通部“打了报告”。但中汽协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否认了这种说法。“可能是有关部门觉得很多个机构同时发布数据,影响统计权威性,所以出面介入了。”

动了谁的奶酪?

中汽研介入产销数据发布,虽然在面子上让中汽协“下不来台”,但是由于经营模式不同,在实际利益上二者并没有实质性的冲突。

与中汽研通过向企业提供有偿数据服务不同的是,中汽协一直是以 “会员制”方式维持协会运转。即除了每月公布的总体产销情况,缴纳费用的会员企业可以看到其他会员企业的产销情况。

对比之下,中汽研每年向购买其数据的企业收取10万元左右的数据服务费,就要高出许多。因此,双方实际利益上似乎并不存在正面交锋的可能。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中汽研公布的数据更为准确,俨然危及到中汽协之前在数据发布上的权威地位。另一利益关联方是公安部下属的 “无锡华通”。据一家市场研究机构的分析师透露,在国外,汽车上牌数据是由权威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的,但在我国,新车在公安部的上牌数一直被认为是 “机密”数据,无法从公开的正规渠道获得。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车企高管告诉记者,他们就是从无锡华通那里购得了部分车型的上牌数据。这位高管私下透露,“华通其实是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下设在无锡的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购买数据时我们都签了保密协议。”

“一款车型一年的上牌数据售价大约是40万元,如果全买的话,每年要支付300余万元。”按照他的说法,据不完全统计,仅一年时间这家公司通过向企业出售上牌数据,就能创收近亿元。

有分析人士猜测,中汽研之所以暂停对外公开发布数据,在很大程度上是迫于政府部门的压力。

中汽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0年全年产销数据应该还会择机对外公布。目前,中汽研的主要工作集中在汽车安全领域。上周,由中汽研主办的大规模公益性汽车安全普及活动——中国汽车安全主题巡展刚刚落幕。此外,中汽研还在酝酿对中国新车安全评价规程C-NCAP进行第二次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