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网】1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在“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上表示,球化强化了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全球化使传统的国与国点对点之间的联系扩展为多过间网络化联系,具有系统性重要性的国家政策溢出的效应现在是明显扩大。
以下是胡晓炼演讲全文:
今天很高兴能够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论坛2010年会,今天我想做的发言题目是“后危机时期货币政策及其挑战”。当前我们正在处于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要重新走向强劲、持续、稳定增长轨迹,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政策已经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工具,特别对于复苏缓慢的发达经济体来说,受财政赤字负担约束,需要依赖货币政策来承担进一步刺激经济的任务。而面对复苏势头强劲的新型经济体来说,也需要利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压力。
对于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关注已经成为在复苏过程中焦点和热点,与经济危机之前相比,工具的选择都发生很大变化,这对各国货币政策当局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货币政策的实施上都提出一个新的,而且也是一个比较严峻的挑战。我们注意到这一变化在发达国家是尤为明显,传统价格型工具被数量型工具所替代,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引导银行利率进而资本市场利率已经转变为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购买债券,压低利率水平,由使用纳税人资金注入经济体变成了直接印钞刺激经济复苏。
货币刺激目标也出现明显的偏移,在遭受巨大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刺激复苏和增加就业,恢复增长成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尽管在经济复苏缓慢时期,短期内通货膨胀还不是威胁,但是较长期的低利率水平和大规模量化宽松的政策对长期通货膨胀的影响现在则很难断定。有两个显而易见的结果,这两个结果就是大家现在谈到的货币贬值和推高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这两个结果对未来通货膨胀的影响和如何传导都是值得关注的。
全球化强化了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全球化使传统的国与国点对点之间的联系扩展为多过间网络化联系,具有系统性重要性的国家政策溢出的效应现在是明显扩大。我们可以从美国近期宣布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以来世界各地,各个角落都发出比较强的反应中就可以看到这种溢出的影响。总体来说,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框架下,受政策和利益驱动国际资本流动对新兴市场国家具有顺周期的效果,和负溢出的效应。
而对发达经济体来说则体现为一个逆周期的作用,和正的反馈效应。比如我们看到当发达经济体制造出大量的流动性时候,资本就快速大量的进入新兴市场,这在经济已经实现了较强劲增长大的环境下,很容易造成资产价格的上涨,本地升值的压力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也都显著地上升。而在主要储备货币国,他的货币发行有自然回流机制这样一个情况下,这个资本的回流对于发展经济体来说实际上是间接地支持了他的低利率融资和推生了其资产价格的价格。
(中国企业家网)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