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热钱狂舞 A股在泡沫中行走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06/2010 09:10:00   来源:中国经营报

  

“这就是一轮流动性推动的行情:10月份是炒预期,从现在到未来半年,将是美国开动印钞机,资金会进一步涌向新兴市场。”11月4日,深圳一位基金经理称“A股将继续在泡沫中行走”。

就在两天前,这位基金经理还担心美国量化宽松的规模达不到预期,提前抛出了部分煤炭、有色的筹码。但如今他认为小幅调整后的资源品将引领其他板块,重新发起一轮以通胀为主线的强势上攻行情。

“四季度的投资特点是炒作”

每天早上7点半,某私募基金经理已经从上海浦东开车到达位于浦西北京西路的办公室,开始与朋友探讨个股机会。而在以前,他一般是8点半以后才到公司。这是因为“最近好赚钱,有动力”。

其实,赚钱效应是一回事,更重要的因素是他判断这样的行情不会持续很长时间,“A股在年底前还会有一波行情,年后或将迎来一波大级别的调整”。

“现在是海外热钱流入,美国输出通胀,加上国内通胀水平高,资金都涌向股市。但这会推高资产价格的泡沫,下一阶段决策层将会收紧流动性,泡沫还是会破灭。”这位私募老总戏谑地称,“现在是闷头赚钱,当哪一天发现苗头不对时,迅速撤离市场”。

“美国释放流动性短期是利好,但中期看存在隐患。就看美国下一步的计划和国内采取的应对措施。”世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士杉说,目前的市场情绪很亢奋,因此,现阶段的选择是“继续在泡沫中行走”。

不仅是私募,公募基金群体也发出了类似的声音。“四季度的投资特点就是炒作。”深圳某基金经理承认,除了钢铁、银行等少数板块存在估值修复空间外,其他板块在估值上已经没有更大修复空间,“下面就看炒泡沫”。他们继续关注流动性推动的板块,例如电子信息和科技类等。

“流动性没有问题,老基金的仓位比较高,但还有很多新发基金、保险资金、散户资金。”前述基金经理称,加息降低了债市的吸引力,一些原本满仓持有债券的债券基金现在改为将20%的资金都配到股市中。

在长江证券分析师陈开伟看来,流动性依然充足。“流动性预期仍然较高,市场风险偏好提升,资金从债市流向股市。”他判断出现恶性通胀的可能性不大,年内不大可能再加息。“即使加息,主要是影响房地产市场和房价,对流动性不存在逆转。因为M1(现金加活期存款)增速仍很高,存量资金巨大,尽管趋势上有所减弱,但是流动性仍然是充足的。”

海外资金涌入

渣打银行(中国) 有限公司个人银行部首席投资总监梁大伟建议自己的客户中短期增持A股,他相信,随着全球流动性高企,资金会继续流向亚洲,因此东方国家的挑战在于抑制通胀预期及资产价格膨胀。

11月4日凌晨2:15分,美联储宣布启动第二轮定量宽松计划,承诺将在2011年第二季度结束前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

这一数字的公布,被A股投资者视为一大利好。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南方小康ETF基金经理杨德龙认为,“考虑到未来一段时期内海外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日仍将延续货币宽松,热钱大量流入新兴市场的情形将进一步加剧,通过外汇占款的形式释放的流动性将成为推动新兴市场股市上涨的重要动力。”

“10月以来只是炒量化宽松的预期,但钱没有放出来。未来半年,会有更多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国内市场。”曾经在多家外资银行担任投资基金经理的人士向记者表示,海外资金普遍预期人民币在未来一年升值3%~5%,再加上国内采取加息的紧缩政策,他们可以轻松获得6%~7%的收益,这对大资金很有吸引力。

持此类看法的机构不在少数。“虽然国内对热钱采取资本管制,但还是有很多其他途径可以进来。”上海另外一位同时投资港股和A股的私募总经理称,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海外热钱持续流入,市场并不缺资金。而结合目前较高的通胀预期,他认为与资源相关的品种将会反复得到市场炒作。

“海外热钱汹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泡沫有越吹越大的风险。”某银行系基金投资总监指出。

但正如硬币都有两面性,当投资者将美国释放流动性视为A股短期利好时,其对应的中期效应却可能是国内流动性的收紧。

拧“水龙头”前的狂欢

早在美联储掀开底牌之前,国内货币政策的基调有了微妙的改变。

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取向,央行增加了新的表述:“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充分运用有弹性的市场化手段”。

“这可以理解为货币政策收紧的信号。明年的货币政策将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这明显是抑制流动性。”杨德龙介绍,南方基金在11月2日的晨会对国内政策进行讨论,他们按照贷款存量和新增贷款增速测算,预计明年的新增信贷约为6万亿元左右,低于2010年的7.5万亿元总量。

“预计明年信贷增速会降到15%,估计是6万亿元,但这对市场不会有很大影响,货币存量还是很大。”深圳一合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说,收紧信贷对市场是利空消息,但在人民币升值和海外量化宽松的背景下,他们更倾向于将它理解为“中性消息”。

有些机构投资者在10月就已经预期到货币政策将逐步回归到稳健的水平。“通胀压力比较大,海外还在释放流动性,会有输入性的通胀压力,明年的通胀水平可能在4%之上。”南方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分析,“国内的M2(广义货币)已经有68.8万亿元,跟美国M2基本相当,但我们的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这也说明我们必须控制好货币政策。”

“我们预计,今年底前可能还有一次加息的过程。”广发证券研究员刘朝晖指出,要稳定通胀预期,央行必须继续收紧流动性。

前述南方投资总监认为,从其他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在通胀压力下也应该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是必然趋势,如果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吹大泡沫的后果就像日本上世纪80年代那样,日本到现在仍没有走出经济低迷。”而与此相比,“德国在过去十年货币升值,但在升值的区间采用从紧货币政策,结果并没有受到资产泡沫的影响,经济增长保持稳健。”

基于德国和日本的不同案例,这位投资总监判断,明年的货币政策会维持适度从紧,预计A股只有结构性的个股和行业机会,而不会有整体的趋势性上涨的大牛市。

相对于A股市场中期走势谨慎的态度,市场中的多数投资者更喜欢关注的是眼前的“泡沫行情”。

卢远香 李辉

本报记者徐瑾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