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调控丝毫没有松减的背景下,今年以来,频频拿地成为中粮地产的一道“亮丽”风景。与此同时,多次出售金融资产、较高的负债率、现有项目的后续开发……中粮地产的资金链情况也引起市场担忧。
不过,中粮地产相关负责人11月1日在电话中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不断拿地是公司的战略和需要,负债率看起来有点高,但并不是想象得那么大的风险。
“房地产原料都不拿,我们怎么生存呢?”谈及未来是否还有新的拿地计划,上述中粮地产相关负责人称。
或将继续“拿地”
据本报记者统计,2010年初至今,中粮地产已花费67亿多元分别在成都、杭州、北京、沈阳和深圳竞得6块地的土地使用权。而据《中国经济周刊》近日披露的内地上市房企囤地排名,中粮地产排在第41名,囤地面积295万平方米。
“不断拿地符合我们公司的战略和需要。”中粮地产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按照该人士的解释,一方面,与其他大的企业相比,中粮地产现在的土地规模并不是很大;另一方面,中粮地产提出,在持续完善现有的TOP系列和中高端住宅产品系列的同时,同时加强以“大悦城”为品牌,包括商业、住宅、酒店、写字楼、公寓等多业态组合的城市综合体的研究和实践推广,形成可复制的产品线。这些都需要去获取一些比较有价值的土地。
对于觊觎已久且出现在拍卖市场的土地,中粮地产更多给人留下了“志在必得”的印象。例如,10月15日,中粮地产以7.42亿元总价竞得深圳市坪山新区一宗地块,溢价超一倍,并创下坪山地区单位楼面地价新高。
作为中粮集团目前旗下唯一一家上市房企,中粮地产被市场认为是中粮集团地产业务的整合平台,其最大价值是大股东的资产注入预期承诺。不过,近期市场传言,中粮集团有意把地产、商业、旅游、酒店等板块整合到一起,推动这部分资产在香港上市,即对地产业务的整合选择A+H的方式。
有业内人士甚至指出,即将失去集团“输血”的中粮地产今后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主营业务在集团主导下开始转型;另一种是不再期待大股东的资产注入熥粤Ω生继续地产类业务的发展。
中粮地产相关负责人对此称,“我没有任何授权去谈论中粮集团对中粮地产的定位,但相信中粮集团会负责任去履行过去做的有关承诺。”
否认“左手筹资、右手拿地”
激增的土地储备背后是对资金的需求。与此同时,中粮地产出售金融资产、借钱的行为也引起市场的关注。
10月19日,中粮地产公告称,因经营发展需要,董事会同意公司向中粮万科假日风景房地产公司申请人民币7亿元委托贷款。而此前的10月15日,中粮地产刚刚以7.42亿元总价竞得深圳的一宗地块。由于前后两项资金数额接近,中粮地产被质疑为“左手拿地、右手借钱”。
针对上述质疑,中粮地产相关负责人11月1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并不愿意多谈,只称“这完全是一个巧合”。
实际上,为了补充资金,今年以来,中粮地产已多次出售手中金融资产,包括退出金瑞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出售持有的招商银行股票、拟择机处置持有的招商证券股份等。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投资收益一直是支撑中粮地产业绩的重要方面,出售金融资产是中粮地产资金紧张下的无奈之举。
然而,这一看法被中粮地产相关负责人否认。“卖掉这些金融资产来支持主营业务,是我们早就制定的战略。”他表示,金融资产不是中粮地产的主业,中粮地产不想去长期持有,也不想去炒作。中粮地产要做一个专业化的地产开发商,只是在合适的时机,把金融资产变成主营业务需要的资金。
在他看来,目前来说,金融资产的利润可能稍微大一些,但是这只是暂时的。中粮地产目前还处于成长期,现在还要努力实现各个环节的均衡发展。
然而,据本报记者统计,2010年年初至今,中粮地产获得的6宗土地已花费67亿多元。而据中粮地产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30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约为-11.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其手持9.4亿元的货币资金,但短期负债为3.8亿元,长期借款也达到了9.8亿元。
中粮地产在今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也坦承,公司目前正处于规模扩张阶段,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对此公司将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中国经济时报)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