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对红杉而言,是个好年头。
10月26日,麦考林正式登陆纳斯达克,首日收盘于17.26美金,比11美金的发行价大涨57%。
对此,沈南鹏在其新浪微薄中热情洋溢地向麦考林团队表达祝贺。
1个月前,他刚刚在微薄上写下类似的帖子,那是给乡村基的。
在“道喜”这件事上,沈南鹏今年比较忙。如果算上此前在国内创业板上市的乾照光电(300102),目前为止,红杉中国今年已经有4个项目完成上市。
而从7月1日至今,红杉投资的企业中先后赴美上市的将有6家之多,其中,3家已经完成IPO,还有3家“箭在弦上”。
根据红杉中国的官方网站,加上最新IPO的麦考林,红杉目前已有12个项目上市。
从目前公开的信息看,仅2010这一年,上市的项目就可能达到7个,也是红杉入华5载IPO最多的一年。
上市进行曲
从2010年7月起,红杉几乎每个月都有捷报传出。
7月1日,高德软件(AMAP)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收盘价为13.5美金,较12.5美金的发行价上涨8%,至10月27日,该股收盘价已经上涨至19.65美金。
由此,红杉拉开了2010年的丰收大幕。
8月12日,从事半导体光电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的乾照光电登陆创业板,发行价45元/股,市盈率超过70倍,目前股价已经超过80元,这也是红杉首个在国内创业板上市的项目。
9月28日,中式快餐企业乡村基登陆纽交所,发行价区间曾一度从12-14美元,提高到了14-16美元,最终发行价定在16.5美元。截至10月27日本报截稿,该股收盘价为32.85美元,比发行价上涨近100%。乡村基是中国第一只在美上市的快餐连锁概念股票。
10月26日,麦考林登陆纳斯达克,融资约1.3亿美元。上市首日,该股以17.5美元高开,并报收于17.26美元,较11美元的发行价大涨57%。麦考林也成为中国首家在美上市的电商公司。
这些已经让红杉分外耀眼。但,这似乎还未到最强音。
10月底,红杉旗下的利农国际也将登陆纳斯达克,拟融资9200万美元。10月13日,天津新高地也向美国SEC递交了上市申请,计划在今年11月登陆纳斯达克,募资1.2亿美金。同样在10月,诺亚财富也向美国SEC申请上市,股票代码为“NOAH”,该公司计划在美融资约9000万美金。
尽管都戴着“红杉”牌的帽子,但资本市场也绝不会为“凑热闹”的人埋单。
比如,成立于2002年的高德软件,主要业务是向汽车导航、企事业单位、无线及互联网商务提供地图信息。统计显示,2009年,高德软件在中国导航地图市场份额为48.7%,在中国移动导航装置市场份额超过30%,是“中国领先的导航电子地图供应商和位置服务提供商”。
截至2009 年底,乾照光电已经形成年产近90亿粒芯片的产能,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四元系红、黄光LED 芯片供应商之一,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能够批量生产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外延片的供应商之一。
再如,按照2009年登记的客户数量及网络覆盖范围,诺亚财富是“中国最大的独立第三方理财机构”。
根据温室面积考量,利农国际则是中国最领先的温室蔬菜生产商之一,也是成长最快的主要蔬菜生产商之一。
麦考林则是国内最大的目录邮购公司,而其“目录+电子商务+实体店”的“混搭”模式在资本市场并不多见。
纵观这些企业,他们身上还有更多的“共性”。
比如,他们都有“故事”,都演绎了高成长,而且有着高成长的前景。
在过去3年,乾照光电保持了100.18%的年复合增长,毛利率分别高达40.34%、52.88%和57.01%,比任何可比的上市公司都要高。
2007-2009年,麦考林的净营收从6140万美元增长至1.77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0.2%。这期间,麦网业绩的迅速增长功不可没。
发迹于中国西部城市重庆的乡村基在2007年获得红杉和SIG 2000万美元的联合注资。由此,乡村基的发展驶入“快车道”。2007年底—2009年,乡村基的分店从区区9家跃升至81家,至2010年6月底,这个数字又变为101家;分店的增加带来的是营收和利润的飞速增长,2008年,乡村基的营收入为2.315亿元,2009年就实现4.945亿元,同比增长113.6%。2010年底,乡村基计划将分店规模扩张至130家。
“跳跃式”增长无疑为他们在投资者那里赢得加分。
集中上市背后的投资逻辑
红杉投资的公司集中上市,出现在资本市场回暖的大环境下。
根据ChinaVenture的统计报告,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IPO融资活跃度相对上季度都有所提高。这一季度,共有116家中国企业实现IPO,环比上升9.6%。海外资本市场也出现回暖趋势。第三季度,中国企业境外资本市场IPO的数量达到今年最高水平,有14家VC/PE背景的企业选择了境外上市,相比前两个季度大幅增加,达今年最高水平。
但就单个外资投资机构而言,红杉的项目格外多,这让红杉赢得业界的一片“艳羡”和“恭喜”。
问题是,为什么是红杉?
“红杉在海外市场有知名度,熟悉海外上市的路径和资源”,一位国内VC认为,这为红杉在海外退出提供了便利。
事实上,这也并非为红杉所独有。
经纬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认为答案很简单:“沈南鹏牛。”
不可忽略的是,这些上市案例背后,是红杉中国的投资逻辑和布局。
沈南鹏曾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把红杉投资的基本主线归纳为三点:拥有具备强执行能力的企业家,处于爆发性增长的巨大行业,以及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
他把对人的考量放在第一位,是因为他觉得,在中国,“赌选手甚于赌赛道”。在这一点上,有足够的案例做注脚。
IPO前后,红杉在麦考林的持股比例分别是75.9%和62.8%,绝对控股,而麦考林CEO顾备春持股量不足15%,但他与他的团队则以“绝对强势”闻名。
顾备春曾对本报直言,“我也是股东之一,我来负责公司的经营,首先应该是以我为主,然后给股东带来回报”。在2001年顾上任时,麦考林曾一度面临倒闭,他用了近10年时间,将麦考林从目录邮购公司,发展成线上业务占主导的电商公司,2007-2009年,麦考林的净营收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0.2%。
沈南鹏还曾公开表示,最看好“3个女人”:乡村基的李红、东方风行的李静、诺亚财富的汪静波。
在香港进行上市路演时,李红及其团队选择住一家便宜实惠的酒店,这让沈南鹏感触颇深,并称“李红身上鲜明地反映出创业者的典型基因”。李红也正是用低调、勤奋和务实将乡村基带到海外上市。
2008年,红杉闪电牵手“诺亚财富”时,这家公司才成立3年,2007年的净利润只有几十万美元,沈南鹏对诺亚团队的评价是“激情、专注、诚信”,这为他们获得融资加分。
在沈南鹏眼里,东方风行的李静则可能成为中国版的“家政女王”。
至少在2006-2008年间,红杉中国投资的大命题一直延续着消费产品和服务,“这是一个受宏观经济影响相对较小的领域”。
从今年IPO的案例看,按照红杉自己的分类,这7家公司中,有4家属于“消费品和现代服务业”,分别是:乡村基、麦考林、利农国际和诺亚财富。
根据ChinaVenture的统计,今年中国在海外市场IPO的企业,集中于消费品、医疗健康、教育及TMT行业。ChinaVenture认为,这反映出境外资本市场对基于中国广阔消费市场的高成长企业的浓厚兴趣。
而在投资阶段上,红杉中国在正式运作不足2年之际,就开始悄然布局。
2007年5月,红杉中国完成其创业基金II的募集,同时操作的,是红杉资本中国成长基金I,这只基金规模达5亿美元。
将投资范畴从中早期的项目,扩展到兼顾晚期的PE项目,“红杉美国用了大概25年的时间才迈出同样的一步”,红杉中国只用了2年。
乡村基和麦考林都属于成长期的项目,而且,在麦考林项目上,红杉中国还一改常态,做了第一个控股型投资,这也是当时红杉资本最大笔的单次投资。
用红杉资本合伙人Michael Moritz的话说,“我们希望可以投资的,是一些其他人目前还不太懂,也不太能看得到的商业机会,或者是那些其他人因为担心风险而不敢投资的机会。这样当大家都看到生意机会的时候,我们所投的公司和它们的竞争对手已经有一定距离了,那么这些公司只能是追随者而不是领先者”。
在一些早期项目上,红杉中国同样保持了类似的风格。2008年,投资诺亚财富之后,有观点认为,沈南鹏是在为红杉中国募集人民币基金铺路。同样在2008年,红杉投资著名主持人李静的公司东方风行,这让外界“看不懂”。
投资东方风行,沈南鹏给出的解释是,看中了李静的个人品牌价值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而今,东方风行的路径渐次清晰,它已经从一家影视制作公司转型为引领中国时尚生活方式、集内容提供和商品开发推广于一身的新型跨媒体公司,而且上市可期。
红杉中国曲线成长
但自2005年成立以来,红杉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2007年4月底,红杉中国投资2年不到的项目亚洲互动传媒登陆东郊所创业板,成为在日本上市的中国第一股。
2008年9月,亚洲互动传媒因大股东(创始人)挪用资金被追究刑事责任、勒令摘牌退市。
这对彼时的红杉中国而言,无疑是“锦上涂墨”。
2008年底,红杉中国创始合伙人之一张帆离职。这让外界猜测,与亚洲互动传媒退市有关,毕竟这是张帆负责的项目。
2008年底,凯雷因沈南鹏在医药项目新生源上“抢单”,将沈南鹏诉诸法庭,此事也在媒体上被炒得沸沸扬扬。
2009年,网上有消息称,鉴于红杉中国连续出现的问题,沈南鹏面临“被解雇”的危险。这一说法被沈南鹏自己公开驳斥,他表示,这一说法“太荒唐滑稽”,并强调,“红杉对沈南鹏在中国的领导能力有完全的信任”。
无论如何,至少,过去的2年,红杉过的并不轻松。更何况,这些事,是发生在近乎“完美”的人和机构身上。
2005年,红杉中国几乎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它拥有硅谷最富传奇色彩的风投品牌血统,创始合伙人沈南鹏和张帆此前参与了百度、携程、分众、如家等众多知名公司的投资或创业。他们俨然天生是“投资明星”。
或许是,人们对于“明星”的期待太过苛刻,而仅以3年定成败也太过武断。
2009年5月,Michael Moritz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红杉中国的现状要比预想的好”,因为红杉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团队,建立了一个投资策略、流程,能保证投资决策是在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然后帮助所投公司,与它们一起成长,而2005年刚进中国时,它从零起步。
在Michael Moritz看来,“最为成功的投资,应该是那些即使十年之后,人们仍然愿意持有其股票的那类公司”。
不过,对于红杉中国而言,或许这还有待时间检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