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朱小丹
当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在这片曾经大胆改革、一直保持领先并且仍将火热的土地时,能否看到一个更为确定的珠三角的未来?
自国务院2008年12月底批准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下称《规划纲要》)至今,两年时间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广东省委、省政府是如何推动《规划纲要》实施、规划未来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如今,当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在这片曾经大胆改革、一直保持领先并且仍将火热的土地时,能否看到一个更为确定的珠三角的未来?
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朱小丹详细阐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贯彻实施《规划纲要》的部署,解读了制约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因素和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为人们描绘了一幅未来珠三角发展格局的画卷。
部署与措施
《财经国家周刊》:在过去的两年中,广东省委、省政府为推动《规划纲要》的实施,做了怎样的部署?
朱小丹:2008年12月底国务院批复实施《规划纲要》后,省委、省政府立即把贯彻实施《规划纲要》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周密部署,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和作出重要批示,动员全省上下统一思想、狠抓落实。
省里成立了由黄华华省长任组长的实施《规划纲要》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协调实施《规划纲要》的工作。各地、各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制。
省委、省政府先后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分片召开会议,逐市进行具体指导。省委常委会逐一听取各市汇报,并实行省委常委分片包干制和重大项目领导分工负责制。
2009年4月,广东省委、省政府还出台了贯彻实施《规划纲要》的《决定》及《实施方案》。2010年9月,省委、省政府又批准了《实施<规划纲要>实现“四年大发展”工作方案》,将各项目标任务量化分解到珠三角各市、省各有关部门。
同时,把高质高效编制好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本公共服务五个一体化规划作为推进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召开专项会议进行部署。通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论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规划编制,确保了规划的质量和水平。目前,五个一体化规划已经颁布实施。
《财经国家周刊》:省委、省政府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举措?
朱小丹:一是建立起多层次的指挥协调和合作机制。在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建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领导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汪洋书记亲自牵头督办政协提案,推动建立和完善珠三角区域协调机制。
二是实化目标责任,强化监督考核。明确了推进一体化的责任落实机制,并将体现一体化的目标要求和任务量化分解到珠三角各市、省各有关部门。将一体化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实施《规划纲要》评估考核范围,进行严格考核。
三是大胆改革创新,有利于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在区域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有效提高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制约发展的五个因素
《财经国家周刊》: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目标是解决发展问题,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珠三角存在哪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制约着进一步的发展?
朱小丹:一是自主创新不足,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广东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够强。特别是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仍然比较缺乏,国家级的创新平台还不够多,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力度。珠三角各市之间产业同构问题突出,同构率超过60%。“广东制造”虽然已融入了全球价值链,但总体来讲还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工业增加值率和劳动生产率与国内其他先进地区和国外发达地区相比明显偏低。
二是资源环境约束凸显,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广东是人口大省、能源资源消耗大省,主要资源的保障能力脆弱。目前广东调入或进口能源占全省消费总量的八成左右。广东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87%,土地瓶颈制约突出,深圳土地开发强度甚至超过香港。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进程中遇到的环境问题,在珠三角发展的几十年时间集中出现。
三是发展成本持续上升,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大。近年来,广东土地、劳动力、能源资源等发展成本全面上升,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利润下降。
四是城乡和区域发展仍不平衡,生产力布局不尽合理。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差异巨大。我省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总人口(常住)4958万人,比珠三角多467万人,但GDP总量只相当于珠三角9市的26%。从珠三角内部来看,三个经济圈之间也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2009年珠中江经济圈GDP总量3957.38亿元,远远落后于广佛肇和深莞惠经济圈的14773.6亿元和13374.9亿元。珠三角城区城乡之间的发展也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多年落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与城市相比差距明显。
五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体制改革攻坚难度越来越大。广东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虽然有了长足进步,但还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社会事业发展的不均衡现象严重。随着广东的改革向政治、经济、社会管理的“深水区”挺进,遇到的困难与阻力也会越来越多。
尽管面临上述困难,我们应当看到,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仍将持续,国际资本继续看好中国、看好广东、看好珠三角,中国的经济发展基本面没有改变。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潮流和大趋势,通过推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破除行政壁垒,使珠三角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实现无障碍流通,建立统一大市场,在更大范围实现产品、生产要素市场的优化配置,进一步降低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成本,推动珠三角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城市经济”向“区域经济”转变、从各市“单打独斗”向区域“协同作战”转变,提升经济活力与区域综合竞争力。
广佛同城与三大经济圈
《财经国家周刊》:广东省曾提出广佛同城的区域一体化目标,广佛同城的经验对推动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将起到哪些作用?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广东省还取得了哪些新突破?
朱小丹:广州、佛山两市签订《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及多项专项协议,合作范围涵盖亚运合作、交界道路网对接、产业协作、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发挥了积极的先行示范与辐射带动作用。到目前为止,两市已经签署包括整体框架协议在内的20多项合作协议,基本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一年多来,广佛同城效应逐步展现,已经完成重点项目和重点政策对接工作14项,共有69项一体化重点项目和政策正在推进落实过程中,给两市人民带来巨大实惠。
目前,三大经济圈建设稳步推进,分别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和一系列专项协议,明确了合作内容和建设重点。广佛肇经济圈37个重点合作项目进展顺利,深莞惠经济圈以“十大对接”为切入点,全面开展三市紧密合作28个重点事项,在界河和跨界河综合整治、边界道路的建设和连接上取得明显成效。珠中江经济圈已实施年票互认,将推进通信同城化和饮用水同网,并积极探索打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共同平台。
同时,要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推进珠三角一体化取得新突破。
把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作为突破口,以珠三角城际轨道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动交通对接。广珠、佛肇、穗莞深、莞惠等城际轨道及广佛地铁、广深港客运专线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打通高速、快速公路“断头路”和推进国省道“瓶颈路”改造,推进公共交通互联互通。推进珠三角高速公路电子联网收费,全部撤销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
此外,区域内的大气联防联治和水环境治理,使得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医疗卫生一体化也开始起步,广佛肇23家医院实现检验结果互认,深莞惠实施医疗卫生服务“一证通”等互联互通工程,积极探索异地医保结算,实行三甲医院医学检验结果互认。
一体化:未来的珠三角
《财经国家周刊》:在你的眼中,完成区域一体化后,未来的珠三角将呈现怎样的格局?
朱小丹:要以打造世界级绿色城镇群为目标,构建低碳生态化、高效能、高品质的城乡规划建设模式。将广州、深圳建设为世界城市,提升城乡一体化的品质和国际竞争力;通过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区域公交引导区域空间格局优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优化城市(镇)增长区,培育新城和新型社区,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推进服务中心规划建设,优化城乡服务中心体系;通过划定区域绿地、推进区域绿道建设,展现广东的新形象;注重塑造精品、绝品、极品建筑、体现优秀文化和优秀生态,塑造富有魅力的城乡景观风貌;携手港澳共建宜居湾区等。
同时,推动各市、各经济圈之间形成产业整体融合、错位关联、互补互促、合理竞争、共生共荣的产业空间布局。着力推动优势产业跨行政区划空间集聚,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培育一大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和优势产业集群,在产业发展上形成服务知识化、制造服务化、产业融合化、布局一体化、竞争力高端化。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优先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等5大领域30个重点产业。按照“引导增量、优化存量”的思路,打造珠江口东岸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带、珠江口西岸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带、珠三角沿海的生态环保型重化产业带。
强化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产业的优势互补与合理布局。其中,广佛肇经济圈以广州为中心,重点布局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深莞惠经济圈以深圳为中心,重点布局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珠中江经济圈以珠海为中心,重点布局发展以重大成套装备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依托优势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发展现代服务业。
另外,要建设能力充分、衔接顺畅、运行高效、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珠三角现代基础设施一体化体系。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建设形成能力充分、衔接顺畅、运行高效、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珠三角现代基础设施一体化体系,构建珠三角一小时城市圈。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和统一管理的要求,从区域整体上进行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清除阻碍珠三角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的体制障碍,并加强与港澳地区、粤东西北地区以及泛珠三角其他区域的衔接,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大空间发挥交通、能源、水资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对社会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为加快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在环境保护方面,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环保共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为主线,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切实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从根本上确保环境安全。建立全防全控的产业环境调控体系,优化经济发展;建立齐防共治的跨界水体污染综合防治体系,统筹优化给排水格局;建立联防联控的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有效改善区域空气环境质量;建立同保共育生态体系,构筑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建立共建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城乡区域环境同治;建立协同联动的环境监管体系,搭建一体化平台;建立统筹协调的环境管理体制,突破一体化瓶颈;建立先行先试的环境政策体系,持续综合推进一体化。
在民生方面,致力实现区域间的制度对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统一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最低标准,提高次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使区域基本公共服务自由流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做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对接,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在实现户籍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基础上,逐步把非户籍常住人口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覆盖范围,重点保障非户籍常住人口最迫切的基本公共服务,切实提高非户籍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享受水平。
资料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八成效
一、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外需拉动向内外需并重转变。
2009年,珠三角地区外贸依存度下降到124%,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需求结构趋于协调。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48.67亿元,增长22.8%,其中珠三角4749.87亿元,增长23.4%;全社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32.07亿元,增长17.1%,其中珠三角5983.55亿元,增长16.9%。
二、产业结构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转变。
珠三角地区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因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57.2%,提升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2009年珠三角地区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3%,与2008年相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广州继深圳市后,成为我省第二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我省新增3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35.5%,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全国首位。
四、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优化,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2009年,编制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省级财政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占总支出75.5%,提高了1.8个百分点。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2%,增速同比加快6.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速2.5和6.9个百分点。
五、区域发展协调性有所增强。
2009年广东地区发展差异系数为0.743,比2008年缩小0.03个百分点。今年1至5月,粤东西北地区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6.4%、29.9%、26%,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六、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迈出新步伐。
2009年,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685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14%,二氧化硫排放提前完成了削减任务。全省平均灰霾日数48天,比2008年减少16天,为2003年以来最少。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共建成污水处理厂268座,全省67个县(市)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全省12.5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脱硫设施全部安装完毕;全省已完成“三旧”改造项目 1554个,面积7.37万亩,共节约土地近3万亩。
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稳步推进。
行政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推进竞争性分配财政资金改革,设立了佛山、惠州、中山及广州增城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创新流动人口管理,实行以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制定出台《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建立基本药物制度。
八、粤港澳合作向更宽领域、更重实效、更高层次推进。
港珠澳大桥、澳门大学迁建、深圳前海现代服务业试验区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对港澳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和港澳资银行在广东设立“异地同城支行”等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今年4月7日正式签署了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涵盖了粤港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等合作领域,把粤港合作提升到新的层次。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