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勋
高歌猛进的中国风机制造业,正在迎来挑战丛生的历史性拐点。
已连续四年实现装机容量翻番的国内风电产业,今年增幅首次回落到40%左右,今后十年预计每年将稳定在1000万千瓦上下的市场规模。但目前国内的风机产能已超过2500万千瓦,富余的产能急需找到新的出口。
更令人忧虑的是,被高速扩张所掩盖的技术短板和质量隐患,可能会在行业增速放缓后暴露,目前一些国产风机的质量问题已经有所显现。
增长放缓
中国风电行业连续四年100%以上的超常规增长,已经成为历史。
由于陆上优质风电资源的“跑马圈地”告一段落,风电并网瓶颈短期内难以消除,业界普遍预期,从今年开始,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将大幅回落,风电行业将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平稳发展阶段。
2009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1380万千瓦,增长124.3%,累计风电装机总量已达到2580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二。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一位官员预计,今年国内新增风电装机约为1000万千瓦。这意味着2004年以来,我国风电行业新增装机的绝对值将首次出现下降,增长率第一次从100%以上跌落到40%左右。
该官员还预计,今后十年,国内将保持每年新增1000多万风电装机的市场规模。按照初步规划,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将达到1.5亿千瓦左右。
较之行业专家和研究机构较为乐观的预测,能源局官员给出的上述数据均显保守。该官员对本报解释说,这一预测考虑到了风电发展的现实可行性,尤其是并网对风电发展造成的制约。
据了解,目前国内风电装机只占电力总装机的不到3%,虽然比例较低,但全国各地的限电和弃风问题仍很突出,很多地区的风电面临着并网和消纳的困难。2020年风电装机将达到目前的6倍左右,而届时电网规模预计只比现在增长不到一倍。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我国风电进一步快速发展将难以实现。
风电装机的增幅回落,将直接冲击已在国内市场取得主导地位且产能不断扩张的本土风机制造业。10月13日发布的 《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0》显示,2005年以前,国外品牌在中国风电设备制造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2009年下降到13%左右。而国产品牌的新增市场份额,则从2004年的25%上升到2009年的87%。
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有86家风电整机企业,其中拥有批量生产能力的整机企业10余家,这10多家企业的产能已超过1500万千瓦,其中仅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和东方汽轮机这前三大企业的产能就已接近1000万千瓦。
再加上丹麦维斯塔斯、美国GE、印度苏司兰等在中国发展的跨国风机制造商,我国风机制造业的实际产能达到2500万千瓦
如果能源局官员的预测成为现实,国内风机制造业将陷入产能过剩的局面,不仅供不应求的历史不会重现,企业还会为了生存而展开激烈竞争和重组整合。在行业快速发展期为了抢占市场而频繁展开的价格战,极有可能在增长放缓时愈演愈烈。
比产能过剩更令人忧虑的是,国内制造商普遍存在的技术、质量和资金短板,有可能在未来引发安全事故,并在与国外制造商的“长跑”中被后者赶超。
近期,苗头已经开始显现。
问题暴露
今年以来,国内一些风电机组运行中发生的质量问题引发了全行业的关注,这些问题包括整机倒塌,叶片、主轴断裂,电机着火,齿轮箱损坏,控制失灵,飞车等。
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是近期媒体披露的大唐左云风电项目今年初发生的风机倒塌事故。其事故报告显示,风力发电机摔落在地,且全部摔碎,齿轮箱与轮毂主轴轴套连接处断裂,齿轮箱连轴器破碎,叶片从边缘破裂大量填充物散落在地面上。
经过调查,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被认为一是塔筒所用法兰的低温冲击韧性远达不到国标的要求,二是现场施工单位对螺栓力矩没有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机组的塔筒连接螺栓大部分力矩不足,有些螺栓用手就可拧动。
有人士称,在我国累计装机的2.1万台风机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只占少数,而且这些问题是由企业内外部的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技术不够成熟,风机运行环境恶劣,质量控制和运行维护不到位等。
不过,在很大程度上,这些问题也暴露出国内风机制造业快速发展中存在的技术不足,经验缺乏,以及个别企业对质量的忽视。
一位风电开发商透露,国内一家风机制造商在生产一批风机时,随意伪造试验报告,随意调整设计参数,最后这批风机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
事实上,更多的质量隐患源于国内企业从国外引进风机技术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为了抢占先机而急于推出产品,为了扩大规模而展开价格竞争,导致企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也难以进一步自主创新。
据了解,近年进入市场的国内风机整机企业,很多是从国外引进风机技术,其间曾出现过多家企业从同一家国外设计公司重复引进技术的情况。但这些技术主要通过许可证生产的方式生产,企业买到的只是一张总装图,不仅无法获得自主知识产权,还会受到外方的诸多限制。
不过,一位外资风电设备商透露,国内一些企业引进国外技术后,为了降低成本,对设计参数和主要部件进行了较大改动,某些做法可能会以牺牲质量为代价。他表示,外资风电企业之所以风机报价一直高于国内企业,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保持风机的质量而选择可靠性强但价格稍高的零部件。
在最近几年的大规模扩张后,我国风电制造业的技术瓶颈开始凸显。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在10月13日开幕的201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表示,在风电产能过快发展的过程中,风电制造产业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整机开发技术落后,关键零部件基础薄弱,质量和可靠性亟待提高,基础性共性技术储备严重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进一步健康发展。
由于风机的设计寿命一般为20-25年,我国大部分风机投入运行的时间只有两三年,一些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尚未充分暴露。《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0》披露,业界对风机质量的担心开始出现,估计2011和2012年是国产风机装备的大考。过了这一关,中国风机会有质的飞跃。
寻找出口
国内风机制造商正在强化对质量的控制,这是它们在未来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的基石。与此同时,它们还在不约而同地忙着另外一件事,就是为自己的庞大产能寻找新的出口。
现在来看,风机企业普遍找到的两条出路,分别是研发大型风机进军海上风电市场,以及用相对成熟的主打产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10月12日,华锐风电首台自主研发的5兆瓦风电机组在江苏出产,这是目前国内研发的单机容量最大的风机。该公司研制的6兆瓦风机计划2010年上半年下线。
华锐风电是目前我国最大、全球
第三的风机企业,其研制的
大容量风机,主要将用于
国内外的海上风电市场。在日 前结束的首轮100万千瓦 海 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华锐 风电生产的3兆瓦风机中标 了4个项目中的2个,总装机 容量60万千瓦。
华锐风 电副总裁陶刚表示,公司希望 未来五年海上风电机组的装机容 量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
国内其他排名靠前的风机制造商,如金风科技、东方汽轮机、上海电气、明阳风电等,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发适合海上风电的5兆瓦及以上风电机组。
不过由于运行环境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面临众多的技术和管理难题,我国的海上风电目前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业界预期,到2020年,我国的海上风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机组。
短期来看,国外风电市场的空间要大于国内海上风电市场。目前,以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为代表的国内风机企业,已经开始在国际市场布局。
金风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武钢表示,公司致力于实现技术、市场、资本、人力资源四个维度的国际化。其海外市场将主要通过位于德国、美国和澳洲的子公司进行拓展。预计未来3-5年内,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将占到公司总收入的30%左右。
华锐风电为自己制定了更具野心的海外市场目标。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韩俊良表示,华锐风电未来海外市场的营业额要超过公司总收入的30%,力争达到50%。
此前,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上海电气、常牵新誉四家风机已在2009年向4个国家出口了20台风机,装机总计2.875万千瓦。国产风机尽管具有成本和融资优势,但要经过激烈的国际竞争在复杂的海外市场站稳脚跟,仍然征程漫漫。
华锐风电副总裁陶刚坦陈,开拓海外市场的任务艰巨,压力很大。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