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网络公交化运营的设想正在逐步实现。
9月20日,武广高铁启动了运营以来的第四次列车运行图的调整,如今每日最多160列的列车开行量,比最初投入运营的56列动车量增长接近三倍。
“最短发车间隔时间仅5分钟,随时购票、随时上车。”广铁集团总调度长邹联武说,广东、湖南、湖北三省之间已基本实现公交化运输。
四次运行图调整的背后,是武广高铁客流量超预期的增长。
四次调图
9月20日,中秋和国庆长假前夕,武广高铁第四次调整了列车运行图。
按照新的调图,日常的周一到周四,武广高铁每日将开行140列动车,周五至周日增开至150列,中秋、国庆等节假日的动车开行列数则达到160列。
按照这一发车密度,武广高铁已经初步实现铁道部关于高铁公交化运营的设想。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启动运营之时,动车的每日开行列数为56列,2010年春运启动后,开行列数增至66列,直至今年7月1日武广高铁的第三次调图,开行列数大幅增加至126列。
铁路部门从高铁的首个春运中逐步摸索出客流变化的一些规律,春运结束后,铁路部门试图将高铁的运营分为三个不同时段,在不同时段配置不同数量的列车,即日常图、周末图及假日图。
当今年7月调图确定、动车车体数量有了一定保障后,分时调控的设想开始施行。
邹联武介绍,实施“7·1”调图后,每日最大开行列数达到126列,但综合上座率仍然达到90%以上,超过了铁路部门的预期。而且在每天的9点和16点两个高峰时段,各个站点都会迎来客流洪峰。
“为了适应客流的需要,我们把原先设定的日开118列车的周末图调整为日常图,而日开126列车的假日图下调为周末图。”他介绍,并在每日的客流高峰时刻开行三省直达列车,中途只停靠长沙南站。
正是为了适应客流的实际需要,武广高铁启动了它的第四次调图。
邹联武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武广高铁就实现了公交化的发车密度,这确实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货运变局
根据国家2008年调整过的铁路中长期规划,计划到2020年将全国铁路里程将超过12万公里,其中包括1.8万公里的高铁。不过从铁道部建设进展的情况看,这一计划的实现将大大提前。
而根据铁道部的最新规划,在2012年之前,中国的铁路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高铁里程达到1.3万公里。
铁道部也据此判断,当前存在的春运难题,有望在2012年高铁网络基本联通后得到明显缓解。
事实上,修建高铁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释放既有线路的货运能力,保障煤炭、石油、钢铁等重要物资的运输,破解当前存在的运输瓶颈。
“为什么着急修高铁?”一位铁路系统人士解释,客货分流(高铁重客运,既有线路重货运),再造中国铁路的新骨架,才是大修高铁的最根本目的。目前,京广线换算密度已经达到1亿吨/公里,远超国际上超繁忙干线的标准,而当前的客货混跑,不仅通过能力有限,且客车的提速和货车的重载已经形成严重矛盾。
武广高铁运营以来,既有线路的货运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广铁集团总调度长邹联武说,截至9月16日,广铁年内的货物发送量达到698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09万吨,增幅为11.3%,这一增长还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实现的。
在武广高铁首个春运期间,老线路开行了316列直达货物列车,抢运煤炭、成品油、钢铁、粮食等重点物资45万多吨。而往年春运,由于要首保客运,京广线上的货运都会遭遇全面暂停。
邹联武还提及,既有线路货运能力的释放,使得京广沿线的大型厂矿企业的货运量增长得以保证。以韶钢集团为例,武广高铁开通之前,铁路仅能满足韶钢每年40%多的货运需求,而当前该集团的100%的运输需求都能通过铁路实现。
京广线的货运能力究竟可以提升至怎样一个水平?
铁路系统研究机构的一位未具名专家9月28日告诉记者,当前京广线上还有100多对客车在运行,倘若高铁网络贯通后,这100多对列车全部停运让道给货运,那么京广线的货运能力,将从现在的4000多万吨,提升到1.2亿-1.5亿吨。
但这一估算的难点在于,京广线上的客车不可能全部停运,虽然既有运线将会以货运为主,但是一些短距离的接驳,以及技术条件达不到高铁标准的慢车仍将部分保留,而现在还很难预计保留的数量究竟会有多少。
实际上,京广线货运能力的完全释放,还需等到北京至武汉的高铁通道贯通。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帅斌说,既有线路的货运瓶颈其实并不在武汉至广州这一段,而是在武汉至郑州,待京广高铁完全打通,再联通郑西高铁,当前京广线的货运瓶颈才有望完全破除。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