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378!今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较前一交易日大幅走高131个基点。就在市场惊叹人民币中间价昨日升破6.76关口之时,汇率中间价再次改写汇改以来新高纪录。
这一数值不仅再创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新高,更是自1994年中国央行开始发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以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汇率政策施加的压力也在加大。
■ 市场分析
人民币中间价连续三日改写汇改以来新高纪录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378,较前一交易日走高131个基点。至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经连续三个交易日创下汇改以来新高纪录。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0年9月1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7378元,1欧元兑人民币8.6561元,100日元兑人民币8.0833元,1港元兑人民币0.86735元,1英镑兑人民币10.3634元,人民币1元兑0.45998林吉特。
前一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509。
希腊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的第二笔援助资金,令投资者对于欧债危机的担忧缓解。受此影响,欧元反弹的同时美元大幅下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则继续上行、再创新高。
美国突然“呛声”:人民币汇率3天飙升398基点
近期人民币的升幅可能仍无法平息美国政府方面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指责,尤其是在11月份美国中期选举即将来临之际。美国方面指责中国政府人为压低了人民币汇率以帮助国内出口企业。
6.7509!昨日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再度让市场惊讶,延续上周五(9月10日)态势,这一数值不仅再创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新高,更是自1994年中国央行开始发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以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汇率政策施加的压力也在加大。
三日升值398基点
美元指数连续多日走强的同时,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却连续三日走强,并频刷新高纪录。
昨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设定在6.7509,这一数值不仅较前一日上浮116个基点,更是再度刷新上周五刚刚创下的新高纪录。自上周四开始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连续三个交易日升值,累计达398个基点,升幅达0.589%。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即官方认可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对于参考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而言,相对美元指数走高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理应走低。
有交易员称,考虑到近期公布的数据,中国政府方面也愿意让人民币升值以遏制输入性通货膨胀,避免经济过热。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经济强劲回升,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升幅创下22个月新高。
不过华东地区一外汇交易员认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连续攀高,仅是中国为应对美国压力的暂时化解手段,人民币汇价本身尚不具备如此快速升值动力。昨日早盘双边报价点差较大,显示市场心态十分谨慎。
“人民币再创新高,主要是中间价闹的,客盘需求不大。”上海一银行交易员还称,“交易量也不大,盘中报价也就在中间价附近波动。”
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在离岸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也有所走高。1年期美元/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从上周五尾盘的人民币6.6732/6.6782元降至人民币6.6430/6.6490元,预示人民币在未来12个月将累计升值1.8%。
外部压力有增无减
自央行今年6月19日重启汇改以来,截至昨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幅度约1.13%。当时中国宣布退出实施了23个月之久的实际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并承诺将增加人民币弹性,推动人民币市场化改革。
不过,近期人民币的升幅可能仍无法平息美国政府方面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指责,尤其是在11月份美国中期选举即将来临之际。美国方面指责中国政府人为压低了人民币汇率以帮助国内出口企业。
上周五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虽然,中国8月份贸易顺差大幅收窄至200.3亿美元,但其中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所占比例由7月份的三分之二扩大至90%,因而有市场人士猜测,美国国会更有可能要求立法处罚中国严格控制人民币汇率的做法。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上周五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称,中国在允许人民币升值方面进展不大。上周早些时候,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萨默斯等白宫高级官员还在北京与中国国家领导人举行了会谈。
盖特纳9月16日还将出席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举行的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听证会。
料双向波动小幅升值
面对近期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外汇交易员们都已迷失方向。交易员称,市场成交量相对较低,因为交易员和企业都避免持有大量美元或人民币头寸,等待有关人民币未来走势的线索。
荷兰国际集团驻新加坡的经济学家Prakash Sakpal则表示,人民币对美元较大幅度升值刚刚持续了三天时间。只有人民币中间价持续走高,才可以说中国政府转向允许人民币升值的政策。
不过,在招商银行资金交易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看来,人民币双向波动的趋势已非常明显,“虽然短期走势很难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波动幅度会进一步加强。”他预计,人民币将在6.7-6.82区间大幅震荡。
刘东亮认为,人民币短期走势将取决于贸易顺差数据、国内外经济状况等。他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未来还将延续双向波动小幅升值的走势。(来源:东方早报 记者:杜琴庆)
人民币,美国的替罪羊?
9月15日,美国众议员筹款委员会再次就人民币汇率问题举行听证会。据悉,本次听证会围绕中国是否在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展开,并将讨论一旦认定亚洲国家货币兑美元被低估的话,国会和奥巴马政府将作出具体行动。
“人民币汇率已经成为美国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替罪羊’。在美国眼里,‘人民币没有大幅升值’+‘贸易顺差’就等于是‘操纵汇率’,当前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前景堪忧,而把内部压力转向外部是美国的惯常手法,因此向人民币加压是意料中事。”
人民币不升值+贸易顺差=操纵汇率?
9月15日,美国众议员筹款委员会再次就人民币汇率问题举行听证会。据悉,本次听证会围绕中国是否在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展开,并将讨论一旦认定亚洲国家货币兑美元被低估的话,国会和奥巴马政府将作出具体行动。
“人民币汇率已经成为美国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替罪羊’。在美国眼里,‘人民币没有大幅升值’+‘贸易顺差’就等于是‘操纵汇率’,当前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前景堪忧,而把内部压力转向外部是美国的惯常手法,因此向人民币加压是意料中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而且随着美国中期选举的临近,来自美国的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所有增加。”
今年6月、7月中国的贸易数据显示顺差连续扩大,并在7月创下18个月以来新高;同时美国6月份的贸易逆差意外扩大至21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对华贸易逆差更是扩大至2008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显然,这样的贸易数据将再度成为美国拿人民币汇率“说事”的借口。
不过,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彦表示:“中国的贸易顺差已经在六七月份达到峰值,接下来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逐渐收窄,所以从中美之间的贸易来看,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可能并不会加大。”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始终是存在的,只是在美国国内经济复苏乏力以及高失业率无法得到改善的压力下,美国欲通过‘热炒’人民币汇率问题而来推卸自己的责任。”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关键并不在于人民币汇率问题,而是在于美国需要一个替罪羊。即使人民币汇率实现了真正市场化,美国还是会找下一个目标,如要求中国开放资本市场。”
鲁政委笑言:“对待美国时不时对人民币汇率加压的状况,我们不能采取‘哄婴儿’的应对措施——美国一吵一闹,中国就给个奶嘴。中国必须坚持自己的核心利益,按部就班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专家们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改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升值还看美元
盯住名义美元的意义不大,更重要的是参照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走势
自汇改重启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升值幅度为0.2%,美国认为中国重启汇改后的变化不大。不过,在孙立坚看来,这正是人民币汇改重启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的结果,“过去几个月以来,美国由于经济复苏呈现疲弱态势,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在市场避险情绪的驱动下,美元不断走强,因此人民币兑美元出现升值属正常状态。”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发布报告称,由于美元在人民币汇率篮子里的权重占绝对优势,人民币兑主要货币的升值节奏和幅度除取决于自身国际收支顺差状况外,仍将主要取决于美元走势。如果美元兑欧元走强,较之重启汇改之前,人民币兑欧元升值幅度将小于美元兑欧元升值幅度;反之,如果欧元兑美元走强,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也将小于欧元兑美元升值幅度。
而这也是在中国央行6月19日宣布重启汇改,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后,人民币汇率将更多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结果,因为这意味着人民币与包括美元在内的任何一种主要货币走势都可能不完全一致。
“放弃盯住美元而改盯一篮子货币是汇改重启的基调,而当前汇率市场各种货币的汇率调整相当频繁、复杂,因此盯住名义美元的意义不大,更重要的是参照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走势。”潘正彦表示。
重在改善机制
在中国经济没有完成结构调整的情况下,人民币不存在显著升值的空间
“在当前出现衰退型高顺差以及内需萎缩的情况下,人民币不可能有显著的升值。”鲁政委表示,“如同美国不可能把其经济结构调整成出口拉动型,中国经济同样不可能快速完成从倚重出口型到内需驱动型的转变。在中国经济没有完成结构调整的情况下,人民币不存在显著升值的空间。”
孙立坚同样认为,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控制好节奏、速度,完成经济结构转型是大刀阔斧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先决条件。“一方面,尽管人民币大幅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国内居民的购买力,但是显然美国等西方国家高估了中国人民的购买力,在收入增长不多且社会福利不完善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国内居民不可能因人民币升值而大肆消费。”
“另一方面,在中国经济仍较大程度依赖出口增加拉动的情况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对出口企业等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是绝对不可忽视的。”孙立坚继而指出。
鲁政委表示:“当前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重点在于推进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首先,不同于当前人民币兑欧元及其他货币的汇率都由与美元汇率转换而来,应该形成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的直接汇率。另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幅度还可以继续扩大,从上下0.5%的范围扩大至1%乃至2%,这样既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国际市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有助于对国内避险市场的培育。”
“其实,一篮子货币中国的货币结构存在非常大的调整余地。当前人民币汇率弹性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政府干预的弹性,今后应该根据与各国的贸易比例来调整一篮子货币中各种货币的权重。”潘正彦认为,“同时,可以增强篮子中各种货币结构的透明度。”
人民币国际化加快
境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间的桥梁已经架起
今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度大幅提升。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推广到《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协议》的签订,再到《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的正式出炉,从而允许三类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显而易见,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呈现明显加速态势。
“境外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境内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以及外资银行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都已经逐步放开。尤其在港开设人民币账户限制的放开极大地促进了人民币产品在香港的热销,有利于香港形成人民币离岸中心。而三类境外机构获准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也将促进境内债券市场的发展。”鲁政委表示,“近来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系列举动可以说已经架起了境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间的桥梁。”
“近期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的确非常快。”孙立坚表示。而此状况下,素有“欧元之父”之称的罗伯特·蒙代尔在日前的“长春国际金融高级别会议”上表示,明年应该把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体系,并且在当年就应发挥作用。
SDR并非“良配”
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能头脑发热,进而倒逼人民币汇改提速
不过,对此,孙立坚认为,当前并非是人民币加入SDR体系的时刻,“作为SDR的组成部分,必须要有两个条件,即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和资本市场的完全开放,显然当前的人民币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孙立坚对于近期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之快表示了忧虑,他同时警告:“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能头脑发热,进而倒逼人民币汇改提速。”
鲁政委同样表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香港地区人民币利率已经实现完全市场化,由各家银行自行决定。然而内地人民币利率却仍没有实现市场化浮动,香港与内地之间人民币利率的不匹配现象,将对内地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带来很大的压力。”
“在当前,内地人民币存贷款利率高于香港的情况下,就可以从香港获得低息贷款的人民币到内地进行放贷;而当内地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低于香港时,则将会有大量人民币流向香港。”鲁政委指出,“目前,香港地区人民币规模还比较小,因此这种影响并不明显。然而,一旦香港的人民币规模不断扩大,两地利率不匹配的状态将直接倒逼内地人民币利率实现市场化浮动。” 记者 付碧莲
■ 影响解读
股市:加息、升值:两大预期博弈A股市场
一般来说,加息会加重上市公司利息负担、加剧市场资金面压力,对A股市场而言是利空因素。而升值会吸引国际资本大举流入,也会提升航空、造纸等“加息概念”板块的估值水平,因而会对A股市场形成利好。
CPI再创年内新高,引发加息预期迅速升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创出汇改以来新高,则令升值再度成为热议话题。
加息、升值,看似与股市很远,却又实实在在地影响着股指和股价的表现。在两大预期的相互博弈中,近期本已频繁震荡的A股市场,或迎来又一番扑朔迷离。
两大预期博弈A股
9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受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8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5%,不仅创下年内新高,更成为22个月以来的最高点。
高企的CPI数据加热了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而国家统计局“破例”选择周末公布数据,也引发了种种议论。甚至有人猜测,央行会随即推出加息举措,而周末休市恰好可以让市场对此进行消化。
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预期也在近期迎来高潮。10日,人民币价以6.7625的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创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的新高。而13日本周首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又升破6.76,以6.7509改写了前一交易日刚刚创下的新高纪录。
一般来说,加息会加重上市公司利息负担、加剧市场资金面压力,对A股市场而言是利空因素。而升值会吸引国际资本大举流入,也会提升航空、造纸等“加息概念”板块的估值水平,因而会对A股市场形成利好。
同步升温的两大预期暗中博弈,令震荡中的A股市场显得更加难以捉摸。
升值预期略占“上风”
由于部分市场人士预料的周末加息并未出现,沪深股市13日小幅高开,并在最初的一个小时内维持盘整走势。此后股指开始震荡上行,但上证综指在2700点整数位前再度受阻,尾盘收报2688.32点,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94%。深证成指涨幅则超过了1%。
在不同预期的影响下,以往经常共同进退的房地产和金融保险板块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走势。前者涨幅领先,后者则在涨幅榜上处于“垫底”位置。
从13日当天沪深股市的走势中,已经可以窥见两大预期博弈的身影,而升值预期似乎略占“上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宏观数据引发的加息担忧似乎很快得到了缓解。当日海内外专家和机构纷纷发表“年内加息空间不大”的观点。荷兰国际集团经济分析员则预料中国内地加息可能会出现在明年第一季度。
在金融危机影响逐步消退的过程中,由于美、日及欧洲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利率保持低位,国际套利资金持续涌入新兴经济体。有数据显示,2009年亚洲资本净流入达到350亿美元,2010年或超越上年。
“在宽松货币政策的吸引下,有资产升值预期的新兴经济体资本市场成为过剩流动性的流入地。而新兴经济体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巨大发展前景,以及由此带来的资产价格上涨预期,也使得追逐套利空间的国际游资流连其间。”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仇彦英说,从这个角度来看,加息和升值同样都会为A股市场吸引来更多的国际资本。
换个空间看投资
伴随CPI居高不下,持续“负利率”令“跑赢通胀”日益成为普通百姓投资理财的首要目标。
与此同时,近期A股市场却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维持震荡格局。上证综指在2700点整数位前屡屡受挫,身为市场中流砥柱的大盘蓝筹群体表现不尽如人意。
许多业内人士建议,在多空双方激烈博弈、A股市场走势不明朗的背景下,投资者不妨换个空间看投资。事实上,许多投资市场开始显现优于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
随着“股债跷跷板”效应显现,今年以来债券市场表现可圈可点。截至9月10日,上证国债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到3.53%,远优于同期上证综指。
债市表现也带来了债券基金市场的“水涨船高”,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创下破百亿元的年内新基金首发纪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对债市投资价值的认可。
而作为内地投资者最为熟悉的境外市场,香港股市近期持续走强。截至10日,9月以来港股市场仅有一个交易日收跌,恒生指数8个交易日累计上涨逾3.5%。而来自摩根斯坦利的预测认为,恒指有望在年底前上试26193点,这意味着最后4个月港股的潜在升幅高达逾25%。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专家分析认为,奉行自由贸易政策且没有外汇管制的香港市场,有望成为“游资博弈人民币升值的主战场”。伴随大量国际资本带动香港本地资金流入股市,港股价格有望被迅速推高。而H股这一以港币标价的人民币资产,无疑将率先从升值预期中受益。
产业:四大行业中长期或受益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再创汇改以来新高,人民币升值预期继续升温。业内人士指出,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中长期金融、地产、航空、造纸四大行业或将受益。
13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6.7509再创汇改以来新高,人民币升值预期继续升温。业内人士指出,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中长期金融、地产、航空、造纸四大行业或将受益。
德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帆表示,人民币升值一般而言利好金融、地产、造纸相关行业,而昨天在加息传闻没有兑现的情况下,地产股出现了一波报复性反弹。一位券商自营负责人也表示,现在关键还要看升值是否能持续,短期来看还难以对金融、地产产生较大影响。
在国内通货膨胀预期高涨,紧缩性货币政策呼之欲出的背景下,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指出,“如果加息,内外利差加大可能诱使‘热钱’流入加剧,进一步抬高人民币升值预期;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经济复苏还没有得到确认,加息会影响经济复苏。”而尽管人民币升值也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是“两者皆弊取其轻”。
而东海证券策略分析师董高峰表示,人民币升值对人民币计价资产比较高的行业以及外币负债比较大的行业可能会构成利好,而由于近期是缓慢升值,预计人民币升值对相关行业短期形成刺激,中长期形成支撑和利好。其中,人民币业务和人民币资产是银行等金融业主体,因此会受益于人民币升值。
广发证券指出,货币升值将带来国内资产价格的上升,地产会迎来利好,但是目前中国打压房地产的力度不减,因此人民币小幅升值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正面促进作用将被削弱。短期来看影响并不显著,长期仍为利好。
而航空企业属于典型的外汇负债类行业,人民币升值除了使航空公司能够一次性获得相关的汇兑收益外,还受益于航油进口价格的下降以及租赁成本的降低。此外,人民币升值将会使造纸业进口成本大降,因为在造纸企业中,木浆占其生产成本比例约为65%至75%,而人民币升值将降低木浆和废纸的进口成本。(方俊)
民生:涨工资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更有效
相关专家预测,我国GDP增速2010年为9.84%,2011年为9%,不会发生恶性通胀
“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用提高工资的办法,比本币升值更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我们用规范的数学模型推演后得出的结论。”13日上午,在新加坡举办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公共政策论坛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 Q MM)2010年秋季预测发布会”上,中新两国经济学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鲜明观点。
据了解,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是我国教育部重点课题,也是我国仅有的利用国际规范数理模型预测中国经济的重点研究项目,由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合作研究,本次发布的是2006年以来的第九次预测报告。
据报告负责人,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陈抗教授介绍,根据他们的预测,2010年中国G D P可增长9.84%,但2011年可能回落到9%;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 PI)预计为2.68%,明年略降至2.04%。今明两年G D P增速能够保持高位平稳,发生通胀的可能性不大。宏观经济政策依然应该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方面加大力度。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陈抗教授介绍,这次预测不同于以往之处在于,第一次对某项政策可能产生的效果进行了模拟演算。在继续增加投资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方面,模拟演算表明,即使加大货币投放,M 2增长20%,也仅能使G D P增幅提高0.84个百分点。这表明,投资拉动增长的效应将明显下降,而且会导致国民经济支出结构失衡的局面进一步加剧,投资占G DP比重继续上升,消费占G D P比重继续下降,通胀风险加剧,挤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空间。因此,必须控制G DP冲动,防止“献礼经济”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
报告模拟了在2003年至2009年期 间 , 工 资 和 本 币 币 值 分 别 上 升10%的情况,以确认哪种方式能更好地解决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结果表明,虽然提高工资水平和本币升值都能减少外贸顺差,但是前者比后者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更有利于缩小中国的贸易顺差以纠正外部不平衡,并且能够明显提高居民消费总额占G D P的比重。
为此,联合课题组提出政策建议:不仅今明两年,而且在“十二五”规划期内,宏观经济决策当局都必须适当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以换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空间;将逐步提高劳工工资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切入点。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