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财经讯 北京时间9月14日,《金融时报》刊登大卫·沙尔夫斯坦和杰里米·斯坦共同撰写的题为《巴塞尔需要一种坚决和少延迟》的专栏文章。现全文摘要如下:
9月12日,全球27国金融监管机关通过新版《巴塞尔资本协定III》(Basel III)的架构协商,成为金融危机以后最重要的金融改革发展之一。《巴塞尔协议III》的资本规则较之前的规则大大收紧,银行需要做出很大努力来适应此规则。今年11月,该协定将被提上在韩国首尔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主要议程。然而,有人欢喜有人忧。一些业内人士担心,如此快的转变将会削减贷款数量,加速全球经济衰退。如此一来,全面的经济提升将被延迟到2019年。
这种转换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种长久的逐渐采用的阶段是没有必要的,而且可以说是不利于经济复苏的。相反,我们现在需要的恰恰是一种相对短期的阶段。在该阶段内,监管机构强迫银行迎合新的规则,让后者不得不进入市场以筹集新的资本。如果小心谨慎地处理,这种方法可能会避免对贷款和经济复苏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一直以来,银行业一直在坚称收紧资本规则将会提高银行金融成本,从而削弱它们贷款的意愿。然而,在监管机构和学术团体来看,这种说法显然有些言过其实。研究表明,收紧的资本规则对贷款的长期影响非常小,小到不可能会大程度影响增长。资本越多,银行越安全,而股东和债权人所要求的回报率就越低。因而,在经历了一段调整期后,监管机构觉得应该适当调整资本标准。
所谓的“长久的逐渐采用的阶段”,就意味着调整期是监管机构最担心的问题。抛开银行业自身手段不谈,很多银行都不愿意通过发售新股票来筹资。原因很简单,发售新股将会降低股价。德国最大的银行德意志银行近来宣布将进行该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发行,拟筹资至少98亿欧元。事实证明,这样的发行对于银行家来说,绝对是“奋力一搏”。
实际上,即便是在次货危机发生后,银行也没有过多发售新股来增加资本。尽管每一家银行都清楚地知道,各自的亏损和金融体系的风险正在急剧增加,它们也很少考虑发售新股。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于各大银行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筹集资本,美国政府才推出了备受争议的援助方案。
压力测试让我们知道,监管机构态度坚决所带来的好处,而这些好处和《巴塞尔资本协定III》有着密切的联系。总而言之,一种旨在让银行系统具备充足资本的清晰且强有力的举措是必需的!
本专栏作者(David Scharfstein),是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金融系的教授;杰里米·斯坦(Jeremy Stein)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教授。(米娜)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