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伦敦入秋。与中国人的“金九银十”概念不同,伦敦楼市已经过了最热闹的时候,一些开发商已经开始计算今年的收成。国际买家都趁着英镑低迷大手笔地往伦敦楼市撒钱,中国买家也成了棋盘上的重要玩家。
但是,《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经过深入查访后发现,之前在伦敦楼市中被传得“神乎其神”的中国买家,有很大的被误读成分。
中国买家还是东南亚买家?
中国投资人在伦敦楼市究竟有多少风光?
本报记者在伦敦住宅市场调查发现,对于中国投资者的热捧即使说不上“虚晃一枪”,也算得上是出了技术上的偏差。从实际情况看,或许将中国投资者的概念扩展为“东南亚买家”,更加合情合理。
在伦敦高尚社区切尔西板块(Chelsea),售楼员艾利克斯(Alexa Waddington)非常开心接待来自中国的媒体。她所服务的Bramah项目处在伦敦中心区,是一个几年前便开始建设的新项目,含101套商品房。艾利克斯对记者表示,他们前两年积累了千名本地客户,但是由于经济不景气,所以楼盘迟迟也没有面市。
到今年上半年,开发商认为时机不错,但仍信心不足,所以从新加坡到中国香港,以及上海做了一连串的“路演”,结果是楼盘在7周之内迅速卖掉了65%。有趣的是,至今这个楼盘还没开盘,而且价格不菲——一房一厅起价就超过600万元人民币,三房售价超过千万。
艾利克斯算了算目前成交的客户结构,结果是半数以上来自新加坡,剩下的个位数购房者分别来自马来西亚吉隆坡和中国香港。至于这其中是不是有中国内地的则无从得知。
同样的情况在海德公园旁边一个地标项目也有所体现。这一个“历史建筑”旧房翻新项目面对着海德公园的大片绿地,价格在伦敦本地也算得上高到令人咋舌——一套约90平方米的公寓售价2200万元人民币,900平方米的项目则超过2亿元人民币。
这依然是一个还没有正式开盘的项目,但是售楼员对记者确认说:“暂时还没有中国内地的买家下单,但是有很多买家表现出了兴趣。”售楼员表示。现实的情况是,中国买家看房并不便利,从产生兴趣到真正下单也存在阻力。
被误读的中国“概念”
对中国投资人在伦敦楼市“重要地位”的热捧,应该从第一太平戴维斯上个月发布的一份报告说起。他们在报告中表示:“东南亚的买家,尤其是一些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买家现在占伦敦新开发项目买家数量的35%,这使得中国买家成为在伦敦购房最积极的投资群体。”
世邦魏理仕“趁热打铁”,上月底抛出报告称,中国有钱人取代了俄罗斯富豪,成为伦敦高端市场的主力。
之后,各方统计相继出炉,对于中国“概念股”垂涎不已。此时,伦敦住宅建造公司伯克利集团(Berkeley Group)的数据更是添了一把火——在其去年销售的2000套住宅(平均售价为26.3万英镑)中,逾30%的买家来自中国和印度。
无一例外,在记者走访的伦敦楼盘中,谁都能信手拈来几个道听途说的中国人豪掷千金在伦敦买房的“传奇”。
第一太平戴维斯伦敦公司董事爱德华·路易斯(Edward Lewis)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一些伦敦新房项目开始瞄准东南亚买家,当然不仅是东南亚,还有中东、南非,以及东欧。但是东南亚是非常关键的投资板块。他们关注这一板块长达二十年,而投资人的崛起则是近两年才开始发生的。他们希望购买新建物业,因为这些物业项目可能同时提供长期租约、地下停车位。可是中国的买家更多主要来自于香港地区,而不是北京或者上海。
在过去18个月,他们向中国买家(包括内地买家和香港买家)卖出了超过100单的英国新房,这等于是全年所有全球销售的15%左右。
在伦敦,老房子不仅更具英国的建筑特色,且是当地商品房的主要供应。
“新建物业在伦敦楼市中只是很微小的一部分,低于1%。如果算上二手物业,中国买家所占比例可能只是个位数,大约低于1%,但是如果包括香港地区,二手物业中中国买家占比4%。” 第一太平戴维斯英国公司研究部总监Yolande Barnes对记者表示:“实际上在伦敦最好区域的最好物业,整体来说中国买家数量寥寥。但是一些在中国做过推介的新建物业中,中国买家比例攀升迅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得出新建物业中中国买家占比三成的结论。”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