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强生光电)是一家以薄膜太阳能电池为主产品的光伏设备制造商。
在其位于上海总部的会议室内,挂着一幅一米多宽的中国地图。在地图的西北角,插着十三面小红旗,对应着今年总容量280兆瓦(1兆瓦=1000千瓦)的十三个大型光伏电站特许项目。
根据最新公布的招投标结果,这十三面“小红旗”中有两面“小红旗”代表的光伏设备很有可能将由强生光电提供,总容量为20兆瓦。
今年8月的招标中,与强生光电捆绑的投资商中电国际新能源公司在甘肃武威20兆瓦项目以及甘肃白银20兆瓦项目上投出的价格,分别为0.8099元每千瓦时与0.8265元每千瓦时,相比去年1.09元每千瓦时的中标上网电价,下降了25%左右。
强生光电董事长沙晓林表示:“低成本的组件和电站是光伏电站低成本发电的两大关键。”而强生光电正是一家以低价闻名的薄膜电池制造商。其提出的每兆瓦1250万元的成本价以及0.67元每千瓦时的成本上网电价,均为国内最低。
相比目前不少国内主流晶硅电池厂商认为合理的每千瓦时1.4元至1.5元之间的光伏上网电价,以及每兆瓦电站2300万元左右的造价,强生光电的成本只是他们的40%。
其实,报价“凶悍”的强生光电在光伏领域是后来者。三年前,强生光电的主业还是劳保手套,一个与光伏没有任何联系的行业。
发展仅两年多的强生光电今年的产能只有165兆瓦。与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英利集团等产能达到吉瓦(1吉瓦=1000兆瓦)级的晶硅光伏电池巨头相比,强生光电可谓是“超轻量级”选手。但这家企业却在不断刷新着光伏行业的最低售价。
在专访中,沙晓林表示,强生光电计划在两年内使光伏电站上网电价降至0.55元每千瓦时,这一预计进度也是目前国内最快的。视成本为关键性因素的沙晓林正在继续向平价上网的方向努力,“我要让光伏发电的价格接近火电电价。”
转型
“光伏比手套市场大多了”
“手套行业太狭小了,撑死了也不可能做到让满大街的人都天天戴手套”,“化石能源总有枯竭的一天,那么新能源就必然得崛起。这就是现在能源行业的商机。”
沙晓林自称与新中国“同龄”,1987年“下海”前是江苏省如东县饮泉乡副乡长。他身形瘦削,容貌清癯,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经常背着手在办公室踱来踱去,乍一看似乎更像一位大学老师,很难和一个管理着数千员工、年营收上亿的大老板联系到一起。
强生光电的母公司南通强生集团(下称:强生集团)成立于1993年,原来是一家以低端手套为主业的轻工公司(即华能轻工厂)。在1993之前该公司隶属于华能集团,在中央要求清理副业的过程中被剥离了出来。
在剥离的过程中,身为华能轻工厂厂长的沙晓林与一香港朋友联合出资195万元买下了华能轻工厂的所有股份。
沙晓林给新公司起名“强生”,寓意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改制完成之后,当年强生的利润由之前每年一二十万元一举跃升至150万元。
考虑到上海的劳动力成本,沙晓林将华能轻工厂搬到了江苏,并进行产业升级,专做高端劳保手套,业务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在2008年,强生集团的出口产值达到了1.03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劳保手套生产企业。
沙晓林并不想一辈子只做手套。
“手套行业太狭小了,已经没有多大的增长潜力。”他表示,“蛋糕就这么大,撑死了也不可能做到让满大街的人都天天戴手套。”
他认为,一个业务在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公司就需要调整结构。在他看来,调结构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内部调整结构,不离开本行,产品做得更高档,利润更高一些。强生由过去的低端手套向高端劳保手套转型,已经实现了这一点。
“另一种方法是跳开本行业去寻找别的领域,这需要审时度势,分辨哪些行当能做,哪些行当不能做。而我就十分看好太阳能。”沙晓林说。
沙晓林认为,只要人类继续发展,就离不开电。
“化石能源总有枯竭的一天,那么新能源就必然得崛起。这就是现在能源行业的商机。”沙晓林总结。
沙晓林说,目前新能源的最大问题是价格昂贵,只要能够将发电成本降下来,市场就将获得爆发性的成长。
“这就好比手机市场,20多年前‘大哥大’3万元一个,没多少人买得起。但是如今满大街上全是手机,几乎人手一个,孩子有,阿姨也有。光伏发电也一样,关键是把成本降下来。”
在众多新能源中,沙晓林最看好光伏发电。太阳能潜力巨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只要在全球沙漠4%的面积上安装光伏系统,就足以满足全球的能源需求。此外光伏发电时间与人类用电高峰时间大致一致,因此又被称之黄金电。这些优势是风电所不能比拟的。
而在具体的光伏路线上,沙晓林表示,考虑到能耗以及原材料瓶颈问题,他更看好硅基薄膜电池。硅基薄膜电池的能耗为晶硅电池的六分之一,硅料使用量更低,如果硅料价格大幅上涨,则薄膜电池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同时考虑到污染问题,沙晓林表示,他不会选择碲化镉技术。
入行
“金融危机时差点出事情”
2009年上半年被沙晓林称为强生光电“最为困难的时期”:国外发生金融危机,国内政策不明朗,银行又收拢资金,导致资金周转不畅。“当时我们投了4-5个亿进去了,有段时间资金很紧张,差一点出事情。”
2007年,沙晓林决定从零做起,进入光伏这个与手套完全不同的行业。这个转型令沙晓林的亲友们很担心。
“他们觉得原来制作手套多好,一年除税可以赚一个亿,业务成型,不用再大规模投入了,我可以清闲了。但做光伏,需要投入好几个亿,而且前景也不明朗,当时亲戚朋友很紧张。”沙晓林回忆。
由于强生光电是一家民营企业,沙晓林是公司的拥有者,他的决定就等于公司的决定。2007年底,他从美国引进了一条25兆瓦的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生产线,2008年1月投产。当时国内的薄膜电池生产线大多为单线10兆瓦,强生光电的25兆瓦的单线为全国产能第一。
2008年初,“新能源”与“中国”这两大标签在华尔街可谓如日中天。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一批中国光伏企业都迅速赴美上市,筹措到了上亿美元的资金。强生光电也希望搭上这股东风。
那段时间,强生光电与雷曼等一批投行以及私募基金进行接触,希望能够成为国内第一家海外上市的薄膜光伏电池生产企业。但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资本市场降至冰点,上市计划宣告搁浅。
紧随而来的是整个光伏产业环境的恶化。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早期,西方国家的银行收紧了贷款,受此影响,外国光伏投资商新建光伏发电项目的计划基本停滞。中国的光伏产品95%以上都是出口到欧美市场,欧美没有订单,国内就出不了货。
据业内一家光伏企业的副总经理介绍,在金融危机期间,国内光伏企业有将近四个月的时间几乎没有接到任何订单。
在金融危机前,强生光电曾吸引到了一家基金400万美元的投资,“他们希望我快点上市,这样他们投入的1元钱就能变成20元了。但后来金融危机发生,他们就担忧得不得了,天天来烦我,我就不跟他们烦了,算了点利息了结掉了。”沙晓林回忆。
2009年上半年被沙晓林称为强生光电“最为困难的时期”:国外发生金融危机,国内政策不明朗,银行又收拢资金,导致资金周转不畅。
“当时我们投了4-5个亿进去了,有段时间资金很紧张,差一点出事情。”沙晓林回忆:“说老实话,当时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于是沙晓林只能依靠自有资金继续往光伏项目上投钱。
在金融危机期间,强生光电加紧了厂房和设备的建设。强生光电发言人称,从另一方面看,在经济衰退的时候进行建设,使建设成本较经济繁荣期间下降了60%左右。而这也为强生光电降低成本做出了间接贡献。
现在,强生光电蓄势待发。“发展初期的弯路已经走完,外部大环境也已经好转,现在到了出成果的时候了。”沙晓林说。
目前,强生光电已收到了来自美国、印度、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和德国等国家的订单。这些订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电池组件出口,另一类是在出口电池组件的同时,为客户提供相应的电站配套设备以及电站建设综合服务。
这些配套的设备包括逆变器、支架、导线等,均为“中国生产”。相比国外产品,这些设备有很大的成本优势,有利于降低整个电站成本。而在电站建设上,强生光电也有自己的工程公司。
强生光电已参与建设的国外电站项目包括德国汉诺威2兆瓦项目、意大利奥弗兰1兆瓦项目、捷克比尔森2兆瓦项目以及斯洛伐克1兆瓦项目。拉长产业链条,从纯粹提供光伏组件设备,变为既提供光伏组件又提供配套设备与综合服务,这不仅有利于降低电站成本,也提高了企业收入以及利润率。
据沙晓林介绍,去年强生光电的毛利润率为20%以上,高于国内不少只是单纯生产晶硅电池组件的厂商。“据我所知,他们中的不少毛利润在15%左右,有些连12%都不到。”
路径
中国化的低成本秘诀
光伏电池的主要衡量标准之一是光电转化率。“单纯追求高转化率意义不大。强生6.5%到7%的转化率看上去虽然不如晶硅电池高,但光伏发电的核心是上网电价。更有意义的衡量标准是一度电用多少钱,一个是1.5元一度,另一个是0.7元一度,你说老百姓会选择用哪种?”
作为手套生产企业,强生集团最初的薄膜电池技术来自于一家全球知名的薄膜电池生产商。为了引进该技术,强生光电采用利润分成的方式,与这家企业签署了排他性的条款。
此后,强生光电在光电转化的核心技术领域采用的依旧是合作方式。目前强生光电使用的是非晶双结薄膜电池技术,转化率为6.5%-7%。与强生光电建立合作关系的科研院所包括荷兰柯华光电研究所、爱尔兰大学、美国麻省理工、中科院等。
据沙晓林介绍,强生光电当前的研发重点是超高频非晶微晶叠加技术,该技术以及设备已经完成中试,并且申请了四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在生产设备领域,强生光电同样有自己的路线。在摸清门道后,强生光电不搞整线引进,而是采用了吸收消化、自主整合的方法。除了关键部件采用进口以外,其余能够国产化的都国产化。
强生光电联合了美国三大真空设备制造企业之一的GU公司,在苏州建立了核心设备制造厂,生产薄膜电池三大核心装备,即PECVD反应炉、真空溅射生产线和TCO导电玻璃生产线。据沙晓林介绍,之前引进一条薄膜电池生产线的造价大致在1亿美元左右,但是通过设备国产化,自己制造之后,整条生产线的造价降低了85%。
“生产设备的低成本是强生光电组件低成本的关键。”沙晓林说,在生产设备国产化后,按投资折旧计算,每瓦只花0.04到0.05美元,仅为引进设备的10%到15%。在此基础上,强生光电承诺在2010年年底之前,将制造成本降至每瓦0.7美元,零售价大约是1至1.20美元。
沙晓林认为,外国的整条流水线之所以价格高昂,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路不对,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打比方来说,薄膜电池的结构非常类似三明治,两层玻璃中夹一层薄膜,但目前外国的流水线采用的是生产显示器的模式来处理的,这个理念是不对的。”
相对于薄膜电池制作中只需要关注光电转化率(由阳光转换为电能的转换效率),显示器需要关注颜色是否有偏差、显示是否清晰等问题,沙晓林认为,这种高精确度的要求在光伏发电领域是多余的,光伏电池板只要确保每块的装机容量大致相同即可。
针对薄膜电池光电转化率过低的问题,沙晓林称,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与目前国内主流的晶硅电池设备生产商15%左右的光电转化率相比,强生光电的光电转化率还不到他们的一半。对于薄膜技术光电转化率过低的特点,业内有诸多争议。尤其是在硅料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硅使用量较低的硅基薄膜电池相对晶硅电池的成本优势不再明显,而其低转化率的缺点更是凸显了出来。
晶硅电池生产企业尚德的董事长施正荣就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薄膜电池的低转化率是致命的缺陷。在今年,尚德关闭了其在上海的薄膜电池生产线。而全球知名的薄膜电池设备生产商美国的应用材料也在今年关停了所有薄膜电池设备生产线,计划一心专注于晶硅设备生产。
沙晓林提出,在阳光充足的荒漠化地区,薄膜电池具有发电成本上的优势。“强生6.5%到7%的转化率看上去虽然不如晶硅电池高,但光伏发电的核心是上网电价。更有意义的衡量标准是一度(每千瓦时)电用多少钱。每一度电从本质上看都是没差别的,但价格一个是1.5元一度,一个是0.7元一度,你说老百姓会选择用哪种?”
“当然我们并不是忽视技术进步,而是坚持光伏发电必须以成本为核心。我们看重的是既先进又实用、既有实效又能降低成本的新技术。”沙晓林表示,“在确保低成本的基础上,强生光电计划在一两年内把转换率提高至7.5%,两年后逐步提高到9%到10%。”
除提高光电转化率、薄膜电池发电稳定性等基础领域的工作,强生光电在应用领域也下了功夫。强生光电专门组建了一家光伏工程公司,目前正在重点研发逆变系统、升压系统和支架系统。
目前强生光电已经申请了低成本支架、清灰除尘装置等专利。其中仅专利支架一项,就使薄膜电站的支架成本较晶硅电站下降了20%左右。
强生光电还整合开发出了一套建设薄膜光伏电站的施工方法,配置了挖坑、安装等专用设备,缩短了建设周期,以求大幅降低建设费用。
“其实就降低成本而言,光伏组件以及光伏电站与我们熟悉的工业产品也没有太大的差别,跟做手套是差不多的,了解产品属性,抓住投资要点,做好从原材料开始的上下游产品配套,精细化管理,基本就是这样。”沙晓林总结。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