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针对本土日化品牌和外资品牌,大卖场都有截然不同的“待遇标准”。信息时报记者 巢晓 摄(图文无关)
“渠道为王”是日化行业的最大游戏规则。信息时报记者 巢晓 摄
日前,一条关于家乐福要增加本土日化企业上架费的传闻在业界闹得沸沸扬扬,各种类似“本土企业将被迫退出卖场”、“本土日化企业将被扼杀”等言论四起。
确实,从以本土经销商、代理商为主的流通渠道,到以国际大卖场为代表的终端渠道,本土日化企业近年来面对的是一连串新挑战。在与大卖场的博弈中,外资品牌与本土品牌的不同待遇似乎已成为业界默认的游戏规则。“做终端找死,不做终端等死”的现实就像梦魇一样,折磨着本土尤其是中小型日化企业。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邓雪灵(除署名外)
事件
大卖场“店大欺客”本土日化遭遇不公平待遇
近日有消息传出,好迪、拉芳、霸王等本土日化企业最近被家乐福告知,要想继续上架,就要缴纳8%~15%的额外费用,这一传言引发了日化界的热烈关注。事实上,以家乐福为代表的外资大卖场对本土日化企业的不公平待遇,并不是因上述传闻才被挖出来的。事实上,这是日化界人所皆知的潜规则。
不公平竞争成最大困扰
温雅老板麦捷骅两年前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专访时就曾指出,本土品牌最艰难的并不是原材料成本上涨、运输成本增加、竞争激烈等这些因素,而是竞争环境的不公平,“一些卖场往往偏帮外资品牌,比如卖场收本土品牌的入场费等费用就明显高于外资品牌,有些外资品牌甚至不需要交入场费;另外,一些陈列费用、促销支持等不公平现象也让本土品牌感觉非常艰难。”
两年后情况是否有所改变呢?一位从事牙膏生产和销售的总经理钟先生称,竞争依然不平等,“不平等的现实让本土企业花在渠道上的费用大大超过外资品牌,产品的竞争力自然也就受到影响。比如某外资品牌的牙膏出厂价是7元,那么它在大卖场可以卖7.3元;但本土品牌牙膏在大卖场卖7元,那么它的出厂价就必须是2元,因为它还要支付大量的渠道费用。7元与2元出厂价的产品,质量上显然会有差异。从产品技术而言,本土品牌是完全可以和外资品牌相抗衡的。”广东省日化商会秘书长余雪玲也告诉记者,终端卖场对本土日化企业都不公平,“这是业内普遍存在的现象。”
本土品牌进场费达17种
据不少因不敢“得罪”终端卖场而不肯透露姓名的日化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公平表现之一是进场费,“一个本土品牌要进场,至少要交17种各种名目的费用,而宝洁等外资品牌则是一分都不用交。”该人士指出,二是定价权,“我们最怕大品牌价格战,表面上价格还是我们定,但我们根本不敢定太高,因为担心销量。”
一位洗发水品牌商告诉记者,按照家乐福等卖场的“霸王条款”,如果销量达不到一定数值就得下架,如果产品积压了,家乐福就可要求退货。而当初跟家乐福签订的合约中,“家乐福有权无条件退货”是必须签订的条款。
三是陈列待遇,另一位洗发水经营商陈霞(化名)称,“一般来说,外资品牌的产品都会放在显眼的位置,本土产品放在偏僻的位置。如果要搞促销,我们的堆头很难争取到好位置。或者说,拿到同样的好位置,本土品牌要付出更多的钱。”
调查
各种收费多如牛毛几乎没有利润空间
“超市大卖场收受‘通道费’已是业界公开的秘密,但家乐福是收得最高的。”广东家居用品生产企业市场主管贺强(化名)告诉记者,除了家乐福外,他们的产品也出现在沃尔玛、百佳、华润万家等超市。除了沃尔玛规矩一点外,其他的超市都要收费。
超市扣点达10%~15%
贺强透露,连锁超市一般收取的费用分为三大类:一是选位费,二是专区专柜费,三是节假日促销费。其中进场费多少与该连锁大卖场的规模大小和分店的数量挂钩,而专区专柜费则要看在店内的位置如何。
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某超市为例,一个品种进一家店的“选位费”要5000元,条码费是1500元;如果该超市在广州有5家分店,那么“选位费”和条码费总计要交3.25万元。此外,每年还要交过节费、店庆费、新店赞助费、宣传牌及促销用品制作费、刷卡手续费、进货折扣、退佣等10多种费用。此外,家乐福的合同是一年一签,每次签约,他们都必须再缴纳一定的费用,而扣点也会被商场提高。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超市收取的扣点已达进货价的10%~15%,如果本土日化企业上架要再加8%~15%的额外费用,那么,总的费用去掉了18%~30%,虽然日化产品毛利率高达40%,但扣除代理商和产品流通费用,厂家根本就没有什么利润空间了。
不过,贺强指出,这些费用的多少都是可以谈的,取决于双方实力的强劲,“像宝洁、可口可乐等强势大型供应商,会由双方总部统一签合约,运作较规范,甚至家乐福就不会收取费用;而对于较弱势的中小型供应商,渠道费则收得很高。”贺强说,小品牌本来利润就低得可怜,这样一盘剥许多小品牌很难支撑得下去。
促销成本转嫁供应商?
除了收受各种通道费用外,超市进行的降价促销,通常需要供应商分摊一部分成本,但比例不尽相同,一般都是各自承担一半成本。一位凉茶供货商李先生表示,今年合同费上涨的同时,商品返点也上涨了20%~30%。所谓返点是
双方约定按照商品的销量给超市提几个百分点的利润,“现在凉茶是应季商品,超市经常搞促销增加销量,超市从供货商处得到的返点自然增加,最终买单的还是供货商。”这些年下来,他唯一的感觉就是供应商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信息时报记者 林建敏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