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曹凤岐:完善创业板市场发展有三大建议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15/2010 16:11:00   来源:腾讯财经

  

腾讯财经8月15日讯 由腾讯财经主办的“资本市场20年20人论坛”8月15日在京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激辩中国创业板:创新还是创富”。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在做题为“创业板体制性创富的反思”的主题演讲时对于完善创业板市场发展提出三大建议。

曹凤岐表示,对于完善创业板市场发展有三大建议:一、创业板要真正为创新企业、自主创新企业服务。现在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的定位要明确。二、高市盈率发行应该有所限制,这不仅仅是创业板而且包括主板在内。三、申购新股制度可效仿香港股市搞均股制。

曹凤岐表示,总体来说创业板有成绩,有问题,问题是发展的问题,要在制度上去完善,这样创业板发展才能更加健康。

以下为曹凤岐的演讲实录:

1、创业板要真正为创新企业、自主创新企业服务。就是创业板的定位问题。因为现在我们又有一个中小企业板。而且第一批到现在的上市的这些企业相当部分也不是自主创新和高科技企业。他们已经创完业了,那搞创业板干什么?直接有个中小企业板就可以了。所以现在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的定位要明确。有些企业说得看看哪个板好上我上哪个板?本来想上中小企业板上不去,这回可以上创业板。创业板就是为创业企业来做的,他们盈利各方面不一定非常成熟,这时候他们需要钱,需要产业基金需要创投,创投需要退出机制。所以真正把创业板搞好必须区别于主板、中小企业板。现在真正创业企业有多少?真正创造企业缺钱需要融资扩大有多少?所以首先要解决定位的问题。

2、高市盈率发行应该有所限制。这不仅仅是创业板而且包括主板在内。很多人说曹凤岐你在搞倒退,我们搞的是市场化,这样的就是行政化,就是倒退。实际是完全区别市场化。如果说不管什么都不管,发行的严格审批并不是市场给你机会,是管理层给你机会,价格能够管着你,中介机构、上市机构肯定要定高价,肯定希望自己有利益。所以发行制度的改革包括创业板在内,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不能否定。但是应该说市场化不能说发行这块不管了,是市场了,其他都不是市场了。那是什么市场!那是一个不正常的市场。所以说在发行制度改革问题上非常重要。可以搞询价,可以搞市盈率为标准,能不能限定一个范围。

从中国市场来看,过去我们是计划经济时期,限制在18-20倍。我们可以放宽一点1-30倍行不行。超过30倍不发,为什么不发?中国市场承受不了30倍以上的市盈率。而且60倍,给投资者回报是60年,这样对吗?这样放开是对投资者不负责。60倍市盈率肯定投资者会赔钱的。因为我们的分红也不分,或者分的很少,50块钱的股派1块钱,还扣分红税,这样合理吗?而且很多企业说董事会决定不分红,凭什么?投资人给你投资了为什么不给人回报,而且也不是完全亏损。市场定位的问题不仅仅是创业板的定位问题,而是市场到底是融资市场还是投资市场?首先作为投资市场老百姓有投资才能融到资,如果做到这样的情况老百姓现在还不明白,如果明白了谁还给你投?现在制度上就是有问题,就是让老百姓亏损的一个市场,那么这个市场怎么发展?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看是应该限制市盈率。

3、另外一个是中签。很人多说这个不公平。我说别做这个了,搞均股制。比如每人100股,剩下谁想买谁买。凡是投的都是100股,这样大户就不去买了,100股太少了。香港股市就是这样做的。

4、要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5、要加强信息记录,严格退市机制。

6、要完善保荐人制度,加强对保荐人的管理与规范。

7、加强市场监管。

总体来说创业板有成绩,有问题,问题是发展的问题,我总觉得要在制度上完善,这样创业板才能更加完善、更加健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