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刘纪鹏:创业板超募现象引发三大问题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15/2010 15:54:00   来源:腾讯财经

  

由腾讯财经主办的“资本市场20年20人论坛”8月15日在京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激辩中国创业板:创新还是创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在做题为“创业板体制性创富的反思”的主题演讲时表示,创业板超募现象引发三大问题。

以下为刘纪鹏的演讲实录:

再看创业板超募现象引发的后果。我提出了三个问题:

第一,创业板是要点燃创业激情还是泯灭创业激情?创业板超募就是按照4.8个亿放在银行,一年10%的收益是4800万,创业板守着这么多钱不用干活,就是在银行存个定期一年也能提供每股两毛六分钱。所以这种情况下解禁后套现也是对创业板很好的方法。第二个问题创业板是为谁服务?为贵族还是为平民?创业板是为更多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为创业阶段企业服务,为平民服务所以开办了创业板,但是今天看来是开办了一所“贵族学校”。用这么多钱“堆积了100个娇生惯养的孩子”。我们监管者最初的设想最多2个亿资金点燃一个企业,我们也少给了240个中国企业上市,是中国没有这样的企业能够上市吗?谁是造福背後的机制呢?我们要反思大量企业筹不到钱,这么多不要钱的企业拿着大把的超募钱没处花。

第三个问题,创业板发行制度到底是市场化还是伪市场化?现在叫核准制,我一直在研究什么叫审批制什么叫核准制?但是结果这个标准是按“中学的标准批学生入市吗”?核准制最终的结果导致了比审批还严。谁拿到指标谁就是亿万富翁。这样的情况下创业板市场能不能把规模放开呢?市场化如果没有规模搞个股询价叫市场化吗?制造这种效率和不公平的根源看来是在发行者,其次就是对超募资金的限制,用一个错误掩盖另一个错误。现在创业板企业超募资金怎么使用?花掉了深交所无数的精力,只能用于主业,可是主业就这么大的计划。那就得盲目做计划,这些钱堆在那儿浪费,说要为股民负责。没有一个公司交易所非要看住上市公司募集的钱,也看不住所以这个过程中买办公用所,置房地产、前期置换,计划资金和超募资金打时间差,盲目扩充主业,所有这些都导致效率低下,加剧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风险。导致这个原因,我想第一个是行政垄断。现在仅仅为“贵族”服务,这种背景下为投资人服务,所以出现了严格把关批不出来种种现象。这样把矛盾都集中在监管部门这儿了。

第二个是片面的理解市场化。单一歌故询价市场化,没有规模市场化,指导思想上没有办一个“贫民学校”,中国创业板走的市场化道路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市场化道路”。我们损失已经很大了,中国的改革不是这么走过来的,任凭市场在这儿波动。所以无视中国的国情,“有形之手成了想用就用”,行政审批能对市场负责吗?现在谁对创业板企业解禁后贵族质地负责,这是需要反思的。审批者不负责任这个制度我们需要反思,不如留给市场,放开规模让投资者自己判断,让保荐人承担更多的责任。

为什么会推高这样的超募?你们想想证券公司经济学家也不愿意讲,为什么呢?中介机构发行一个企业,1000万左右的资金,超募一个亿可以多得5000万,甚至更多,这个数字应该披露。到底为什么这些中介机构这么热衷于超募。加上他们的直投,再参与创业板,这样的事情现在都没有人在提。所以今天反思创业板为什么会高?这是我谈的整个创业板效率低下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创业板造富的问题。现在统计口径100家创业企业发行一完成就造就了324个亿万富翁。29个10亿级以上的富翁。如果加上家族的,造就了42个10亿级以上的富翁。家族企业的一股独大是创业板致富的主要原因我认为它更可怕。这种现象现在没有人研究,这里的持股比例,一股独大,平均发行前的大股东持股在70%以上的18家,60%以上34家。这个现象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股独大民营企业在100家企业里面占89家。家族企业的一股独大在上市资源紧缺的时代我们必须要给予关注,创业板可以说是家族企业的“资本乐园”,如果说这个财富是他们创造而来大家服气,但是这种爆富是社会财富堆积而来,势必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不要使它以市场化名义随意自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