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曹凤岐在资本市场20年20人论坛主题演讲全文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15/2010 15:28:00   来源:腾讯财经

  

腾讯财经8月15日讯 由腾讯财经主办的“资本市场20年20人论坛”8月15日在京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激辩中国创业板:创新还是创富”。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做了题为“创业板体制性创富的反思”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曹凤岐的主题演讲全文:

各位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今年是中国资本市场设立20周年,应该说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其中创业板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部分,创业板市场从去年10月份推出,发行是10月23号,上市是10月30号。现在运行了10个月,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超过了100家。10个月似乎应该总结一下,创业板它成立初衷是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要总结的。创业板应该如何善待它?因为创业板是我们“鼓吹”出来的,应该说也不容易。今天纪鹏也在这儿,我们是在国内最早提出来创业板的人士了。我们在亚洲经济危机之前就开始说,已经十几年了才把它推出来。我主要谈三个问题:

第一、创业板市场的成绩。创业板设立10个月来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累计为中小企业融资近700亿元,100家上市公司,大多数来自于高端制造业和先进的服务业。创业板凸显了对创新特色企业的支持,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业性企业成长性比较突出。创业板上市企业近三年符合净利润增长平均达到40%。净利润增长比中小板高一倍以上。

第二、创业产业和科技资金将成为投资的一个主渠道。中国创投为什么发展不够呢?就是因为我们退出渠道不够。创业板恰恰为创投提供了退出渠道,这样创投会更多的支持企业的发展。所以近十年来中国创业投资年负荷增长达到12%,在创业板上市中70%的公司得到了创投资金的支持。

第三、创业板激活了创业主体,会更大的激发人们对创业的活力。现在统计28家,我和纪鹏都去上市的那些企业去了,这28家上市公司中有29%的企业有海归创业背景,初步统计创业板上市公司创业背景来自以海归、家族、包括夫子创业、夫妻创业超过三分之一。相当部分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所以创业板的推出和发展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尤其是高科技自主创新企业的发展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二、创业板市场存在的诸多“成长的烦恼”。

创业板一开始就存在非常大的问题,包括上市当天我们都在场,就看到问题了。一个是三高发行,过度透支未来。创业板诞生就被帖上高风险高收益的标签,还多了另一个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市净率)的标签。数据显示去年上市的110多家公司首发市盈率平均为53.3倍。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发行率对主板市场一直保持着一倍左右的溢价,以主板平均15倍左右的市盈率计算,创业板的发行市盈率仅为30倍左右。

按照目前市场创业板超过50-60倍的平均市盈率发行上市,整个创业板能不能维持60到80甚至上百倍的市盈率呢?而且目前二级市场主板平均加全市盈率不到20倍,中小板市盈率也不过30倍左右。而我们创业板已经达到60倍、80倍。凭什么这么高?很多老百姓不知道,60倍市盈率就是投资60年才能回本,这样的发行在世界上是很罕见的。

第二个是发行的超募资金用途堪忧。

统计目前上市的100家创业板公司中共计超募资金489亿元,截至8月13号所有上市的创业板公司的实际募集资金额达到693.27亿,超募资金占比高达70%。第一批上市的企业要投进2亿,结果投了8亿到10亿,超了这么多,干什么?所以现在很多资金是变向转移了,超募等于是去市场拿钱去了,这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

第三个就是创新还是创富。

现在看来创业板成了造富板。媒体统计今年的头7个月里因发行新股而荣登亿万符号俱乐的人已经超过600人。尤其以创业板居高,统计今年头7个月200多天里全中国每年诞生3个亿万符号,创业板孕育符号这是资本市场的应有功能。但是目前在我国创业板市场出现的情况是这些符号完全是由公司的创业投资者包揽而认购其股票的资本投资者却根本无缘加入这个“俱乐部”。

深圳上市公司上市的时候,上证公司代表就说感谢证监会、感谢证券机构使我们能够发行上市,筹到资。我说你怎么不感谢投资者呢?你这些钱是哪来的?是证监会给的?还不是老百姓投资,首先要感谢股民,但是他没有感谢。他是感谢谁给他机会,不是投资者给他机会,是管理层给他的机会。所以这就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问题的结果不仅仅是市场的问题了,从发行制度来看就是给大量投资者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这种高发行价、高市盈率严重超募,除了上市公司本身之外券商等各个链条都可能得到了利益。但是投资者却亏损,而且是相当大的亏损。当然了也有少数人挣钱了,比如说第一天创业板上市的,这些人头一天跑掉了肯定是赚了。那天晚上我和几个大户中签者一起吃饭,我问他们明天跑不跑,他们说肯定跑。我说接盘的不被套了吗?他们说股市有风险,你们别进啊。得到的这些中签者说这样的话。因为相当部分人是得不到中签的。现在为止说这次发行改革成功了,说中签里提高了,从千分之几提到百分之几算提高了吗?还是很人多中不到签。所以很多人被套里了。这种高市盈率长远来说引起破发是必然的。

过去很多人是靠一级市场发财了,就是首日上市股份是没有控制的,首日上涨率一般是百分之百。很人多大资金打了以后首日抛出,所以他们赚了很多钱。很多人几十万开始做,一直做到几十亿,上百亿。当然现在说改革成了,不能这样做了,所以一级市场破发了,也别赚钱了。如果大家都赚不到钱,一级市场也赚不到钱了,二级市场也赚不到钱了,这个市场还发展不发展?所以现在来说就是破发。

有人还有一种论调说国外老破发,中国为什么不破发呢?中国和国外一样吗?国外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基本没有什么差价,它的上市头一天基本和发行价相比是15%的比例,所以破发是正常的。国内不是这样,国内发行价已经60倍了,如果二级市场必须达到60倍、70倍以上才能挣钱,中国什么时候达到了?就是2007年最高的时候达到了。所以这种情况下肯定要破发,包括光大上市的时候是57倍,我说过就是两种结果,要么就是二级市场提到60倍以上,要么光大破发。

所以很多问题出现了。回到今天的主题“创新还是创富”拿那么多钱没地放,还是创新吗?所以创业板的问题可能在这儿。我说过这是成长性的烦恼也不能完全否定它,那么就要完善这个制度。

三、完善创业板市场的建议

1、创业板要真正为创新企业、自主创新企业服务。就是创业板的定位问题。因为现在我们又有一个中小企业板。而且第一批到现在的上市的这些企业相当部分也不是自主创新和高科技企业。他们已经创完业了,那搞创业板干什么?直接有个中小企业板就可以了。所以现在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的定位要明确。有些企业说得看看哪个板好上我上哪个板?本来想上中小企业板上不去,这回可以上创业板。创业板就是为创业企业来做的,他们盈利各方面不一定非常成熟,这时候他们需要钱,需要产业基金需要创投,创投需要退出机制。所以真正把创业板搞好必须区别于主板、中小企业板。现在真正创业企业有多少?真正创造企业缺钱需要融资扩大有多少?所以首先要解决定位的问题。

2、高市盈率发行应该有所限制。这不仅仅是创业板而且包括主板在内。很多人说曹凤岐你在搞倒退,我们搞的是市场化,这样的就是行政化,就是倒退。实际是完全区别市场化。如果说不管什么都不管,发行的严格审批并不是市场给你机会,是管理层给你机会,价格能够管着你,中介机构、上市机构肯定要定高价,肯定希望自己有利益。所以发行制度的改革包括创业板在内,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不能否定。但是应该说市场化不能说发行这块不管了,是市场了,其他都不是市场了。那是什么市场!那是一个不正常的市场。所以说在发行制度改革问题上非常重要。可以搞询价,可以搞市盈率为标准,能不能限定一个范围。

从中国市场来看,过去我们是计划经济时期,限制在18-20倍。我们可以放宽一点1-30倍行不行。超过30倍不发,为什么不发?中国市场承受不了30倍以上的市盈率。而且60倍,给投资者回报是60年,这样对吗?这样放开是对投资者不负责。60倍市盈率肯定投资者会赔钱的。因为我们的分红也不分,或者分的很少,50块钱的股派1块钱,还扣分红税,这样合理吗?而且很多企业说董事会决定不分红,凭什么?投资人给你投资了为什么不给人回报,而且也不是完全亏损。市场定位的问题不仅仅是创业板的定位问题,而是市场到底是融资市场还是投资市场?首先作为投资市场老百姓有投资才能融到资,如果做到这样的情况老百姓现在还不明白,如果明白了谁还给你投?现在制度上就是有问题,就是让老百姓亏损的一个市场,那么这个市场怎么发展?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看是应该限制市盈率。

3、另外一个是中签。很人多说这个不公平。我说别做这个了,搞均股制。比如每人100股,剩下谁想买谁买。凡是投的都是100股,这样大户就不去买了,100股太少了。香港股市就是这样做的。

4、要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5、要加强信息记录,严格退市机制。

6、要完善保荐人制度,加强对保荐人的管理与规范。

7、加强市场监管。

总体来说创业板有成绩,有问题,问题是发展的问题,我总觉得要在制度上完善,这样创业板才能更加完善、更加健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