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央行《金融时报》:将进出口核销改革推向深入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13/2010 11:24: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日前召开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长座谈会提出,下一阶段各级外汇管理部门要加快转变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大力推进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进出口核销改革推向深入,认真总结进口核销改革试点经验,条件成熟后在全国推广。择机启动出口收汇核销改革,继续推动贸易便利化。

时下,如果我们从贸易、出口、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上来看,中国经济已经高度融入了世界经济。中国的出口、外商直接投资活动都是非常频繁的。显然,在这样的开放经济下,从外汇管理的角度看,必须要为经济主体提供贸易、投资和从事其他经济活动的便利。

为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贸易便利化,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促进涉外经济发展,今年4月初,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实施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自2010年5月1日开始,在天津、江苏、山东、湖北、内蒙古、福建以及青岛等七个省(市)开展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改革试点。

毋庸置疑,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改革是推动我国外汇管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举措,将大为便利贸易项下对外支付,减轻企业和银行负担。

此项改革实施之后,合规企业的正常进口付汇业务无需再办理现场核销手续;取消了银行为企业办理进口付汇业务的联网核查手续;外汇局对企业实行名录管理,进口付汇名录信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享,企业异地付汇无需再到外汇局办理事前备案手续;外汇局利用“贸易收付汇核查系统”,以企业为主体进行非现场核查和监测预警,针对异常交易主体进行现场核查,确定企业分类考核等级并实施分类管理。

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改革充分体现了外汇管理理念更新和方式转变。一是实现了由逐笔核销向总量核查、现场核销向非现场核查、行为监管向主体监管的转变;二是大力简化了企业进口付汇手续,降低企业和银行成本,特别是保证合规企业的正常业务活动顺畅进行;三是对企业实施分类监管,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依法处罚相关违规企业。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强制结售汇已经是一个完全过时的概念。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今年3月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就是进一步简化手续,使企业在真实贸易投资背景审查的过程中,感到进出口收汇、付汇、结汇、购汇都非常方便。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对我国的货币流和资金流进行分析和检查,能够切实控制住风险,同时兼顾这两个目标。

记者了解到,进出口收付汇核销管理制度自上世纪90年代起逐步建立,通过逐笔匹配企业的货物流和资金流信息,对货物贸易外汇资金流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必要监督。近年来,随着外汇管理外部环境的变化,“一一对应”的传统核销管理模式既与涉外经济发展和外汇收支形势不相适应,也与大力促进贸易便利化的要求有所冲突。

鉴于此,2008年新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删除了有关“核销管理”的表述,并规定外汇收入在符合规定的期限和条件下可以存放境外,从更高的法规层面突破了“企业出口必须及时足额收汇”的传统核销管理理念。2008年国务院在《金融支持经济发展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

为落实《外汇管理条例》和国务院要求,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切实践行外汇管理“五个转变”的要求。外汇局积极研究构建了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确立了以总量核查为特点的核销改革思路。简言之,核销制度改革取消了企业逐笔核销,改为总量核查,这是对贸易收付汇真实性管理实现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管理环节从收付汇前转为收付汇后,管理对象从逐笔收付汇行为转到企业主体收付汇总量,管理方式从现场的柜台业务转到非现场的电子化监测分析。

不难看出,此次外汇局在年中分局长座谈会上把“将进出口核销改革推向深入”、“择机启动出口收汇核销改革,继续推动贸易便利化”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提出,其意义深远。(金融时报 谷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