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尚德关停上海薄膜电池基地 转产晶硅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13/2010 02:27: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晶硅电池成本直降50%,利润高过薄膜电池

[ 2008年金融风暴来临后,多晶硅售价从500美元/公斤直线降到了现在的55美元/公斤左右,多晶硅价格占电池总成本的50%。因此,多晶硅电池的成本3年内下降一半。而薄膜电池的成本同比2008年仅降10%。显然,生产晶硅电池比生产薄膜电池更赚钱 ]

尚德电力董事长兼CEO施正荣,曾在去年多个场合表示不看好薄膜电池的未来,这或许是尚德电力即将停产薄膜电池基地的信号。

由于多晶硅价格的迅速下跌,导致尚德薄膜电池的竞争优势丧失。近日,尚德电力正式停止了在上海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因此造成的损失在5000万美元至5500万美元之间。

停产损失占毛利润44%

薄膜电池专业博士出身的施正荣,一度很希望将该技术付诸实践,且大展拳脚。

2007年5月,施正荣宣布要投资3亿美元发展薄膜电池,并期待在今年能形成400兆瓦的规模。但一位行业内部人士表示,“去年尚德电力的上海基地,只出了几十块薄膜电池。”而据此前公开信息,薄膜的产量为20兆瓦,与2009年尚德电力的晶硅电池700兆瓦出货量真是天壤之别。

现在宣布停产,可能恰逢其时。如果是在2009年业务欠佳的情况下来叫停薄膜基地,那么尚德电力的财务将会吃紧。而今年上半年多晶硅电池组件的火爆需求,让其有足够的财力来应对这次大型重组。2010年第二季度,尚德电力的营业收入预计约6.2亿美元左右,毛利率约18%。因而薄膜基地的叫停损失将占公司营收和毛利润的8%和44%。

事实上,这次停产也让人有些意外。

2009年7月,上海市政府网站刊登消息称,尚德电力在浦江高科技园的薄膜基地一期项目将建成投产,但此后消息全无。今年6月,施正荣曾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这薄膜工厂还在生产。”与此同时,尚德电力则宣布要投资26.8亿元、分三年建成1000兆瓦的晶硅电池组件上海生产基地。记者从尚德电力内部高层获悉,这一基地正是薄膜电池的原址。

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尚德电力此次停产薄膜电池的主要原因有三大方面:首先,施正荣希望能趁着市场好的时候,把晶硅电池组件迅速扩容。而目前土地成本较高,想要获得一处容纳1000兆瓦项目的土地,无论是在无锡还是上海都不易。将薄膜基地改造成晶硅电池基地,显然是首选。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晶硅电池组件比薄膜电池成本更低。

2008年金融风暴来临后,多晶硅售价从500美元/公斤直线降到了现在的55美元/公斤左右。湘财证券研究员侯文涛告诉记者,多晶硅电池的成本在3年内下降了一半。而记者从尚德内部了解到,去年,薄膜电池的成本同比2008年仅降10%。

另外,施正荣在上海引入的薄膜生产线来自美国应用材料公司。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这一生产线产出的薄膜,转换率只有7%,而一般的多晶硅电池组件转换率高达15%以上。也就是说,面积相同的电池,晶硅电池发出的电量要比薄膜高出一大截,用户显然会选择后者。

薄膜是否还有竞争力

虽然晶硅电池的出货量现占有世界光伏电池总出货量的70%到80%,但薄膜与晶硅电池之间孰优孰劣的命题,这些年来一直被广泛讨论。

在尚德薄膜电池停产之前,日本三洋太阳能也表示要暂缓对该领域的投入。值得注意的是,正泰太阳能近期刚打算将其30兆瓦的薄膜电池产能于明年提高到75兆瓦、拓日新能也在今年3月计划募集不超过8.1亿元来支持旗下150兆瓦的薄膜电池项目。

招商证券研究员汪刘胜告诉本报,薄膜电池技术路线的不同,将决定未来光伏企业是否有更好的发展。

现在,薄膜分为铜铟镓硒(CIGS)、碲化镉、硅基薄膜技术等不同技术方向。尚德电力和国内不少企业都选择了第三种路线。

而全球股票市值最高的光伏公司——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则是第二种路线的领军企业,其设备自制、研发能力较强等因素,使得造出的薄膜组件成本比国内所有薄膜电池、晶硅电池组件企业的成本都要低。

新奥太光伏能源集团总经理周德领也告诉记者,薄膜技术流程简单,而且不存在像晶硅电池组件那样原料短缺的问题、能耗也较少,该行业仍是有前途的。

但不管怎样,因为金融危机的发生,薄膜电池的弱点也暴露得更明显:转换效率低、投资成本相对比较高、占地规模大(若同样建设电站,薄膜要比晶硅电池大2到3倍)。

侯文涛说,现在薄膜产业看的就是技术、成本,中国公司使用大量国外的昂贵设备,将会没有太大竞争力,还是要自己开发设备才行。

中国企业可能也已经看到这样的趋势,这从海外设备商的业绩中就能发现。今年上半年,全球光伏市场供不应求,但另一薄膜电池设备制造商欧瑞康业绩并不理想,今年一季度公司销售额同比去年降了24%,订单量也同时锐减了27%。

“长期来看,薄膜电池出路还在于应用产品,而不是大型发电站项目。未来随着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的市场逐步扩大,可能薄膜电池的发展前景会更加通畅一些。”侯文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