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铁矿石定价再谋变 必和必拓“兜售”月度定价(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11/2010 08:11:00   来源:经济观察网

  

铁矿石定价再谋变 必和必拓“兜售”月度定价

经济观察报 中国钢铁企业还没有想到应对目前铁矿石季度定价的新模式,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一必和必拓又已经开始向钢厂推销其更新的定价方法了。

8月6日,东北一家大型钢厂的负责人对本报透露,必和必拓已经开始打算把目前采取的季度定价模式推向月度定价。

上述负责人说,必和必拓近期已经向部分钢厂提出了月度定价要求。不过,中国钢厂目前还没有接受必和必拓的上述要求。“我们都觉得,最好是能够将目前的季度定价模式执行到今年年底。”

但上述负责人同时表示,必和必拓已经距离他们期望的月度定价模式为期不远,“有可能到明年,以指数为基准按月度定价的模式就要开始了”。

指数定价下的压力

事实上,必和必拓目前与一些中国钢厂达成的季度协议,也是建立在指数定价的基础上的。具体模式为,以中国青岛港铁矿石的到岸报价为基础,确定新加坡普式指数,在此基础上,确定下一季度的价格。

8月3日,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对季度定价模式表示了不满。他表示,以青岛港到岸价为基础确定的指数既没有代表性也没有权威性,同时由于到岸价包括了波动性很大的海运费,这使得铁矿石价格存在很大的炒作空间。

近两年来,必和必拓一直是三大矿山公司中最坚定地指数定价支持者。必和必拓曾在一份报告中明确提出,“最求以市场为基础的定价机制”。

据悉,目前必和必拓在中国市场上主要通过三种模式来进行销售:长期供货合同,季度定价合同和现货。其中季度定价和现货占大部分比例。受到铁矿石价格和海运费波动的影响,更多的中国钢厂选择通过现货的形式交易。

三大矿石供应商更为灵活的定价机制给中国钢厂带来的,是更大的成本压力。上述东北钢铁公司的负责人说,“无论是季度定价还是月度定价,都给企业生产带来了很大压力,更为麻烦的是,钢铁行业受到成本波动更难以预期和控制。由于国内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处在原材料和下游市场中间的钢厂的风险大大的增加了”。

据中钢协统计,6月份,中国钢厂的生产成本同比上涨了33.7%,并仍在呈逐月不断上升状态。而上半年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只有3.47%,低于工业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钢企仍处于低效益状态。

7月中旬以来,铁矿石价格迅速反弹,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价格上涨20%,进口矿已经从120多美元,上涨至150美元。国内的铁矿石价格也上涨了200多元。而按照部分钢厂签订的季度合同价格,三季度进口铁矿石的价格超过了150美元。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说,即便是这样,算上海运费,对于钢厂来说,还是现货划算。

这种模式让力拓和淡水河谷也开始考虑采用周期更短的定价模式。近期,力拓首席执行官艾博年表示,将考虑按现货价出售铁矿石,同时也乐于采取季度定价机制。

徐向春说,在矿山公司采用更为灵活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后,中国钢厂的生存局面会更加困难。只要是中国的钢材市场出现好转,三大矿山公司马上就可以提高铁矿石的价格。

前述东北某钢厂的负责人说,即便是接受三大矿的定价模式,也不一定能够拿到足够多的矿石。尽管三季度铁矿石价格继续上涨29%,按照这一涨价幅度,到达中国之后,铁矿石的价格已经达到160美元以上。但是他所在的钢厂现在已经开始使用三季度的矿石了,原因是这家钢厂拿不到足够多的矿石合同。该负责人怀疑,矿山公司是在有意地压缩对季度合同的供应量,以便将更多的铁矿石以更为灵活的价格出售给中国钢厂。

  


  

中钢协应对之策

中钢协8月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铁矿石同比增长4.06%,与去年同期相比,进口铁矿石增量大幅下降。尤其是在国内钢价下行,市场回调的二季度,连续3个月内,中国进口铁矿石更是连续回落。

罗冰生更是透露称,6月份三大矿山公司中的一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明显下降,引起了该公司的高度重视,进口铁矿石的供需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

业内猜测称,罗冰生所指的那家公司是力拓或者淡水河谷。原因是到岸价格过高,与必和必拓的现货矿比,甚至有时会高出将近二三十美元。不过,出人意料的是,钢厂给出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与必和必拓相比,两家公司的定价机制不够灵活。”

一直被国外矿石公司牵着走的中国钢铁企业,一方面想追求铁矿石供应合同长期化、稳定化,另一方面却又在季度价格高于现货的时候,倾向于现货购买。联合金属网分析师张平说,从目前的趋势看,三大矿山公司一直在试图将铁矿石推向以指数为基准的现货市场。中国钢厂的上述心理,无疑将有助于矿山公司实现指数化现货供应的愿望。

中钢协一直希望能够削减中国进口铁矿石企业的数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铁矿石进口代理制,从而以少数的大型企业的进口权优势,来与三大矿山公司谈判。张平分析说,如果中钢协能够通过强有力的手段将中国铁矿石进口企业的数量削减到只有二三十家,那么是有可能与矿山公司签订长期、稳定同时又有价格优势的合同的。但问题是,要想大规模削减铁矿石进口企业数量,困难重重。

罗冰生在8月3日称,将对进口铁矿石企业资质标准进行调整,重新确定进口铁矿石企业名单,同时全面推进铁矿石进口代理制度。

中国目前约有110多家企业拥有铁矿石进口资质,此外还有更多的企业想要进入到这一名单中来。但罗冰生说,调整之后,能够获得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数量将有所下降。新的名单由中钢协和五矿商会共同敲定,由钢铁企业和贸易商组成。

按照中钢协的设想,削减进口铁矿石企业后,中国其他钢铁企业将可以通过选择代理的方式,进口铁矿石,钢铁企业只需要向保留下来的企业缴纳一定的代理费即可。罗冰生称,中钢协和五矿商会已成立审查办公室,将对每一单进口铁矿石的流向进行审查,杜绝进口铁矿石流入落后产能企业。

但数量众多的中国钢铁企业对中钢协力推的这一措施能否推行表示疑问。

罗冰生自己也承认,中钢协将全面推行的进口铁矿石代理制,旨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进口铁矿石贸易和国内市场秩序。他说,“代理制是行业公约而非政府行政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