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房地产市场
⊙本报综合报道 ○编辑 阮奇
可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28个试点城市近日“出炉”,保障房建设又多了一条融资渠道。
今年58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已经明确,将来一定时期内的任务量也当是有增无减。规模巨大的保障房建设,所需“钱袋子”何在?业内人士建议,除住房公积金贷款外,政府还需承担首要责任,严格落实已有的制度安排,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使保障房建设融资多元而充足。
28个城市“试水”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做好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28个试点城市的保障房项目“喝到”了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第一口水”。
除北京外,试点城市中还包括唐山、无锡、淮南、昆明、长沙等,大多为二、三线城市。近年来,房价上涨最快、市场销售火爆的多个城市并未在列。不难理解,相比于后者,列入试点的城市由于市场总体上相对平稳、房价波动幅度较小,公积金缴存余额较多,利用部分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风险更为可控。
保障房建设明显提速
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是今年以来政府为解决居民住房困难和房地产市场结构失衡问题而实施的重要举措。今年5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各省区市政府还签订了今年建设580万套保障房的责任书。
数据显示,北京今年已开工各类保障性、政策性住房10.9万套,占全年13.6万套建设计划的80%;已竣工2.1万套,完成全年4.6万套竣工目标的46%。上海则进一步明确,上半年保障房建设进展顺利,今年要咬定一个目标:保障性住房新开工面积占全市住房新开工量的60%,达到1200万平方米。
随着保障房项目的“雪球”越滚越大,如何确保所需资金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现实问题。若全部依靠地方财力,对于不少债务业已高企的地方政府来说显然不可行。
融资渠道有待再拓宽
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说,除住房公积金贷款外,我国保障房建设资金的来源还有其他多种制度安排,比如土地出让收益、公积金增值收益的一定比例以及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投入等。
日前,深圳市财政委员会负责人在向该市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介绍,2010年深圳土地出让计划收入239.04亿元,其中将安排6.94亿元用于保障房建设。
陈杰认为,应严格执行保障房融资的各种政策规定,政府的财政投入应以发挥引导作用为主,保障房建设资金的筹集运作应该通过市场化、多元化的渠道。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表示,上海将探索运用保险资金、信托资金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拓展保障房建设融资渠道。
(上海证券报)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