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摩根士丹利前北京首席代表的汪潮涌,34岁之前的故事不需要过多赘述。34岁之后,他成立了北京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信中利),并用接下来的十余年时间,已经使其发展成为涵盖基金管理(VC/PE)和直投的资本集团。
直投业务是信中利有别于其他VC/PE机构的一大特色。“所谓直投,就是用公司的自有资本进行投资。”汪潮涌表示。如今看来,在模式上,信中利更像联想控股,而汪潮涌也并不避讳,“我们追求的就是老柳(柳传志)的模式,只是我们的实业没有他们的那么大。”他说。在VC/PE业务方面,其则分别管理着两只人民币基金和两只外资基金。信中利外资基金的大本营位于CBD西北角的SOHO尚都,不过,在汪潮涌为信中利设计的未来蓝图中,则是让外资基金和人民币基金互成“掎角之势”,当务之急便是扩充人民币基金的规模。
事实上,从2007年开始,信中利就已涉足人民币基金业务。只不过,在形式上则是以直投和天使投资为主。在直投方面,其投资了“前景好,有成熟商业模式”的健康相关产业;在天使投资方面,汪潮涌则“友情客串”了时代亿宝、粉丝网、中铎元等项目。
现在,在募集人民币资金的同时,信中利还在招兵买马,而位于SOHO尚都东南方向不远的人民币基金大本营——嘉里中心8层已经“人满为患”,汪潮涌正谋划着搬家。现在,这位A型血、水平座的男人已经摆好了大干一场的姿势,而嘴里却又说“要顺其自然”。独立品牌
经历十年跌荡,一切水落石出后,对于幸存者来说,品牌价值则更加凸显。汪潮涌把中国的品牌VC/PE机构分成三类:一是,跨国公司品牌在中国的延续(如华平、凯雷、红杉资本等);二是,国内强势的LP扶持起来的VC/PE品牌(如联想投资、深创投、达晨创投、中信产业资本等);三是,独立的VC/PE品牌,信中利便是其中代表。让汪潮涌感到欣慰的是,作为独立的VC/PE管理公司,信中利没有依托任何LP和GP。
“独立是大势所趋,依托于财团的VC/PE机构将逐渐独立出来。”汪潮涌告诉本刊记者。如何做到独立?管理人要选择自己喜欢的LP,同时加大自有资金的比例,不仅为LP投资也为自己投资。同时尽可能地掌握投资的控制权,尽量高比例地分享投资收益。汪潮涌经常算这样一笔帐:“如果GP的自有资金占1%,投资一个项目占20%的股份,按20%的利润分成算,那么具体落实到合伙人身上的回报有多少?只有4%,还要由整个团队来分享。如果GP公司的股份再被发起股东切走一块,团队分的比例就更少了,与打工无异。”
与IDG、赛富等GP不同,信中利主要是用自己的钱投资。据了解,在信中利国际控股公司中,由汪潮涌、乌利·希克等个人持股。其中,汪潮涌家族占80%的股份,来自瑞士的乌利·希克家族占13%的股份。“因为有起步资金,控股公司的主要任务不是管理资金。因此,我们并不是一个简单的GP团队,这也省却了与LP的沟通。”汪潮涌说。
这样,尽管在基金规模上,信中利与其他基金相比要小些,但在收益方面却占据很大优势。“与一般GP相比,我们的投资量和回报至少乘以5,因为这些钱都是自己的。我们投资1000万产生的收益,相当于他们投5000万产生的收益。”汪潮涌告诉本刊记者。
汪潮涌信奉巴菲特的投资模式,“巴菲特为什么能够成为全球第二富豪?因为在管理团队中他的股份最大,而律师出身的合伙人芒格所占比例很小。”
尽管如此,汪潮涌认为,巴菲特的模式很难在中国复制。首先,因为巴菲特资金充足。“他控制了一家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资金量很大,因此没有必要去募集资金。此外,巴菲特控制的贝克·赫斯维公司是一家上市的投资控股公司,可以长期用较低的成本、较低的市盈率,去投资下里巴人的项目:比如家具店、蛋糕店、婚庆公司等,这些很多都是家族企业,单独上市很难,或者即便上市,市盈率也不高。而在他的投资控股公司里,能够用5-6倍的P/E去投资,并且长期持有直至P/E达到25-30倍,这样他一下就赚很多倍,放大效应明显。”汪潮涌表示,如果要向巴菲特学习,信中利迟早要进入国内的二级市场。事实上,他也曾经持有一些二级市场的股票,尽管比例不大;在国际上,汪潮涌作为董事长的欧瑞基金公司已经于2006年登陆伦敦证券交易所了。
实力团队
十年下来,就在不知不觉中,信中利创造了若干个第一:第一个登上了香港创业板(北大青鸟);第一个教育企业在海外上市(双威教育);第一个投资影视传媒公司(华谊兄弟);第一只在伦敦挂牌上市的公募PE基金(Origo)??
业绩的背后,是团队实力的体现。“中国VC/PE的现状是:一个山头一个老虎:赛富有阎焱,红杉有沈南鹏,弘毅有赵令欢。但衡量一家VC/PE的实力,还是看团队。”说这番话时,信中利已在团队组合方面酝酿了许久。“信中利已经熬出来了。” 他说。
现为信中利的董事长、投资委员会主席,凭借百度、瑞星、华谊兄弟等成功投资案例,汪潮涌早在业界享有较高知名度。尽管随着中国VC/PE产业的发展,后起之秀迭出,但其曾经的投资业绩和多年的经验积累,却是后来者难以追赶的。
事实上,汪潮涌并不相信个人英雄主义。目前,其外资基金公司CEO——Chris Rynning 曾是普华永道中国区投资业务的主管合伙人,此人毕业于芝加哥大学MBA,有着大型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另外一位合伙人Niklas Ponnert则是原西门子中国区投资部的主管。
人民币基金中,汪潮涌则拥有几位得力干将:刘力、魏勤、张晶及其他几位高管。
刘力是信中利旗下信中瑞基金的董事总经理。他曾是原国家经贸委信息中心主任,也就任过地方市长一职,与汪潮涌12年前便相识,在信息产业投资领域,刘力的强项是判断产业发展趋势和宏观政策以及高层人脉关系,当年的联想、用友与东软都曾经得到过他的大力支持。魏勤是人大毕业,曾供职于原国家计委,现在被外派到信中利投资的一家财务软件公司做执行总裁。自1999年信中利成立之日起,魏勤便被委以公司副总裁一职。
张晶是信中达基金的董事总经理,她在信中利已历练八九年时间。今年初,信中利数千万元投资东田造型,张晶便是操盘手。她也曾与汪潮涌一起参与了华谊兄弟的投资全程。
另外,公司的几位联席董事对通讯、传媒、互联网行业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公司财务分析、公司估值、行业及资本市场研究等方面拥有较丰富的经验。
十年中也有些员工离开了信中利,但这些人在新东家也都能够独挡一面。杨晓湖去了TPG ;马大强去了英联投资; 李曙君也牵头创办了挚信资本。文化创意主线。
汪潮涌曾预言,中国未来二十年PE投资将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七大趋势:全球化、城镇化、数字化、文明化、民营化、整合化、低碳化。而他在投资时则信奉:“在大趋势里去挑行业,在行业里挑选‘隐形冠军’。”在做具体的投资决策时,汪潮涌的诀窍则是“相信中国会走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
他告诉本刊记者,投资百度,就是看到雅虎、谷歌在美国的成熟模式。“几乎每个领域都有一个世界级的标杆企业,我们顺着这个标杆,再以中国的市场、人口和未来的消费能力做预期,关键是要踩准时间点。”
十二年的华尔街职业生涯,汪潮涌可谓阅历无数。“什么样的公司没见过?”不论是金融服务业、房地产、TMT、新能源,而他唯独对文化创意产业情有独钟。或是受到夫人李亦非的影响,信中利的投资组合中贯穿着一条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线。彼时,李亦非的老东家——维亚康姆每年的收入是两千亿,这也相当于中国整个广电行业收入的总和。
2001年以PIPE投资搜狐;2004年,投资百度;2005年,投资华谊兄弟;2006年投资美帆中国之队体育文化公司;2007年,投资粉丝网;2009年,投资东田造型??在文化创意产业,早起的信中利已经形成了一条主线。“投资搜狐看中的是其门户资讯;投资百度看中的是其信息搜索;投资华谊兄弟是看怎样通过资本市场来造星;投资粉丝网是希望把粉丝的力量变成商业模式。”汪潮涌说。
提及华谊兄弟,则不得不提TOM在线。“TOM在线在中国投了很多户外、媒体公司,当时他们看不准华谊兄弟,老觉得这个领域商业模式不清晰,没有财务监控,优势也就是有几个人,觉得一个人吃不准,后来我们一起投资了。”汪潮涌说。
据了解,汪潮涌还在高盛任职时,便与TOM在线CEO王 彼此非常熟知。“当时,我们一起看了很多公司:华谊兄弟、保利华亿、派格太合和光线传媒等。”然而,对于制播分离式的影视公司,汪潮涌并不看好,原因是,“第一,不成规模;第二,过多地受制于电视台,并且协议的时间太短,几乎是每年一签。”
经过了充分的比较和筛选,汪潮涌最终决定投资华谊兄弟。其看中的是华谊兄弟的模式,对管理团队也比较认可:“王中军负责制定战略;王中磊作为制片人,能够把握流程、财务和成本控制;此外还有冯小刚等知名导演及非常强的艺人经纪业务。”
2005年1月,信中利联合TOM投资华谊兄弟1100万美元,共占30%的股份。之后,华谊兄弟又进行两轮融资,而信中利则不断减持股份,到2008年底,信中利全身而退。用不到三年时间,汪潮涌投资的100万美元已经增值了6倍。
“我们对华谊兄弟最大的贡献就是,坚信这个领域可以出现一个上市公司。”汪潮涌告诉本刊记者,“其实,我们不那么早退出也行,至少还可以做到更高的回报,但需要等三年时间,衡量之下,就退出了。而用这笔资金,我们后来又投资了东田造型。”
“投资不能赚所有的利润,不能那么贪婪,VC/PE行业就是接力棒式的,不能让接盘的人没钱赚了。”在分享观点时,汪潮涌更处处洋溢着“华尔街风范”。
基金启示PE创新现在,信中利管理着两只外资基金:中瑞和欧瑞,LP则都是大型对冲基金和家族基金。“我们选择LP非常苛刻,对人要求很高,虽然前期费些事,但这样就不用花太多时间去跟LP沟通,也不用经常写报告,更不用养一帮人做LP的维护,不会影响投资决策。”汪潮涌说。2000年,信中利成立了第一只外资基金——中瑞创投一期。在投资人名单里:保时捷家族、信达电梯、瑞哈姆银行等赫然在列,此外还有仅次于两拓的矿业公司、法国第三大家族,一个瑞士的咖啡家族……在此基金中,汪潮涌的出资额占20%。
之所以较多地选择了家族LP,也与汪潮涌的个人经历有关。尽管汪潮涌与很多大机构、大部门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刚从大机构出来的他,并不愿意继续与大机构打交道。“因为,它们的决策效率太低,程序性的东西太多。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欧洲的家族文化和他们的财富观。”汪潮涌说,“参加美洲杯帆船赛和艺术品收藏就是受瑞士投资人的影响。”
就是用中瑞创投一期资金,汪潮涌投资百度后,其持有的百度股票市值曾一度达到6000万美元;也是用这只基金,信中利回购搜狐的股票,也让汪潮涌获利颇丰。中瑞基金一期5年期限到来后,汪潮涌获得了大约5倍的回报。
另一方面,迫于部分家族LP的压力感,在中瑞二期基金募集时,汪潮涌只保留了一个LP—— 一个瑞士家族。而此时,作为GP,汪潮涌的出资额,则实现了逆转,达到80%。
2006年,信中利又成立了一只PE基金——欧瑞基金(Origo)。最让汪潮涌看好的,则是其良好的LP背景(包括英国钢铁养老金、英国主权基金、比利时主权基金、伦敦两只最大的对冲基金和一些欧洲公司)。凭借6亿美元的资金规模,Origo无异于一个中型的PE基金。起初,Origo定位为中印产业基金,主要面向于在中国和印度的高速增长的企业,为其提供私募股权投资和金融服务。2006年12月,Origo在伦敦AIM成功上市,募集了1.5亿美元的资金。次年12月,Origo发起的自然资源基金ORP也在AIM 挂牌。
汪潮涌表示,这是PE的创新。中国局在汪潮涌看来,国内人民币基金面临的最大障碍是,没有建立起良好的LP文化。“LP要在GP里占股份,要参与决策,并且期限很短。对于管理团队来说,很多人民币基金只是给为其创造了一个打工平台或一个新的工作环境,这与国际上的管理模式有很大差距。”他说。2009年,信中利开始向人民币基金业务发力。而汪潮涌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三年内做到50亿的规模。尽管此前,汪潮涌对于人民币基金并不看好。“2007年之前,资金募集和退出‘两头在外’,创业板没开通,国内没有退出通道。”他说。
2009年3月,信中利入选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第二批合作机构,并成为其中获得资金规模最大的一家。目前,信中利已成立了管理公司——信中达。“信中达规模为5亿,其中引导基金出资30%,余下的70%由我们自己来配。”汪潮涌告诉本刊记者,“若是一个没有经验的团队,你也不敢拿这个钱,因为如果你投资亏了,首先亏的是你的70%。”
从2009年7月至今,用信中达基金已经投资7个项目,金额不足2亿。“我们可以自己控制节奏,有好项目就投,没有好项目就等。”没有足够的底气,汪潮涌说不出这番话。
据了解,信中利第二只人民币基金(信中瑞)主要面向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目前,其已经通过评审,正在公示、注册阶段。“由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司和北京市政府各出资5000万,信中利再配两个亿。如果投得好,政府还有追加。”汪潮涌说这番话时,信中瑞已经投资了几个“很不错”的项目:从事网络支付安全的时代亿宝科技公司,从事教育平台研发的全景赛斯等。
现在,信中利正在筹备第三只人民币基金——华南产业基金,预期规模为10亿人民币,预计将于今年7-8月份挂牌,面向零售、消费品、体育文化和服装等。
据了解,华南产业基金的主要LP是安大投资(隶属于安踏集团)。“信中利出资规模不会超过30%,而投资也以他们(安大)的资源为主。他们拥有很强的产业背景,判断力比我们到位。”汪潮涌的依据是:安踏在中国开了7000多家店,其开店能力、管理能力可见一斑。汪潮涌表示,华南产业基金的设立正迎合了产业升级的需求。“产业升级使很多过去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家转身创业,而一些企业从逐渐代工走到创立品牌的阶段。”他补充说,“过去香港的知名品牌(比如真维斯、班尼路等),已经逐渐被广东的品牌取代。”
现在,信中利还在探索人民币基金的区域性合作。“与民间企业合作以华南产业基金模式为样本,与地方政府合作以信中达模式为样本,将来再逐渐做出华东产业基金、华北产业基金、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基金等。”汪潮涌说。
如此,信中利人民币基金群的中国布局将开始“滚雪球”之旅,但独立是其基本的原则。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