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发布的“中大(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生活质素指数”报告显示,香港人2009年的整体生活质素持续下降,并创下七年来的最低值。8月4日,“中大香港生活质素指数工作小组”成员、中大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少南教授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外界应该更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
他表示:“我们用21个指标来反映这个指数,其中有五个在去年出现恶化,拖累了整体表现。”
李少南解释说。上述21个指标主要反映了社会、经济及环境三大部分,与2008年相比,2009年的三项分类指数中,社会分类指数显著下跌,而经济分类指数及环境分类指数则轻微上升。
在下跌的5个分指标中,降幅最大的是传染病呈报比率和负担能力比率。
“传染病呈报比率的下跌与2009年猪流感个案大幅上升有关。”李少南说,这个指标显著影响到去年的整个指数值。
对去年指数造成负面影响的还有在经济分类指数中的“负担能力比率”(指平均每年可负担的物业价格)。香港房价的大幅上升成为加大市民负担的主要原因。
“所谓房屋负担能力,我们主要指买一个400英尺(约40平方米)的房屋所需要的年限,去年的数据显示,香港普通家庭不吃不喝8年时间才能买得起这样的房子,这个比前年恶化许多。”李少南表示。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2009年住宅楼价升幅比租金升幅高出10%,全年私人住宅楼价上升约30%。
另一方面,中大公布的指数显示,有14个指标较2008年有所进步。其中升幅较显著的包括教育公共开支占本地GDP百分比、医疗公共开支占GDP的百分比以及实质租金指数。
此外,在环境方面,香港的空气、水质、噪音污染及都市固体废物循环再造的情况也比前一年改善。该指数同时显示,新闻自由指数以及教资会资助学院的学士及研究院课程的适龄学生入读率均与前一年相同。
实际上,从心理感觉来说,尽管经历了金融海啸,但是港人在2009年的“生活满意程度”却是上升而非下降的,该指标在2009年创下5.31分,属于过去七年的高位,仅次于2006年的5.35分。
展望2010年的指数趋势,团队中负责经济研究的组员认为,房价在2010年仍然会上扬,这有可能会令2010年的房屋负担能力指标继续下跌。
什么是质素指数?
中大香港生活质素指数以2002年作为基准年,当年的数值定为100。如某年的指数高于100,表示该年香港人的生活质素较2002年佳;如指数小于100,则代表该年的生活质素比2002年差;如指数同为100,则反映该年的生活质素与2002年相等。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