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房产研究机构报告互相打架 数据相差近8000套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05/2010 10:34:00   来源:新闻晨报

  

房产研究机构报告互相打架 一手房月成交数据相差近8000套

本应该以客观中立为准则的楼市研究报告,有时却看了令人犯迷糊,针对同一时间的房价或成交量,不同研究机构的数据有时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这其中有统计失误造成的,也有口径不同的原因,甚至还有商业利益造成的失真。对购房者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面对各种各样的房价数据,不知究竟该信谁。

成交之谜——概念混淆

■“商品房”:包括动迁配套安置房、商办物业的成交。

■“商品住宅”:剔除了动迁配套安置房、商办物业因素后的“纯住宅”。

7月,上海新房到底卖出了多少?这个基本的信息竟然因为数据发布单位的不同,相差近8000套。昨天记者分别从两家研究机构收到了关于7月一手房价的报告,发现一手商品房成交的数据相差极大。

第一份报告这样说:“7月本市一手商品住宅共成交11239套,环比6月提高了23.8%。”但是第二份报告中,7月上海一手房的成交量“共3978套,环比6月成交的3688套,成交量回升7.86%。”

也就是说,无论是7月还是6月的成交量,两份报告都相差极大。但奇怪的是,两份报告中的一手房成交均价只相差1元。如果成交量相差那么大,价格会只有这点差距吗?

原来,在对新房的统计数据中,口径不同往往会造成数据的差别。可是许多统计报告中往往不能准确区分“商品房”和“商品住宅”,而是笼统地称呼为“一手房”,其实两者在同一时间的成交量和成交均价都不同。如果读者自己不了解“商品房”和“商品住宅”的区别,可能会被这些数据误导。

退房之谜——依据不准

■“定金逾期高”不等于“退房潮”

检索近期媒体关于“退房”的报道,可以看到,从2008年至今,多数此类报道都是出于同一家研究机构的数据。

今年6月底,一篇引用该研究机构数据的报道称,“位于宝山区杨行板块友谊路上的某楼盘仅6月以来,已经撤销合同的房源为94套。”记者在上海房地产交易中心官方网站“网上房地产”上查到,该楼盘的合同撤销数为57套。

原来该机构把定金逾期总次数一并计入了“合同撤销”。事实上“合同撤销”和“定金逾期”两者还是区别很大的。购房者从交付定金到正式签约有10-15天期限,如果过期还没签约,“网上房地产”系统会将已预定房源自动变为“可售”,同一套房甚至有可能多次定金逾期,所以部分热销楼盘的“定金逾期”会特别高。对于这些过期来签约的购房者来说,不一定是真的不买了。因此,单凭“定金逾期高”是无法推断出该楼盘出现“退房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