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安联人寿CEO
除了等待还是等待,等待市场规模提升,等待尽早实现盈利,这大概是外资寿险公司在中国市场面临的相同困局。
中德安联人寿CEO柏思安昨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市场情况特殊,保险公司的盈利周期要长于国际水平。“我们今年暂时还不能盈利,可能要到2013年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本报讯 (记者纪晨璐摄影报道)在国内寿险市场,中资险企凭借规模和资金优势,通常选择全面出击,将各类消费人群“一网打尽”,而外资险企一贯以服务牌来赢取消费者的信任。不过,近年来外资寿险公司在产品策略上开始有所调整,主动切入细分市场,特别是中高端客户市场。
主攻银行理财中心
在销售方式上,不少外资公司都将目光瞄准了银行理财中心这一渠道。有数据显示,家庭金融资产超过100万元的储户的金融资产总额,已经达到银行全部个人资产规模的50%。但目前,这部分细分客户在理财中心所能够买到的保险产品和储蓄柜台销售的产品一般无二,以储蓄和投资为主,产品形态简单。
中德安联表示,该公司目前已经与多家银行合作,推出业内首款银行理财中心客户保险方案。据记者了解,如果购买全套计划,并达到其目标人群的平均保障水平,年交保费在5万元以上。业内人士表示,对中高端收入人群的争夺未来将更加激烈。
继续投入中国市场
自1999年成立,中德安联进入中国市场已经11年,但今年仍未实现盈利。不止中德安联,同样进入中国11年的金盛人寿至今也未能实现盈亏平衡。而按照一般的国际经验,寿险公司的盈利周期在7~8年。
对于外资险企所面临的盈利困局,柏思安认为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有关。柏思安表示,在一个普通市场,新成立的保险公司可能需要7~8年的时间实现盈利,“但进入中国市场的保险公司的盈利周期可能被拉长。”
他告诉记者,中国不同省份之间的文化差异都很大,在不同省份的运营可能相当于在欧洲不同国家经营,需要的投入比较大。因此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实现盈利。此外,中国市场本身就有很多实力强劲的中资公司,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柏思安强调,安联集团对中国很有信心,会继续维持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