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中国富裕阶层掀赴美产子热 教育制度等为主因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24/2010 07:29: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美国法律规定任何人只要在美国领土出生都算美国人,这催生越来越多外国人选在美国生产,以让孩子获得美国籍。近年来,随着两岸交流频繁,许多“台湾经验”都在大陆复制,其中用观光名义到美国生个美国籍小孩就是其中之一。把生“美国人”当投资,促使越来越多中国大陆的准妈妈也投身于“生子游客”大军中。对于赴美产子之风盛行,美使馆发言人形容,这并不犯法——

  富裕阶层掀赴美产子热

  中国的富裕阶层中近年掀起赴美产子热,协助办理此类事宜的顾问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越开越多。行内人形容,中国人希望子女生而之成为美国公民,是希望孩子能享受到美国的教育制度以及社会环境。

  美国《星岛日报》援引《华盛顿邮报》消息指出,在众多产子旅游顾问公司中,创办时间最长的,是由一对侨居上海的台湾夫妇所开设。公司会安排即将临盆的母亲,以“产前两个月产后一个月”的形式,在加州的育儿中心住3个月,中心内所有医生护士都说中文,房间设有有线电视和互联网,每天收费35美元,此外还包括观光和购物行程。公司标榜,整套服务基本收费只是1475美元,这个价钱连汽车、钻戒都买不到,却可以为顾客的子女以至全家换来美国公民身份。公司同时表明,服务并不包括赴美机票和申办旅游签证,他们充其量只会协助填写表格。

  公司的创办人周氏夫妇坚称,他们绝非“蛇头”,只是利用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赋予的出生公民权,协助中国大陆和台湾客户令其子女成为美国公民而已,客户的家境都相当殷实,无意在美定居。

  今年1月经这对夫妇安排到美国产子的王女士形容,自己的哥哥和姐姐都曾留学美国,当时家中付了极昂贵的学费,如果孩子有公民权,升学时无疑多一项选择,孩子升学的费用就便宜多了,与丈夫都是来自台湾的她说,美国地广人稀,而且没有污染,居住环境也理想,至于他们自己,除非晚年,否则也不会迁居美国。

  对于赴美产子之风盛行,美使馆发言人形容,协办产子旅游的顾问公司,性质其实与协助办学生签证的机构差不多,最多只能说他们是在利用法律漏洞,而美国政府方面,国会既没有为此立法,国土安全部和国务院也没有针对怀孕的外国访客定下特别的政策。

  生“美国人”当投资

  美国是为数不多给予在本土出生人士公民权的国家,拥有美国籍后可享受的种种“特权”,是“生育之旅”(Birth Tourism)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美国《侨报》此前报道称,近年来,各国到美国待产生小孩的准妈妈趋增。这其中也不乏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准妈妈。三四个月之后就能把最有价值的纪念品“美国孩子”带回家,几乎赴美生育的中国父母们都认为花2万多美元,对子女来说是人生最值得的投资。

  根据美国的福利制度,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美国公民身份,就等于拿到了进入社会安全系统的钥匙,尤其是教育。这个孩子长大后能自动报考美国大学,而且更容易申请只面向美国本土学生发放的助学金;此外,孩子的父母多年后可依照宪法获得美国社安待遇。美国移民政策允许本国公民申请外国籍父母、配偶、未成年和成年子女来美定居。这个孩子一旦年满21岁,上述亲友即有资格获发签证,因此即便是如此漫长的等待期,也不会令他们却步。

  来自上海的谢太太,5月曾在包下豪华单人房月子中心待产,预计将花4个月在美国生孩子兼坐月子,包括医院自费生产和机票等花销预计将支付3万美元。《星岛日报》指出,已在圣盖博市(San Gabriel)住了两个月的谢太太对月子中心非常满意,在中国做生意的谢先生也将赴美陪太太迎接他们第一个孩子,谢太太认为,这是为了孩子一生发展的必要投资。

  大陆复制“台湾经验”

  近年来,中国两岸交流频繁,许多“台湾经验”在大陆复制,用观光名义到美国生个美国籍小孩就是其中之一。美国《世界日报》援引《华盛顿邮报》报道称,来自中国台湾的赵玲伶跟老公周先生5年前在上海创业,专办“生产之旅”,是大陆最早经营这种生意的业者。他们安排大陆有钱的准妈妈前往美国待产,已成功让五六百人顺利成为美国人的妈妈。

  依据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及相关法规,在美国领土出生自然拥有美国国籍,年满21岁后,就可申请其外国籍父母赴美定居。赵玲伶自己就是专程到美国生产,因此察觉“生产之旅”在大陆的商机。过去入住该公司坐月子的孕妇八成来自台湾,现在光是北京及上海的客户就占了七成。赵玲伶的老公周先生称,大陆客户都是经济富裕的医生、律师、企业领袖、知名媒体人等,“他们搭头等舱赴美”。

  委托赵玲伶代办赴美生产的朱女士说,教育及生活环境是主要原因,要提供小孩另一个选择机会,有了美国籍在美国念书比较便宜。她说,她们夫妇目前没有想要移民美国,“也许等退休以后吧。”

  (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