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印象中,私募基金就是几张桌子、几个人,不过这种现状正在逐渐改变。据记者了解,随着私募基金的扩大和发展,私募基金正逐渐向正规化、规模化发展,很多私募基金在核心资源——人才的配置上也愈发规范。
单枪匹马?不太行!
据记者了解,随着投资者对私募基金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不断提升,2009年以来,私募基金的发展出现了井喷行情。尤其是一些明星基金,由于业绩突出而广受追捧。
不过,随着规模的发展,私募基金单靠一个或几个基金经理“过日子”的状况似乎也在悄然改变。从今年的业绩看,基金经理平均管理基金数量在10只以上的4家公司,今年以来平均下跌8.62%,仅略好于私募平均下跌8.76%的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只有一位核心人物的基金公司,随着基金数量的扩大,基金的业绩可能面临多方面的威胁:其一,基金经理将面临规模扩大带来的操作难度提高,尤其是一些以交易著称,或善于在中小盘股票中寻找机会的基金;其二,在作投资决策的时候,一个人的决策,缺少制衡或冲撞观点的机会,有时或会出现重大误判,而多人的决策更有利于控制风险;其三,当基金经理个人风格不再适合未来的市场时,调整的机会较少,使基金表现暴露于较大的风险中;其四,为扩大规模而进行的一系列路演、推介,如果只由一位核心人物来承担,会较明显地分散基金经理对投资的专注度。
团队建设是关键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7月14日,我国共有191家阳光私募基金公司,其中有32家私募基金没有公开基金经理,其余的159家私募基金公司一共拥有185位基金经理,管理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共448只(不包含成立时间未满3个月的基金),平均每位基金经理管理2.42只基金。
业内人士指出,基金规模的扩张与业绩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看公司的产品数量和规模,更应当考虑这个公司的产品数量、管理资产规模与其核心投研团队是否匹配。所以“强兵壮马”才是私募基金的制胜之道。
专家提醒投资者,在规模大幅扩张之前做业绩的时期,往往是一家私募最黄金的时期。考察私募基金的基金数量与其业绩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看该家私募拥有的基金数量及规模,而应该考察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实际管理基金的基金经理有几位,基金经理的风格是否允许管理更大的规模,投决会是否能真正发生作用,有无独立的风控部门和人员等。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