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独家对话李小加:AH股套利机制不可行(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21/2010 08:28:00   来源:腾讯财经

  

独家对话李小加:香港可发行上亿元人民币IPO

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

(腾讯财经/罗绮萍、杨倩)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投资推广署联同香港交易所于7 月21 日在上海举行的金融論坛主题为“加强香港、内地与世界連系,创建更稳健市场”,这是特区政府首次在上海举行金融论坛,腾讯网将全程图文直播。

7月20日,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接包括腾讯网在内的媒体访谈。对于近日澄清香港上市规则没有IPO币值限制,即企业可以在香港发行人民币IPO,李小加预计今年内应该可以实现香港集资的人民币回流内地的机制,个别企业有机会到香港发行较小型的人民币IPO,例如集资额为2亿元。

他说吸引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要面对上海、伦敦、纽约的竞争,现时港交所无计划到上海上国际板,吸引内地企业来港上市靠提供更多选择、更多空间及更有效率的市场机制。

他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有三小步及两大步,三小步即人民币出境、离岸人民币流通及人民币回流内地,两大步即人民币在境外增量(增加人民币总量)和扩容(增加市场基建)这两大步的发展。他预期三小步的第三步可望在今年内完成,除了小型QFII之外,还会有其他方法让人民币回流内地。

李小加又首次明确表示,在内地投资者未能到香港买卖H股前,AH股套利机制不可行,因为此举只会令较低价的H股换成A股,H股市场会消失。

以下为访谈实录:

腾讯网:这是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及香港交易所首次在上海举行的金融论坛,可否先谈谈为何要举行?为何现在举行?

李小加:这是特区政府的活动,我们支持,同时这是上海世博期间举行的活动,我们也表示支持世博,这次论坛也表明了沪港合作已进一步走进了快车道,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进一步探讨沪港金融合作的机会,我们今天上午举行了沪港金融合作第一次工作会议,这是非常好的开始。

腾讯网:据我们所知,世博香港馆每个月都有主题,例如五月是绿色香港,到了这个月的主题便是国际金融中心,你会在这次论坛中提出甚么沪港合作计划?

李小加:论坛上每一个人都会发表他们的高见,以前我们经常谈竞争,现在经常谈合作,其实两方面都说的有点过了,我们之间大约只有10%是竞争的,大约10%是合作的,其余80%是各自做自己的事。重点是要看未来的合作空间会愈来愈大,比如争取企业上市,这肯定有竞争的,竞争也没有坏处,至于合作,两个交易所在不同的空间及不同的制度下合作,其实空间的很有限的。但是未来的空间就很大,中国(走向世界)这步大棋走对了,香港和上海就是两个很重要的参与者,这时的合作空间就很大,合作的目的就是共同加快中国走向世界的速度。

腾讯网:沪港金融合作现时一个最普及的产品是ETF,香港《信报》周一报道,指香港市场涉及A股的ETF产品,出现了抵押品比例不足的问题,报道以“雷曼迷你债券”的风险相比,你同意吗?

李小加:这是两回事,任何一个新的产品都有一些问题,一步就把她与雷曼迷债相比,这是没有意义的。对你提到具体技术问题我没有完全了解,我想说的是,沪港是两个市场,一个是封闭性的,中间有当然有障碍,大的障碍是路径上的,小的落实到细节上的都有。我们之间现在有这么大的柏林墙,要打通肯定需要时间,这需要一点一点来做。正如当初H股上市时,也有人质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来资本主义的香港上市,在根本上有制度上的不同,我们也迈过这个坎了。(编者按:A股ETF的发行人没有足够的QFII额度买进足额的A股正股作抵押。)

提问:最近上海交易所与深圳交易所进行了分工,你怎么看?港交所又会扮演甚么角色?

李小加:上海与深圳交易所在同一个体制内,分工是比较容易的,要划个线比较容易,香港是市场经济,我们跟着市场走,是个小政府、大市场的环境,不存在跟谁划个线,这都是市场自己来划定的。

港交所无计划上国际板

腾讯网:上月同样在这里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伦敦交易所及纽约交易所分别表示,有意在2011年在上海国际板上市,港交所有同样计划吗?他们来上海上市,我们理解其中一个目的是吸引内地企业到伦敦和纽约上市,港交所如何应对?

李小加:我们现在没有计划(到上海上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管得了吗?但是现在上市企业都很聪明,很多来香港上市的企业不是说因为我们跑到那里去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就会来上市,其实在上市之前,他们都有考察过,都会看看这个市场是不是有他们需要的东西。而他们需要的东西就非常的简单:看你有没有深厚的投资者群理解我这个公司,但是中国的企业看的又多了一点,就是看你有没有多一点的空间,多一点的自由,多一点的选择。显而易见,我们香港交易所最大的优势就是这个。例如将来再融资的选择啊,发行不同产品的选择啊,各种各样的激励机制等等。所以我一直主张这些企业该来的都会来,不用着急。

提问:香港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市场你怎么看?

李:人民币补充协议最近出来了,大家都很高兴。人民币国际化,前面是三小步,后面是两大步。三小步的前面的两个步现在都实现了。三小步包括第一是人民币要出境,第二,体外(离岸)的人民币现在可以流通了,这是这次做的,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步子不大,但是非常重要。第三步就是人民币要能往回去。这三小步是质的变化。国际化就是流通,所以人民币回去的渠道将会越来越多,现在人民币回流的机制是基本没有的。

  


  

独家对话李小加:香港可发行上亿元人民币IPO

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

料今年内人民币可回落

腾讯网:那么内地企业在香港做人民币IPO,集资所得如何回流?香港现时只有几百亿的人民币流量,IPO集资额会较大,如何能做到?

李小加:现在没有这个机制,但明天可能有个迷你QFII,后天可能有个甚么新的办法,以往H股集资所得的美元都能回流内地,人民币只有机制应该没问题。我们也没有说会是大型企业到香港发人民币IPO,开始时可能是一些较小型的。

所以,我们正在见证人民币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就是这三小步走出去,这要在我们最近一段时间应该就能完成了。我们要好好的把这个事情做好,做踏实。这个事情做好了才能继续后面的两大步:就是增量和扩容。这就更难了,现在道理已经出来了,方式方法已经出来了,只是说大家对于产品出来了没有?市场需求到不到?基础设施是不是稳定?风险管控是不是到位?只有这些事情做好了,人民币有了一个大的增量一个大的扩容,人民币国际化才能上一个快车道,现在呢,我们已经起锚了。

提问:那么今年内三小步能走完吗?

李小加:希望吧。第一步我们走了几年,第二步我们只走了几个月,我个人估计第三步也不会慢。

量来了,扩容阔了,像人民币期货什么的什么产品都能做了。增量是一个流量的问题,扩容是市场建设的问题,首先你出境,流通,回流,然后赶紧增加产品,扩大市场,增加风险掌控,增加投资者教育,把这些做好,就能说服政策决定者大规模增量,当然,大量的增量是在扩容的基础上,我们知道后面的事情会非常大,不是一两件就能完成的,所以,出产品,扩大市场,增加风险掌控,增加投资者教育都要同时做,那么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在新的领域非常重要,在很多事情上,就属于墙的两边,这边最熟悉在岸市场的就是上海,我们这中间的互动就能增加信心。

提问:那么香港与上海具体如何合作?

李小加:具体来讲第一就是信心,双方要先交朋友,经常合作交流,第二就是想清楚哪些事情是需要做的,哪些事情是他可以做的,我不能做的,哪些事情是我可以做,他不能做的。我的目标很清楚,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一定要加速,要进入快车道才行,但是前面的事情,做的不踏实,就不会进快车道。

提问:三小步完成后又如何?

李小加:现在是这样,三小步一形成你在后面想干甚么就干甚么,但是这并不代表就有企业会做,他会关心,这有没有产品可以做?能不能融到我想融的钱?二级市场够不够发达?我可不可以再融资?所以当流量很小的时候,任何产品都有它的局限性。

提问:什么企业会考虑到香港集资人民币呢?

李小加:我们可以猜想一种情况,一家内地企业在一个比较急的情况下需要集资人民币,价格及投资者结构不是他们最重要的考虑,香港市场最吸引的地方是有效率,而且纯粹根据市场需求,这家企业如果在香港找到适当的投资者便会来。

香港发展人民币产品肯定会面对方方面面的局限,就如当初上海石化来发H股的时候,也有人质疑谁来买呀?但市场会逐步发展起来,总有胆子比较大的人先尝试。

香港集资2亿人民币有可能

腾讯网:这又落入一个怪圈里了,现时香港只有几百亿的人民币流量,在没有新产品前流量很难扩容,但人民币IPO之类的新产品,又需要有较大的人民币流量,才会有人有钱去买,这应该如何解决?

李小加:这确实是个问题,但我不希望用怪圈来形容,而是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以往没有人想到每天去换两万元人民币,现在我们有800亿元(人民币存款),虽然不多,但我们发个2亿元IPO,应该有机会成功,发个20亿的可能就难了点。

腾讯网:那么内地企业不如来香港发高息人民币债券?

李小加:这个也可以,一个民企在内地要发行人民币债券基本上不可能,在香港就有机会,但企业来港发人民币债还是人民币IPO的主要分别,在于他们有没有人民币收益可以作为支持,如果没有他们则会面对汇兑风险,如果没有较大的人民币收益作为支持的企业,刚好需要2亿的人民币,香港又有这个需求,他便会来香港试试,总有人愿意做guinea pig(白老鼠),总有人需要人民币,我们就来试一下行不行。这样就是把你说这个怪圈一步步解决。

我们香港最大的美丽,就在于我们是开放的自由的,这可不是一般的竞争优势,我们有这个就是必胜的,我以前做一个投资银行家嗅觉是很灵敏的,人民币这个市场没有弄好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来的,投资银行是要赚钱的,所以现在反过来,我知道他们不会来,作为一个市场建设者,就要非常努力的创造很多积极因素,让有些人先来先富起来,然后再一点一点的做起来,我们香港现在最大的优势,有可能变成我们的劣势,或者是我们沮丧的地方,因为是自由的我们市场,在刚开始会束手无策,国内的市场还是有一定的计划去发展的。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根本上的东西,只有市场做出来的决策才是最有活力的,可以长时间稳定。

AH股套利机制不可行

腾讯网:香港金管局前总裁任志刚曾建议一个解决AH股差价的办法,便是在一个额度下保证港元与人民币的兑换,让金融机构可以买进卖出AH股进行套利,你觉得可行吗?

李小加:我刚到港交所时已经得悉类似建议,也不是某一个人说的,而是大家都有一个良好愿望,希望AH股可以同股同价。但内地市场现时是封闭的,投资者不能直接到香港买H股,在这个局限下搞套利,只会出现较低价的H股全部换成A股赚取差价去了,内地不能来港买H股把价钱抬高,结果就是H股市场没有了。这当中有个别情况是H股股价较A股高,但只是少数。

所以在两个市场未能对等开放的时候推出套利机制,是不适合的,现在我们已不提此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