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G20:亟待强化机制提高生命力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19/2010 12:47:00   来源:《半月谈》

  

为期两天的20国集团(G20)第四次峰会6月26日至27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本次会议就重大世界经济问题取得了一些共识,但G20内部的矛盾和分歧也日益增多。G20究竟向何处去,是所有成员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半月谈》2010年第13期)

艰难取得共识

与此前的三次峰会不同,多伦多峰会明显被成员内部的分歧所左右。不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而且在发达国家内部,对于如何确保世界经济可持续复苏也存在不同看法。

为达成一致,G20的谈判人员为起草最后声明进行了艰苦的努力。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斯特劳斯-卡恩透露,谈判人员历经45个小时的马拉松式谈判,才敲定了最终声明。这从一个侧面显示了G20内部的分歧有多大。

当然,多伦多峰会仍就一些关键问题取得了共识,主要包括:各成员承诺将采取措施巩固财政基础,并提出了明确目标,即在2013年之前将财政赤字减半,并在2016年之前稳定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各成员同意由于各自经济状况不同,允许各成员实施不同的政策,也就是说美国可以更多地关注增长,欧洲可以更多地关注赤字,但总的原则依然是不管采取何种措施,必须有利于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会议再次重申了加强金融监管、改革国际金融组织、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等重要目标;会议继续承诺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尽早达成一致。

尽管多伦多峰会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是否征收银行税以解决危机救助成本、如何确定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如何尽早完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等问题上,各方分歧严重未能达成一致。

超越分歧任务艰巨

2008年11月,G20第一次峰会举行之际,正值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世界经济处在又一场世纪大萧条的边缘。此后不管是伦敦峰会,还是匹兹堡峰会,所有成员面临的共同挑战是如何确保世界经济尽快走出危机,实现可持续复苏。在“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下,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独自应对。G20成员不负众望,集体采取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正因如此,虽然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来势之凶,甚至超过上世

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G20主要成员经济复苏极不均衡,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快速反弹,强劲增长,而美国和日本则缓慢复苏,欧洲更是受到债务危机影响,复苏乏力。在这种情况下,G20各成员面临的挑战不尽一致,因此各自的诉求和立场也千差万别。正因如此,在多伦多峰会之前和峰会上暴露出种种分歧、矛盾和摩擦是完全正常的。

但必须指出的是,G20安身立命之本就在于它在危机来临时让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它的最宝贵之处就在于这种促成团结、协作、协调的能力。如果G20从此各说各话,各唱各调,议而不决,它将丧失其根本性的优势,最终的可信度和工作效率都会大打折扣。

当前,虽然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也不均衡,G20所有成员在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复苏,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方面,拥有共同的利益。这是所有成员的最大公约数。

G20生命力亟待强化

G20取代G8,一般认为,这是顺应了世界经济格局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但G20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迅速成为全球政府间顶级经济问题协商平台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匹兹堡峰会上,G20的机制化得以确立,但G20在多伦多之后究竟向何处去,前景并不明朗。

一个国际机制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有效性,G8衰落在于它代表性不强,有效性不够。这对于G20来说,是一个严重警示。要想提高G20的生命力,就必须对G20机制化问题做出更多考量。去年9月的匹兹堡峰会已经确立了G20峰会的机制化,但机制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定期举行峰会,还应包括定期举行一系列部长级会议和高官会议,同时也应该把企业界、学术界的立场纳入进来。只有形成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定期磋商机制,G20的机制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更为重要的是,G20在实现机制化的过程中,必须调整和明确自身定位。随着危机逐渐消退,G20的定位显然应该是将其发展成为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最重要平台,其宗旨、目标、所涉及的领域都应该大大扩展。对它来说,最应该避免的是内部派系林立,纷争不断,议而不决。(记者 明金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