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上海。
“创业加速联盟”的发布酒会现场,郑永刚与VC界大佬阎焱、沈南鹏、虞峰等同台现身,频频举杯。
参加这样的圈子,对于郑永刚而言,目前已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觉得,“生意做到最后都在圈子里”,而融入圈子,“就等于没有被落下,还在跟着大家一起玩”。穿着“高尔夫圣地”奥古斯塔会员装,与“圈子”们飞往各地打高尔夫,也是其生活的一部分。
今年53岁的郑永刚,在这样的圈子里,年纪并不算轻。但他拒绝将此与年龄直接划等号,“关键是要去努力学习,要去提升自己”。让他感到庆幸的是,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思路比较活跃的人。
从当年率领杉杉服装“打一仗赢一仗”,到能源科技,再到股权投资等,一而再再而三地添加“身份”,郑永刚说自己是“被逼的”,是在探寻自我存在的价值,因为自己“不会做衣服,不懂技术,也不做具体事”。
但事实上,在内心,他一直把“光做中国服装业老大”看成是一件“挺土的事”。“我这个人心很大”,郑永刚说,他要把自己修炼成为“国际化的大企业家”。
“股权投资是个专业的活”
“股权投资是个很专业的事情,一定要有专业的人和团队去做”,在投资领域浸淫了近10年之久,郑永刚如是说。
中科英华是他在股权投资领域的“处女作”。
2000年,杉杉集团收购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中科英华所持有的28.1%的股份,成为中科英华的第二大股东。2002-2006年间,杉杉集团又先后从中科英华的原第一大股东长春应化所受让不同数量的股份,使得杉杉集团在中科英华的持股比例达到38.72%,位居第一大股东。
记者根据公告粗略计算,当初杉杉集团为38.72%的股权所支付的总对价约为2.2亿元。
而2007年,不过是稍稍套现,杉杉集团就基本“回本”。
是年8-9月,杉杉集团陆续出售其在中科英华的股票,共计7934560股,平均价格为25.92元/股,套现2个多亿,而这些股票只占中科英华股份总额的1.58%。
2007年9月,杉杉集团又将其持有的中科英华24.89%的限售股股份以协议方式分别转让给郑永刚等3个自然人,其中郑永刚受让的股份占中科英华总股本的13.9%。
2009年8月底-9月初,郑永刚三次抛售中科英华的股票,共计套现近2.7亿元。截至目前,郑永刚仍持有中科英华8.43%的股份。
而这,也不过是冰山一角。
宁波银行(002142)堪称杉杉股份的另一座金山。根据2009年财报,杉杉股份还持有宁波银行7.16%的股权,期末账面价值超过26亿元,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杉杉最初1.8155亿元的投资成本。这部分股份将在今年7月解除限售。
可圈可点的还有新华传媒(600825)。杉杉股份曾通过子公司杉杉西服持有新华传媒100多万股股票,投资总成本不足240万元,而共获投资收益近4000万元。
杉杉股份还曾投资南京中商(600280)、航天通信(600677)、百联股份(600631),虽然量不大,但收益率十分可观。以航天通信为例,杉杉起初的投资额为9万元,最终投资收益却超过417万元。
杉杉股份还以旗下的宁波杉杉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平台,投资高成长性项目,截至目前已经投资了山东蓝海大酒店、山西尚风科技等项目。另一个上市公司中科英华还投资了久游网、中融人寿等。
这些只是看得见的成绩。
郑永刚不愿意“全裸”,他觉得,“上市公司要求规范、公开、透明,其实有很多地方是不能让别人看的,别人看了以后可能提出很多质疑,你就没有退路”。
在上市公司的平台之外,杉杉控股“主要做的就是金融投资”,证券投资,保险、银行、阳光私募、股权投资等,全线覆盖。
目前,杉杉控股直接和间接控股的投资公司已有5-6家,“有很多公司甚至都没用杉杉的名字,但背后的老板可能就是我”,郑永刚说。
尽管成绩卓著,但如果你要问及一些投资细节问题,郑永刚却“常常搞不清楚”。他称,这些具体的工作统统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当年在投资中科英华之前,杉杉集团就委派了一个由近10位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到中科英华进行了近半年的尽职调查,他们甚至直接进入各类仓库,包括成品库、原料库等一一盘点。这被中科英华的人士形容为,“就像要进入你家的‘后院’、‘厨房’,看看你做饭的水平,就差点没进‘卧室’了”。
入股之后,杉杉集团又发挥其在体制、机制、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对中科英华的经营管理进行彻底改造。
按照这样的逻辑做下来,近10年的积累让郑永刚在投资领域慢慢“有了感觉”,但他并不认为这是个可以“全民参与”的领域,因为,“投资不是件好玩的事”,关键是,“需要智慧,需要胸怀,更需要专业团队”。
实业多元:品牌服装+能源+科技
投资只是“杉杉系”的其中一极。从宁波鄞州到上海,郑永刚一步步将“杉杉”变成“杉杉系”。在投资风生水起的同时,还涉足能源科技、园区、贸易等。
目前,以宁波为总部的服装和以上海为总部的能源科技成为“杉杉系”的两大主业。
6月16日,端午节这一天,郑永刚选择在宁波度过,开窗目视宁波城中心的杉杉大厦,郑永刚坦言,对于宁波,确切地说鄞州,他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郑永刚被分配到濒临倒闭的甬港服装厂做厂长。经过市场调研,他首创性地采用了“做西服”和“做品牌”两大策略。杉杉企业也在短短几年内一跃成为国内服装业的NO.1。
但就在1998年,郑永刚决定离开宁波,将公司的主要业务搬到上海。
1999年,郑永刚带了几个“帮不上服装业务”的人到了上海,又在上海招了一批人,随即开始组织他们进行调研,主题是,“下一轮最有前途的产业是什么”。
同时,他还借用了外脑,包括经济学家、科学家、国际化的企业家,“很多很多人”。
此后,便陆续有了杉杉科技,以及杉杉在能源和资源领域的一系列投资。
相比能源科技和投资的冉冉升起,发家之本杉杉服装给人的印象,似乎不再像昔日那般辉煌。
对于这个尖锐的问题,郑永刚在采访中颇为激动,几次打住记者的提问,恨不得要一口气把这个问题讲清楚。
在他看来,当年的短缺经济、卖方市场成就了杉杉最辉煌的时代,而今,消费者的理念变了,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单个品牌的影响力注定被弱化;其次,越来越多世界品牌的涌入,使得消费者的可选择性增加,这也是杉杉品牌被弱化的一个原因。
事实上,上市之后,1999年,郑永刚打响一场“产销模式革命”:学习耐克等轻资产公司的做法,向“微笑曲线”两端转移,转让、出售原有的生产工厂并进行加工外包。
从2001年起,郑永刚又通过控股经营的方式,拿到众多国际品牌的中国市场经营权,杉杉参与设计和运营。至今,杉杉经营的国际著名品牌已经达到10多个,包括玛珂·爱萨尼、 乐卡克、Dunhill等。
“我们现在运营一大堆国际品牌,这等于是一个企业承接了多个世界品牌集聚在一起,这个才是我们的生命力”,他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实现杉杉“服装家族”的国际化。
“去个人英雄主义”
上世纪90年代,郑永刚带领杉杉服装披荆斩棘,一路高歌猛进,因此得名“巴顿将军”。
如今,郑永刚说,他不再“单枪匹马”,而是“有无数个郑永刚在战斗”。
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擅长战略,不擅战术”,但,他又坚持认为,“投资可以多元化,产业一定要专业化”。
于是,他把自己定位为“定战略、搭平台”的人,具体的事情交给“若干个总裁”去做。
1999年,郑永刚之所以要去上海,还有一个原因是,在设定了多品牌国际化的战略思路之后,每个品牌都有职业经理人在负责,郑永刚可以把自己解放出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其它事。
在能源科技和投资领域,他一脉相承的沿用这个策略。
“你肯定不是最专业的,你就要用更优秀的人来做,你就有胸怀包容他,就是要合作”,但郑永刚觉得合作比竞争更难,合作首先要“算好对方的利益,让对方觉得够了,才有可能算自己的账”。
在杉杉科技成立之初,郑永刚就让锂电池负极材料技术的专家团队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成为公司股东。郑永刚还把杉杉控股下面的企业,按照控股比例分为A、B、C三类,让这些企业的经营者无论大小都是老板,拥有其经营公司的股权。
郑永刚所谓的“合作”,还包含“放权”。
“我不懂那个专业,我就瞎说,但是我官比他们大,他们可能碍于面子,就被我干涉了,这个不行”,如今的郑永刚已经辞去旗下两家上市公司中科英华和杉杉股份的董事长,因为他觉得已经找到合适的人来做。
他甚至把这种以资本为纽带搭建平台,给经营者股份使其与自己“共治”的做法取名“资本联邦制”,写进杉杉系的《杉杉企业基本法》中。
2009年初,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下称伊藤忠)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杉杉投资控股将其持有杉杉集团25%的股份转让给伊藤忠,郑永刚将其个人持有杉杉集团3%的股份转让给伊藤忠(中国)。
“这一年等于是对我个人的权利进行了挑战”,郑永刚说,“杉杉系”如今已经完全是制度化决策,“老板一个人说了算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了”。
而在产业上,无论是奥特莱斯,还是在宁波建设的高达350米的城市综合体项目,还是杉杉股份在正负极材料方面的进展,“都是伊藤忠在推动”。
与伊藤忠合作,郑永刚谋划的是10年之后的格局。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