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主要为高科技以及创新型企业服务,头顶高成长性光环的创业板公司,曾经受到市场的极大关注。但是,创业板所谓的高成长性,并没有在业绩上得到反映,相反,高成长板却变身为业绩“倒退板”。
去年10月30日,10磨一剑的创业板终于在深交所挂牌。首批28家公司的亮相,带给市场的是无限的遐想,A股市场的“新生事物”、中国的“纳斯达克”、打造出中国式的“微软”等美好前景似乎就在前面等着我们。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创业板公司并不因为在创业板挂牌,而像上市前吹嘘的那样业绩出现高增长。
其实,创业板挂牌至今,没有给市场更多的惊喜,反而暴露出不少问题来。高价高市盈率发行、巨额超募、频频出现的“专利门”事件、随意乱用超募资金、投机现象严重等,还有某些创业板公司包装粉饰业绩上市、欲通过造假手段跻身创业板市场等,不一而足。如此现状下的创业板市场,当然也不可能令市场满意,事实也正是如此。
市场对于创业板公司最不满意的主要表现在虚幻的“高成长性”。在招股说明书中被创业板公司吹嘘得多么美好的前景,经不起现实的任何推敲。不仅如此,创业板表现出的高成长性,甚至还不及中小板。
有比较才有区别,数据也更能说明问题。今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合计、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以及净资产收益率三项财务指标的同比增长率,创业板公司分别为25.04%、33.38%和-84.74%,而中小板公司对应的数据分别为36.73%、64.57%和56.55%。很明显,无论哪一项,创业板都与中小板存在差距。
而从上市公司对中期业绩预报来年,亦同样如此。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14日,创业板93家公司中仅19家公司发布了中期业绩预告,其中预增12家、预减7家;同期中小板445家公司中有405家公司公布了中期业绩预告,其中预增124家、预减12家、扭亏18家、131家公司略增。从中可以看出,创业板公司和中小板公司的中期业绩预喜占比分别为12.9%和61.35%,预减占比分别为7.53%和2.7%。
创业板成为业绩“倒退板”,在今年一季报中就已露出端倪。创业板公司今年一季度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27.32%,这一增幅不仅与去年全年增幅相比大幅缩水,而且与去年第四季度环比下降了29.81%。
创业板公司业绩倒退,并不存在募集资金还未产生效益的问题,因为其比较的基准是净利润总额,而不是每股收益。如果从每股收益的角度分析,则创业板与中小板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挂牌后即出现亏损的网宿科技、“寄生”于中国移动的神州泰岳、“寄生”于二股东的华伍股份、上市当年第一季度即出现亏损的三聚环保,这些混进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其业隐含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也隐藏着极大的风险。另外,一些成熟型企业也披着高成长的外衣,这些已经跨越了“创业”阶段的企业,又如何能够代表创业板的“高成长”?创业板有了这些公司的加盟,又如何能够表现出“高成长”?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