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昨日发出通知,计划今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为6822亿元。在23项重点工程中,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为主体,光伏电站、风电基地也成为建设亮点。
相关专家指出,在堪称“黄金10年”的发展后,基础薄弱依然是制约西部发展的“短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西部开发的长期课题。
重点工程投资超2万亿
西部经济发展收获“黄金10年”
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部署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这一开发战略推动下,西部成渝经济带、北部湾等重点区域发展迅速,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项目也纷纷动工。
今年是西部开发第一个10年计划到期的年份,回顾10年发展,西部“打基础”工作成效明显,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重大项目的建设,打破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数据显示,2000年-2009年,西部大开发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120项,投资总规模2.2万亿元。
基础逐渐夯实,西部经济发展也收获了“黄金10年”。统计显示,10年间,西部地区GDP年均增长11.4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两个百分点,内蒙古更是连续8年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开发遭遇新问题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亟待构建
虽然收获“黄金10年”,但当前西部发展也遭遇诸多新问题,国家层面诸多区域规划的出台,使得西部开发这一“最大区域发展规划”关注度下降;西部和全国平均水平的绝对差距仍在继续扩大;西部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但交通等基础设施仍然堪称“短板”,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仍是一道难题。
西部下一个10年如何发展?“现在看来,虽然西部百姓的生活比过去好了,可相对东部地区差距仍然很大,未来一段时间,仍然要加大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北京邮电大学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茶洪旺表示,西部开发的最终目的是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公平发展。
针对诸多新问题,国家发改委4月底下发《关于2009年西部大开发进展情况和2010年工作安排》,指出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具体包括:进一步扩大综合交通网规模,继续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西部路段以及西部开发8条公路干线建设;加快西部地区机场布局;加快宽带互联网、3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油气管网、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而此次公布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清单,将“加强基础设施”的思路进一步具体化。显然,西部开发虽已到第10个年头,基础设施建设仍是首要任务。
软实力提升最重要
公共服务均等化助推自我造血
“即使再过10年,西部地区最需要的仍然是软实力提升、民生工程的建设,要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相对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教育、医疗和交通还十分落后,这些方面发展不起来,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大开发。”茶洪旺说。
相关专家认为,培育西部自我发展能力才是根本之策,由输血向造血、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至关重要,未来10年,国家将主要着眼于提升西部地区造血能力,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将有明显提高。
西部开发范围包括重庆、四川等12个省、自治区及地区,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土地面积,西部开发如果能够实现自我造血和跨越式发展,对中国经济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引擎。
19世纪美国的西进运动、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开发乌拉尔山以西地区,都曾极大推动了国家经济发展。中国西部开发的进展,达到或超过这样的效果,显然是国家、百姓共同的期待。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