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时代周报:加薪加税的中国式矛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24/2010 09:52:00   来源:时代周报

  

加薪与加税,是近期中国社会讨论火热的两个话题。

先说加薪。全国总工会日前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工会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工会作用的紧急通知》。《通知》强调,企业工会应促进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提高职工特别是生产一线职工的劳动报酬。

全总的文件被被冠以“紧急”级别的相当罕见,外界普遍认为此举与最近频发的一系列劳资冲突有关。提高一线劳动者的收入的需求,确实已经相当迫切。

另外,中央也密集表态,频繁提到收入分配改革的问题。如无意外,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将在年内出台。

再说加税。5月31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对外公布。明确提出将“逐步推进房产税改革”。今年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涉及六大税种,除了资源税、房产税和环境税,还包括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制度,研究实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和完善消费税制度。

涉及改革的这六个税种中,唯一可能减的就是个人所得税,其余,实际都是新税或者加税。

按照一般的经济学逻辑,加税确实是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常见手段,可以“劫富济贫”,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或者福利。在很多时候,加税和给普通劳动者加薪是亲密的一对。

但这个世界有两种经济逻辑:一种是经济逻辑,一种是中国经济逻辑。加薪和加税,在中国目前的形势下,恐怕不再会成为亲密的一对,如果非要把两者搞在一起,将上演一场“中国式离婚”,两者绝不可能兼容,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加税就不能实现劳动者收入的真正增长,要加薪,必须得减税。

逼老板加薪,小心重蹈南非覆辙

中小企业解决了大部分的普通劳动者就业,此番要给普通劳动者加薪,一些人想当然地觉得应该找企业的老板要。全国总工会的通知其实也是这个路数,让工会有组织地和企业协商来提高劳动报酬。

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最近出台了一个文件更有意思,这份名为《关于2010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的实施意见》要求,经营正常、效益较好的企业,员工工资要比上年涨12%,工资增长的下限为6%。用行政强制的方式要求企业涨工资,南京某局纯属一种法盲的搞法,属于严重的违法侵权。

最近确实有老板给员工加了薪水,那就是风口浪尖上的富士康。6月6日,富士康宣布,将一线员工的工资再度调升为每月2000元,加薪幅度约66%。这是继2日该集团宣布基层员工薪资自900元调升至1200元之后,时隔4天之后的再次加薪。

对于今天富士康的几十万工人来讲,这确实是一大喜事。但对于富士康这个企业的前途,大规模的加薪是好是坏,目前还难以定论。细心地人已经注意到,7日的香港股市,在得知加薪消息之后,富士康国际的股票在开盘两分钟即下挫5.5%,后紧急停牌。8日开盘后一度再跌8%,创下半年来新低。

股市的反应显示了投资者对于富士康加薪的担忧,面对人力成本的急升,投资者很可能用脚投票。从长远来讲,这可能并不利于劳动者提高待遇。

政府想提高劳动者待遇,直接就想让工人向老板伸手要,可曾想到,中国的这些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本身就利润极薄,这些年一直在为生存挣扎,大多数已经榨不出什么油水来了。

根据5月14日东莞市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的公告显示,东莞制造业销售利润率仅2.49% 。将加薪的压力放到这些老板身上,很可能是搞错了方向,最终还可能搞杂了经济。

在这方面,南非经济在过去十几年的惨痛教训可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1994年,南非废除了种族隔离政策。在国有化等政治力量的作用下,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被强行推高。结果适得其反,由于企业无力承担这部分成本,黑人不得不面对失业的窘境。在国际社会解除了贸易封锁的大好形势之下,南非的制造业投资者们反而纷纷撤资,南非最引以为豪的加工制造部门,在80年代中期吸纳了12%的就业人口,到2000年这个数字已下降到7%。

南非种族关系学院200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南非住窝棚的人数由1994年的不到100万上升至2006年的140万,日均消费费用不足1美元的人数由200万上升到400万。失业率达40%,贫困人口占总人口43%。行政力量主导的加工资,并没有给工人带来好运。

要加薪,先减税

1914年1月12日,亨利•福特宣布,将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提升至每天5美元。也就是说,当时的普通工人可以用三个多月的工资买到一辆福特T型车。而近百年之后的今天,广州本田的工人,不吃不喝要7年的工资才能买到一辆最便宜的广本轿车。

劳动者的工资当然该涨!长期过低的工资也使得中国经济机构严重失衡,内需低迷,增长乏力。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困难,使劲逼小老板们只能是逼企业关门。那么,加薪的钱从哪里出?加税能使劳动者分到更多吗?

我并不反对在中国新增房产税、消费税、遗产税等针对高收入阶层的税种,况且这些税种迟早都会引入中国。但我们在新增税收的同时,必须大规模减税。中小企业和普通劳动者承担的税赋过重,是导致劳动者收入过低的重要原因。

《福布斯》杂志四月份推出其最新2009年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中国大陆排名全球第二。另外,根据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的估算,如果算上收费罚没、土地出让金、探矿权和矿产开采权拍卖和出让、社保费、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彩票发行等方面的收入。中国的实际税负已经超过了30%。

另外,中国的中低收入者承担的税赋过重,而其他国家主要由富人来支撑税收。

很多人以为,我们平时只缴纳个人所得税。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或许与中国的税收方式有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流转税被分化到商品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因为是间接缴纳,所以往往被纳税人忽略掉。

比如,你去餐馆吃饭,营业额的5%是营业税;吃肉,里面有13%增值税和屠宰税;涉及到运输的,运输企业有3%的营业税;即使你坐在家中喝一口自来水,也隐含着6%的增值税。大大小小的商品,只要消费,不论穷人富人,都要交税。

而我们看中国香港,中低收入者所缴的税极低。占工作人口15%的高收入者缴纳了所得税的95%,利得税方面,占企业总数1%的大企业缴纳了60%的利得税,使得中小企业税赋很低。香港普通工作人口交税很少,差不多只占个人所得的5%—6%,而且没有其消费税。

据6月22日的最新消息,广东省正计划向中央申请个税标准浮动机制,并建议深圳个税起征点提高至3500元。希望此举能真正落实,要增加劳动者收入,这样的减税才是正道。

政府权力与收入分配

就在一周前,英国《金融时报》发布全球五百强企业排名,中石油首次登顶,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业。这一新闻要是放到5年前,可能很多国人会为之欢呼,将其视之为我中华崛起的一个标志。但此次登顶的中石油却有些“灰溜溜”,公众不但没叫好,甚至出现了众口皆呸的景象。

何以至此?原因恐怕在于,这些年公众从事实中开始醒悟,政府和一些国字头企业的强大并不等于国家的强大,更不等于民众福利的增加。相反,政府和相关企业的权力过大,反而会与民争利,压制民营经济的生长。

掌握过多权力的机构和企业占有的社会财富过多,是造成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务院参事任玉玲曾在两会上指出,从1978-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现在,我们的行政管理费用已经占据了财政收入的20%以上,远远远远高于其他国家6%的平均值。

政府机构过于膨胀,垄断企业也收入过高。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国有行业的职工数不到全国职工总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

很显然,收入分配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政府权力过大,很多生产要素市场发育并不完备,资本、土地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和配置基本上都受控于政府部门,直接导致了市场价格的扭曲和行业暴利。

要纠正这种收入分配的失衡,理应是将这些垄断的领域推向市场,政府权力从一些竞争性领域退出,改变经济领域政府权力过大的局面。而绝不是用加税的手段,用一个更大的政府去解决大政府的问题,否则,此次税收改革,将有可能掀起新一轮的“国进民退”,最终自然会使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更加严重。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