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对话李小加:人民币产品将很快在港交所挂牌(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22/2010 20:03:00   来源:腾讯财经

  

对话李小加:人民币产品将很快在港交所挂牌

图: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右)与腾讯财经嘉宾主持人罗绮萍合影

腾讯财经讯(罗绮萍 刘雁)6月22日,香港交易所(00388.HK)行政总裁李小加在港交所上市十周年庆典中,与腾讯财经对话时表示,在人民币开展汇改的大环境下,预期很快便会有人民币计价产品在港交所挂牌,他预期会先推出人民币债券交易,ETF及人民币计价证券会是下一步的发展。

  

  视频:港交所李小加谈内地香港两地合作

李小加并指出,现时另一重点是把在港合法流通的人民币总量增加,只有资金总量增加,人民币产品才会发展起来,同时人民币产品的发展,又会带动在港的人民币存量增加。

以下为对话实录:

李小加:这两天我们看到很多消息就是金管局和人民银行在把agreement(香港发行人民币产品的协议)完善,这是很重要的一步,这步做下来后我们会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是我想说,人民币的国际化,我们推出哪一种产品不是很重要,关键在于必须要继续做下去,因为我们最终要达到在香港有人民币足够的流量、产品和需求。这一切要等到做到一个较高流量的时候才能真正发展起来的。在这之前,可能大家不要预期某一个产品一出来就能什么都解决,我们有很多的产品,要慢慢的引入,关键要问题是所有产品是可控的,同时市场对产品有大规模的需求,最终使政策当局觉得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能够更多的增加我们的额度,增加我们的流量,这样产品就能够做起来。

腾讯财经:你在周四晚上会跟上海交易所及台湾证券交易所的领导谈两岸三地金融合作,可以用什么方法进一步加强融资平台的沟通?

李小加:我想两岸三地都有各自的功课要做,我们百分之七八十,八九十都是在做自己的工作,可能百分之二三十要互相合作。现在我们和上海的工作已经展开了,台湾正在研究下一步的步骤。

腾讯财经:什么时候在上海才可以买卖港股ETF,甚至在香港发行的台股ETF ?

李小加:这应该问上海,我们之前的工作已经和他们沟通的很多了,我们要挂的ETF 和他们挂我们的ETF,这是双方(的事情), 他们要挂甚么香港ETF,你可以到陆家嘴论坛可以详细问张育军(上交所总经理),我们这边都已经准备好了。

腾讯财经:对于加强两岸三地的金融合作,你有什么建议?

李小加:我们一起慢慢谈吧。

腾讯财经:现在是不是在研究是否要延长交易时间?

李小加:今后可能会延吧,总有一天会延的。

腾讯财经:今年有机会吗?

李小加:我们正在讨论。

腾讯财经:最近有券商在开拓内地市场时因为违反香港证监会“认识你的客户”规定而受罚,港交所如何帮助业界合理合法发展内地市场?

李小加:我们大家沟通很多,我知道大家都很关心,报纸对此事有很多报道。我们会加强双方的沟通,如果很多东西是因为大家互相了解不够, 对于相关的法规了解不够,沟通不够,那我们在这里起到一个很好的沟通作用,但最终所有的证券从业者要遵守法律,内地要遵守内地的法律,这是大家都必须做的基本责任。

腾讯财经:那需要在五方会谈(中证监、港证监、上交所、港交所、深交所)中再谈谈这事吗?

李小加:我没记得这个议题列在五方会谈的议程上。

腾讯财经:人行宣布进行汇改,这对人民币产品在港交易,包括人民币债券以至用人民币定价的证券的发展之路,会有甚么影响,我们何时会达至这个目标?

李小加:目前人民币债券在(香港)交易所交易比较容易做,ETF,股票这些产品可能暂时还有待推出,最终无论这些产品是不是暂时能在交易所交易不重要,关键是在香港市场引入人民币计价的产品, 因为这些产品只要一开始就会越来越壮大,越来越发展,我们只是希望整个市场对人民币有个很清晰的了解,最终一定要不了多久就会有很好的产品出现,你们耐心一些,该有的时候就有了。

腾讯财经:你刚才说在香港的人民币流量不够。

李小加:所有人民币产品成功的根源,一定要有足够的人民币流量在香港。那么流量从哪里来?流量只能从内地来。因为主要的人民币都在内地。但是,内地的监管者如何能觉得人民币的国际化在风险上是可控的。这是最重要的考虑。这个考虑一旦解决了,内地有无穷的人民币。但是内地的人民币来到香港的时候,我们能不能营造一个很好的环境,营造一个很好的基础设施,营造一个很清晰的产品,然后大家对这个市场产品有一个很清晰的市场需求。这样,人民币有需求以后呢,周边的交易伙伴国家就有足够的积极性去用人民币作为清算货币,和我们进行外贸交易。所以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能不能做好前期的准备,但最终的流量的来源还是在内地。关键是什么时候能有足够的流量流进来,这是最重要的。光靠现在的几百亿人民币是做不起大事的。

无论什么产品,我们不想要大量的热钱有大量的流金或流出。所以例如固定收益的产品,目前看来是比较可控的。而像以前的直通车之类的产品,直接进来买股票的,暂时的风险就会大一些。但实际上这是大家对风险认识的问题。随着大家对香港市场的认同,随着香港的发展,如果我们的风险管理,我们的清算系统,我们的技术系统的风险,都能清晰地得到控制的话,(还有)和内地当局的沟通,对于没有开放的事情大家总是会有一定的忧虑。我们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呢,香港业界要关心我们长期的福祉,我们最关心的是长期的人民币的大规模的增加。所以不要关心短期的我们一天一夜能不能赚钱,我们的哪个产品更好、更热, 而关心的是我们怎么能人民币的这个列车,怎么从一开始的静止状态,逐步地推起来,逐步地加速。它一旦形成了惯性,就会越来越快了。但是一开始的时间是比较缓慢的,大家一定要有耐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