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9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主办的“论势 论智 论道”投资者教育论坛在北京举行,腾讯财经作为唯一合作网络媒体对论坛进行全程视频图文直播。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博士在论坛做主题发言时表示,中国短期出现通货膨胀概率在减小。
以下是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博士的部分演讲实录:
哈继铭:关于中国今年通货膨胀走势,它决定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刚才我说美元在升值、大宗商品价格在下跌,美元和大宗商品价格本来就是有一定的关联度,当然还有基本面的因素,谁最重要?那就是美国、欧洲、中国,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下降,欧洲更不用说了,中国自己增速接下来也会下降,我们在5月10号那天把经济增速下调,其实9.5%也不慢,老外说我情愿死了也希望我们国家能增长那么快。但是我们的基数我们是不一样的,他们死好几回都到不了9.5%,我们在一季度的时候在11.9%,如果全年是9.5%就意味着下半年尤其是4季度不一定能保8。这是中国本身的因素加上美国、欧洲几个大的经济体的情况,还有美元对大宗商品价格有重大的影响,在这个背景之下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出现明显的回落。我国物价水平对于大宗商品价格也是非常敏感,因为我国基本上是自然资源的进口国,所以只要原油价格、铜价、大豆价格出现波动都会对我们的CPI造成影响。
另外我们自己也有通货膨胀的因素,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把短期和长期分开。长期中国有没有通胀压力?我觉得绝对有,货币增长多少,去年增长27%,今年增长19%,我算了一下这三年MR涨80%,三年前市场上是1元钱,现在市场上是1.8元,货币增长超过实体经济增长50个百分点,这50个百分点早晚会体现在价格上涨上,或者是楼价或者是物价。不管怎么说国内有自己的通胀因素,一个来自货币层面还有一个来自于长期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增长还在上,我们看到一些在过去不可思议的现象现在在不断发生,有民工返乡,有企业为了加薪而罢工,也有比赛跳楼的,这些说起来是很悲伤的。这些种种迹象都表明未来是有通胀压力,但是我们知道货币政策的变化一般更多是考虑短期价格水平变化,我们必须把短期和长期分开,不能说未来几年中国有通胀压力现在就提上去,没有一个国家会是这样做,无论是格林斯潘还是伯南克,经济怎么样得看这几个月的数据。
短期来看,影响我国CPI的国内变量是什么呢?是食品价,尤其以肉类和蔬菜价格为主,猪肉价格前段时期确实出现了上扬,但是我们看到从商务部和农业部最近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农业部数据显示的下降幅度更大,这个因素短期来说对中国通货膨胀还构不成很大的威胁。
再加上欧洲的紧缩政策,我相信对我国的出口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欧洲接下来都要勒紧裤腰带,无论是私人部门还是政府。欧洲已经出问题了,解决问题的难度在于这些国家所谓欧洲五国汇率独立性是丧失的,他不能像其他国家那样,出现问题之后把汇率拼命贬值,我们记得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无论是韩国、马来西亚、印尼汇率拼命贬值,最终带动出口增长。俄罗斯1998年债务危机的时候也是卢布拼命贬值带动增长。
199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我从华盛顿派到印度尼西亚,即便如此那边危机还是经历了两年之后才走出低谷,如果汇率的工具丧失了完全要靠实体经济的调整、靠价格调整来实现的话,那个过程更满足、更痛苦。像希腊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做?把所有东西价格减一半,把所有人工资减一半,这在政策上不可行,所以你得慢慢减,这个过程会相当漫长,尤其在没有货币政策灵活性的国家。接下来希腊财政赤字,现在大家都在表决心,为了争取债权人对他们的信心,西班牙也是还要削减公务员工资,退休者年龄还要提高,包括葡萄牙等等这些国家都在勒紧裤腰带,这就会抑制他们的内需。其实希腊很小只占2%,但是欧洲五国加起来占欧元区的三分之一,这样一来欧洲未来对国外产品的进口需求就下降了,这个会影响我国的出口,另外因为这些国家出了问题,而且前端时期欧共体要援助,欧元行也准备要买这些国家的债,也就是说大家对于欧洲货币政策的宽松又产生了期望,欧元贬值的话人民币又升值了,所以从汇率来看又会对我国出口造成影响。
其实还有第三拨影响,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的经济负增长6%,我们出口负增长20%多,这里面除了基本面的因素之外还有经营因素,也许我们造的衬衫、拖鞋,刚性需求还是有的,经济还未到不衣服不鞋的时候,但是问题是这些进口商拿不到银行开的信用证,他想进口都买不了我们东西,有的货运出去只能漂在海上。一旦危机爆发短期内给基本面造成的影响比汇率因素造成的影响来得更大。
看到这些因素再回到通货膨胀问题上,中国短期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我觉得短期出现通货膨胀概率在减小,我们看一看中国近几年物价的变化,与国际整体物价变化的同步性是在日益增强,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从来没有看到过别的国家有通缩压力,尤其是这些重要的国家美国、欧洲、日本有通缩压力的背景下我国突然冒出个通胀来,再遥远一点有没有,1992年那时候美国经济不太好,但那时候不一样,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度没有那么大,国际贸易在GDP当中占比没那么高。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个时候物价上涨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物价改革,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的开放度逐日在提高,现在进口出口加起来占GDP80%多,在这种背景之下你很难看到别的国家面临通缩压力中国自己出现通胀压力。大家可以看看右边这张图,通货膨胀与OECD国家的相关系数,在WTO之前是17%,在2001年10月份加入WTO之后变成69%,而且这几年相关系数还在不断提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些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他们通货膨胀的走势也是我国未来通货膨胀的领先指标。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