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国际大宗商品猛炒“中国需求” 被刻意放大(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28/2010 07:34:00   来源:新华网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猛炒“中国需求”

总结近年来我国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尴尬局面,期货专家、业内人士表示,目标过分暴露是“中国需求”被国际贸易商和原料商炒作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避免在国际市场中被国际资本和原料贸易商牵着鼻子走,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学会在国际市场上顺势而为,在市场交易中获得较为有利的地位。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原油、有色金属、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在我国调整经济结构之际,这本是我国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有利时机。然而,当我国通过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引领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国际贸易商和供应商却刻意放大“中国需求”要素,不断推高大宗商品价格。

“中国需求”拉升大宗商品价格

《经济参考报》记者多方采访后了解到,除美元走软之外,“中国需求”是今年大宗商品价格走高的重要因素。

来自上海期货交易所和长三角几个海关的数据显示,2009年年初以来,原油、有色金属、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与进口价格不断走高,远远高于全球经济复苏的节奏。到去年年底,沪铜价格上涨2倍,沪锌价格上涨近1倍;铜进口价上涨50%左右。

湘财祈年期货首席经济师刘仲元认为,自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业内在年初时都预测全年会保持一个相对疲软的行情,可结果是几乎所有的大宗工业原材料商品都走出一个强势的行情。

谈起今年铁矿石的价格,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琳表示,本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是调整铁矿石价格的最好机会,可国人不但放弃了这样的机会,而且还将铁矿石价格从谷底拉了上来。

南京钢铁联合公司董事长杨思明表示,正当全球其它国家钢铁企业陷入金融危机的泥沼时,我国钢铁企业尤其是小钢企却在国家四万亿投资计划的拉动下,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这直接带动了整个国际市场对铁矿石的需求量。

与铁矿石一样,我国有色金属和原油进口量也保持了比较强劲的态势。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日均进口原油约400万桶,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2009年上半年全国进口铜188.7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上升达130.7%。

  

  

  • 1
  • 2
  • 上一页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