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央企与地方“联姻”背后的利益博弈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25/2010 02:30: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中铝重组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东航收购*ST上航公司,国家电网收购河南许继集团和平高集团,宝钢收购新疆八钢……

最近几年,在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央企必须做到行业前三强的压力下,为了迅速做强做大,央企加快了攻城略地的步伐,频繁收编地方企业。而地方政府为了尽快发展当地GDP,拉动就业,也更愿意将企业卖给央企。

地方的“算盘”

地方政府缘何不惜代价吸引央企到当地投资,连云港市委书记王建华的表述恰如其分。

今年3月,在央企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宣布3兆瓦55米风电叶片正式投产,并启动5兆瓦62米叶片的设计发布会上,王建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寻找着力点,当然会想到央企、重大龙头企业。”

2003年7月28日,连云港连众玻璃钢有限公司在实行改制的同时与中国复合材料集团公司实行强强联合,成立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江苏欠发达地区,在王建华看来,连云港的发展,最关键是路径的选择。

2005年6月,王建华出任连云港市委书记。在到任连云港的第一个月,就跑到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的办公室,请他到连云港来发展。

去年以来,连云港一举与央企签订了总投资1500亿元的项目合作协议。目前在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95个。今年,王建华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说:“可以预计,三五年以后,连云港将有一种爆发式的增长。”

中国建材集团持续在连云港进行投资,不仅拉动了当地的GDP,还带动了大量的就业。而通过整合,中国建材集团的盘子也迅速做大。

中国化工集团为何“毁约”

在央企收编地方企业中,在钢铁行业里,以宝钢集团收编新疆八一钢铁最为成功,也是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常常提起的经典案例。

不过央企收编地方企业并不都是成功的,也有许多失败的案例。有的因为央企主动毁约,有的则是地方政府主动毁约。

央企主动毁约比较少。中国化工集团重组原青岛市国资委控股的ST黄海(600579.SH)算是一例。

直到今年5月,ST黄海才正式放弃对中国化工集团的期望。5月10日,ST黄海发布公告称,公司将进行大重组,将公司原先的1.5亿元资产全部卖给目前的实际控制人中车汽修(集团)总公司(下称“中车集团”)。

在将现有资产卖掉的同时,ST黄海将向民营企业青岛齐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内蒙古齐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一旦重组完成,ST黄海就将成为一家民营企业,主营业务也将由此前的轮胎变身成为矿业。

4年前,还没有戴上“ST”帽子的黄海股份不会想到今天的结局。事实上,彼时,这家上市公司对于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

2006年1月16日,青岛市国资委将其持有的黄海集团90%产权转让给中车集团,转让价格为1552万元。中车集团是央企中国化工集团所属全资子公司,其主营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汽车维修和橡胶制品为主导产业。中国化工集团公司间接控制了ST黄海。

作为回报,中车集团曾承诺,“为避免中车双喜投产后与黄海股份产生同业竞争,将以黄海股份为主导,对中车集团下属的各橡胶轮胎企业进行整合。”

但中国化工集团并未兑现承诺,中国化工集团旗下ST黄海和风神股份(600469.SH)都以轮胎为主营业务。2009年12月21日,通过采取国有股权划转的形式,中国化工橡胶总公司成为风神股份的控股股东。

中国化工橡胶总公司是中国化工集团旗下橡胶轮胎业务的整合者,这家公司最后舍弃ST黄海,将风神股份作为资本整合平台。

  

  • 1
  • 2
  • 上一页
  • 下一页